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刘怡斌 北京报道
教育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连日来,十九大报告在湖南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认为,湖南教育事业将开启新征程,前途正好,大有可为。
肖国安: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
目前,湖南教育已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步入了“上好学”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了从人口大省到教育大省的历史性转变,正处在“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
十九大代表、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肖国安表示,下一步,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
肖国安说,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教育放在民生工程的首位。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基本上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下一步的任务是朝着上好学的目标迈进。
肖国安表示,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我们今后教育工作的基本目标。实现教育现代化,要有办学理念的现代化、办学条件的现代化、教育质量的现代化、教师队伍的现代化,以及人才培养的现代化和教育理念的现代化。
肖国安说,在新阶段,教育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教育需求,与教育公平、质量、结构、均衡之间的矛盾。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动各级各类教育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优结构、更为协调地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好的教育”的期盼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高文兵:教育领航 理论创新
中南大学党委书记高文兵作为列席代表,在大会现场聆听报告。他对报告中给青年一代的寄语、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感受尤其深刻。
高文兵说,作为教育工作者,听到习近平同志给予青年一代的嘱托、对于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视,备受鼓舞。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学生对党中央充分信任,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充满信心,跟党走的信念越来越坚定;学生的价值取向越来越正面,学生们的家国情怀越来越浓,追求卓越的精气神越来越盛,审美情趣越来越高,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深入心田,自觉融入国家富强振兴的伟大事业,深入基层一线,争做祖国最需要的人,以实际行动实现爱国之志。十九大的召开,使全校师生思想更统一、人心更凝聚、目标更明确、行动更自觉。学校已按照中央的部署,着手推进“双一流”建设进程。
高文兵表示,按照中央要求,中南大学正在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我们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主题教育中更好地学习和运用,扩大中央巡视整改成果,切实做好我们的各项工作。
李民: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
今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在湖南,除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榜上有名之外,湖南师范大学作为湖南省属高校跻身其中,以“外国语言文学(自定)”作为主建学科,以中国史、哲学、中国语言文学等作为主干学科组成的“语言与文化”学科群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入选‘双一流’行列后,对湖南师大来讲是一个重大发展机遇,要举全校之力加大建设力度。”十九大代表、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民表示,面对这个机遇,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他认为,“双一流”建设,一流学科的建设就是一个重点,抓住这个重点,才能带动全面工作。
李民表示,推进“双一流”建设要扎扎实实地投入建设,在经费上尽可能地保证。“另外,人才很重要。因为一流学科的建设,要有一流学科的队伍,一流的人才。湖南师范大学将按照十九大报告精神,加快推动和落实,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新期盼新要求。”
柴立元:方向明晰 备受鼓舞
2013年11月4日,习近平同志来到中南大学视察,柴立元汇报了研究中心在重金属污染防治方面所做的工作。一个被戏称为“乡镇企业的简易工棚”的集装箱、一盆盆郁郁葱葱的小绿植因在湘江治理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受到瞩目。
今年51岁的柴立元,党龄已有30年。作为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院长、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20多年如一日投身于教学、科研第一线,领衔创建了冶金环境工程学科、重金属污染防治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创新团队,曾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湖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等。
这次作为十九大代表参加会议,柴立元说,现场聆听习近平同志作报告更受鼓舞。在他看来,报告高瞻远瞩、引领时代,极具震撼力和感召力。
他说,作为教育和科研一线的工作者,我将努力研发出更多更好的先进技术,为打造青山绿水做出应有的贡献。作为十九大代表,我今后将更加努力,专注科研,坚守岗位,争取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奉献力量。”
丁荣军:建设“双一流”要以创新为驱动
作为十九大代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荣军的另一个身份是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院长。
多年来,丁荣军带领科研团队致力于电力电子与控制设备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并立足于自主研发,形成了一批专利技术和系列新产品,结束了我国轨道交通机车车辆没有自主“机芯”的历史,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该技术的国家之一。
今年,湖南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机械工程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作为机械学院学科带头人,丁荣军对“双一流”建设有什么新的思考?
丁荣军说,十九大召开之际,正是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对于高校而言,此次盛会将会为“双一流”建设引领方向、砥砺精神、凝聚力量。
丁荣军认为,建设“双一流”要以创新为驱动,机械工程学科要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抢抓机遇,加快建设,形成品牌;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强化学科行业特色,凝练智能网联汽车、整车集成及车身设计制造等重点建设方向;要以知识创新和技术突破为导向,加强基础性、前瞻性研究,推进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开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进一步深化与中国中车等行业龙头企业和研究院所的合作,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进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培养交通运载行业精英化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形成学科集群优势,为“双一流”建设提供重大支撑,助力湖南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来源:红网
作者:刘怡斌
编辑:向宏鑫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