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庭院隐藏在一片绿色中
跳马将创建绿心保护与发展试点示范片区;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硕果累累
长沙雨花区跳马镇实行了垃圾分类收集。图/潇湘晨报通讯员 卓新民
今年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批十周年。十年间的“两型”建设,对于湖南而言意味着什么?
是城市里越来越多的绿色风景,是河流里越来越洁净的款款碧水,是生活中越来越常见的蓝天白云,更是那一片依旧苍翠洁净的“绿心”。
生态绿心作为长株潭三市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湖南两型社会改革建设的重要标志。
潇湘晨报记者 罗雅琪 实习生 郑孟君 长沙报道
驾车从长沙城区一路向南,行经洞株路,20分钟左右就到了一个名叫跳马的地方。这里森林覆盖面积128平方公里,花卉苗木8万多亩,素有中国花木之乡、国家级生态乡镇之美誉。
跳马还是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中心,也是唯一一个整体位于绿心区域的片区。
长沙市雨花区两型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雨花区将以在跳马镇实施绿心保护与发展试点示范片区创建为契机,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推动跳马镇全域旅游的发展,将跳马打造成生态名镇、旅游强镇。
来这里露营体验农家民宿
整洁的柏油马路在绿树间蜿蜒,村民董建房子的庭院隐藏在一片绿色之中。
“以前老想着搬到城里,现在觉得城里还不如家里好。”10月16日下午,董建正在修剪自己庭院里种植的月季和茶梅。清新的空气,宽敞的“小花园”,与鸟语花香相伴,再时不时邀上邻居好友去钓鱼……身边越来越好的环境,让董建十分享受惬意的田园生活。
“这里环境不错吧?我儿子还说,以后退休了要回来住。”董建“炫耀”道。他感慨,如果不是绿心保护,跳马要保持现在这样的环境很难。
作为长株潭两型示范核心保护区,跳马最大的资源就是生态资源。
听闻跳马计划发展生态旅游,董建十分欢迎,“来这里,可以去露营、野炊、挖苗木,也可以去体验体验农家民宿。”
圭塘河跳马段综合治理预计明年开工
今年9月3日,金砖国家峰会在厦门举行。当天,湖南长株潭绿心区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获得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20亿元人民币主权项目融资贷款。这是迄今为止,湖南利用国外贷款金额最大的一个项目。
长沙市圭塘河跳马镇段综合治理工程便是其中子项目之一。圭塘河跳马镇段,起点石燕湖生态公园,下游至规划西湖大道东沿线北,总长约5.0km。针对污染问题,圭塘河跳马镇段综合治理主要包括河道清淤疏浚和底泥治理;沿岸需规范的垃圾收集、污水排放,并计划建设4个小型生活垃圾转运站。同时,工程还将实施土壤与植被的保护与恢复和施工后的生态恢复,依法关闭和搬迁禁养区或限养区内畜禽养殖场等。
圭塘河跳马镇段综合治理工程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实施可促进生态绿心地区的生态保护建设,减少对湘江流域的污染,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完善长沙市城市功能。此外,工程计划今年完成设计等前期工作,明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后年完工。
用壮士断腕的决心走向两型社会
本报长沙讯前不久,摄影爱好者卢庆沙拍摄的《新河三角洲》在长沙两型社会建设摄影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卢庆沙也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以及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编制的参与者之一。
“真的不易。”卢庆沙回忆。从新型城市化、城乡统筹等等主题到最后定下的两型社会,长株潭这场以国家改革试验为坐标的建设,卢庆沙坦言,“我们做的事情有很多。”减排、节能、绿色发展……湖南的行动,他用“壮士断腕”一词来形容。
“就减排来说,竹埠港工业区是湘潭一大主要税收来源,竹埠港关停退出给湘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卢庆沙说。
他还举例,株洲关停电厂,长沙坪塘老工业区关停退出……“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卢庆沙认为,虽然两型社会建设依旧任重道远,但目前的成果不仅仅是给了摄影爱好者可拍摄的东西,更是让大家看到了天更蓝,水更清。
数据
立足“两型”,先后出台10个专项改革方案、14个专项规划、17个示范片区规划和87个市域规划,绘就了两型社会建设的“行动路线图”和“建筑施工图”。2015年,湖南出台全国首个省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编制形成相关实施意见。
实施原创性改革100多项,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产业准入退出提升、排污权交易等“十大重点改革”,形成51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改革创新案例。
近年来累计实施重点治理项目1740个,淘汰关闭涉重金属污染企业1182家,退出2273户规模畜禽养殖场,治污成绩斐然:湘江干流水质总体为优,鱼类资源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
全省经济发展逐步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5年来,作为试验区核心的长株潭三市,GDP总量大幅增长,能耗却降低近一半。2016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9.64%,名列全国第五,14个市州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为293天,同比上升3.3%。
来源:红网
作者:罗雅琪
编辑:马丽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