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湘剧传承人谭建国:因为热爱 所以执着

来源:红网 作者:秦芳 刘梦婷 编辑:陈雪骅 2017-10-15 00:15:17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今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启动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对如何在新形势下传承发展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作出具体部署。

  为此,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与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联合组织开展“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即日起,湖南省委网信办、长沙市文广新局联合红网文化频道,以图文、视频、H5等形式,推出长沙非遗系列报道,全面展示非遗之美、非遗传承人和保护工作者的精气神。

谭建国在湘剧现代戏《洣水魂》中演男一号李春牛(左)。

谭建国在湘剧现代戏《苏秀才》中饰演王刚(右)。

在湘剧现代戏《田老大》中饰演胡君剑(前排左)。

在湘剧传统戏《生死牌》中饰演黄伯贤(右一)。

  穿过五一商圈繁华的闹市,在长沙市樊西巷附近一栋旧楼房里,走过一间老式理发店,我们终于找到了长沙第三批市级非遗传承人——湘剧演员谭建国现在的住处。

    屋内陈设简单、整洁,谭建国坐在沙发上,谈起湘剧,马上来了精神……

  湘剧,是湖南地方剧种,有着600多年的历史,用“长沙官话”演唱,分高腔、弹腔、昆腔和低牌子四大声腔,拥有丰富的打击乐谱和过场音乐,有着严谨的戏剧程式。

  谭建国在湘剧舞台上演了30多年,唱了60多个大戏,塑造过一个又一个不同行当、不同类型的舞台人物形象。他介绍,湘剧整个表演到穿衣服戴头饰都很规范、严谨。“比如水袖,如果是官家出场,就不能挽着。武将出场,拉山膀一定要圆,身板要直,眼神要亮,随便走个过场,不规范,那是会被笑话的。”

  1981年,14岁的少年谭建国,以为学演员就是唱唱歌、跳跳舞,很好玩,懵懵懂懂地同邻居小伙伴一起报名进了茶陵县湘剧团。“没想到这么痛苦,每天五点起床在公园练声,然后练功,枪、刀、八棍、翻跟斗,一天十多个小时,天天练得汗流浃背全身青紫,连上厕所都蹲不下。”

  “年复一年地练,正当可以当角色的时候,却碰上戏曲的不景气。”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人们的娱乐消遣方式渐渐多样化,传统戏曲陷入低迷,一些曾一起练功的年轻同伴,选择了离开剧团。

  何去何从?谭建国对湘剧难以割舍,选择了留下。为了生活,他在食堂做过包子,自学唱歌、跳舞,去歌舞厅跑场子。“有的人认为这是对湘剧的不尊重,但我觉得,如果没去做这些,我可能早已不在湘剧舞台上了。而且这些经历对湘剧的表演是有好处的。”

  在基层当演员,他和同伴们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苦楚。“到偏远的农村去演出,经常要吃方便面、睡地铺。有时一天要连演出三四场,十多个小时不卸妆。不仅要演出,还要自己化妆,当舞美师、勤杂工、搬运工。”在谭建国看来,现在的年轻演员只需要演好戏,不需要去做这些杂务,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缺失。“不能只会唱‘呆戏’,整个流程都要了解,会演得更好。”

  2010年,谭建国在新排的自创湘剧现代戏《洣水魂》中饰演男一号李春牛,在全省戏曲展演中获得“表演奖”。谭建国的表演,得到了湘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湘剧表演艺术家曹汝龙的认可,他专程到茶陵,收谭建国作为自己的第一个关门弟子。

  2014年,谭建国从茶陵县调入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除了日常的演出任务外,还兼任舞台监督、非遗组长。他经常利用一些社交机会推广湘剧。“比如在一些饭局上,我会唱几句,让人家对湘剧产生兴趣,然后去看。”谭建国说,湘剧的传承,不仅要传艺,更要面向社会大众传播推广。

  红网时刻记者 秦芳 实习生 刘梦婷 长沙报道

来源:红网

作者:秦芳 刘梦婷

编辑:陈雪骅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7/10/15/89862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