公司内景。图/中核二七二铀业有限责任公司官网
今年上半年,湖南省属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27.21亿元,同比增长23.3%;社会贡献明显提升,上缴税收79.57亿元,同比增长24.6%。华菱集团、湘投控股、建工集团等10户企业盈利过亿元,18户企业利润实现了同比增长10%以上的目标……
国企改革、改制、重组等稳步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等工作均取得明显成效。
潇湘晨报记者 袁树勋 衡阳报道
中核二七二铀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座花园式的工厂。厂区内规划齐整,绿意盎然。
转角的石碑上,镌刻着它的荣耀:半个世纪前,它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了关键原材料,对中国国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如今,它是全国唯一一家工艺流程完善、能处理各种不同质量铀矿石的大型水冶基地,拥有全国唯一的铀纯化生产线。它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军民融合产业园,瞄准千亿级产业集群。
这家老牌企业曾一度陷入困境。科技攻坚、管理改革,中核二七二成为了一张从困境中走出的名片。
绩效改革激发员工积极性
“从2000年到2010年,二七二面临不少的问题。”中核二七二铀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凌峰曾对《中国核工业》杂志讲过那十年间的一些事情:企业连年亏损,管理有漏洞。
要生存,必须改革。二七二铀业绝境求生的历程,在2010年前后开启。
统一思想、稳定局面、厘清关系、控制成本……当年的重大改革步骤,谢凌峰一一道来。
早前,二七二没有绩效管理的概念。管理改革的关键一步,就是在员工待遇中增加了绩效奖金部分,然后逐渐放大其比例。后来,公司员工的绩效奖金差距最高能达到45倍。此举,极大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
到2014年,公司已经彻底扭亏为盈,产能相比2009年时翻了近两番。
联手民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当时该企业的另一个重大举措,是明确了“一个中心、三个发展点的战略”,即以铀核纯化转化基地为建设中心,以三零五库、尾库矿、海绵锆等产业为产业发展点。
经过几年的建设,二七二铀业拥有全国唯一的铀纯化生产线的地位,更为稳固。2017年3月,铀转化生产线投料试车成功,离打造中国南方铀纯化转化基地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作为“三个发展点”之一的海绵级锆铪产业,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该领域的先进工艺,此前长期被国外垄断。过去几年,二七二与民企合作进行科技攻坚,已经成功生产出样品,工艺水准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显示,中国核电站装机容量到2020年将达到5800万千瓦。这意味着,届时核海绵级锆、铪的年需求量,将达到2800万吨左右。“放眼全球,核海绵级锆、铪是一个更庞大的市场。”对于公司的前景,谢凌峰满抱希望。
二七二铀业是湖南军民融合产业的一个缩影。2016年,全省军民融合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2%,达到1096亿元。
今年完成半数僵尸企业处置
根据省政府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2017年需全面完成省属企业公司制改制,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党群组织机构,明确权责和义务,规范公司运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单位的改革目标,是要在2017年底前,将省属监管企业管理层级控制在3级以内。
在资本布局优化与企业重组整合领域,按计划,省一级监管企业将在2017年底前整合至30户以内,要完成省担保集团、省现代农业产业控股集团等企业的改组组建工作。
处置“僵尸企业”,是今年湖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深化改制、提质增效和结构调整的重点。按计划,2017年湖南要完成处置50%“僵尸企业”的目标任务,用两年左右基本完成所有“僵尸企业”的处置任务。
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包括省属企业、中央在湘企业及中央下放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以及省属企业的社区、退休人员等其他办社会职能分离。按计划,2017年底前,湖南要基本完成水电分离;要全面启动物业及社区移交相关工作,实现物业管理市场化,企业社区管理职能要基本上做到整体移交属地政府。
来源:红网
作者:袁树勋
编辑:马丽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