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贯彻发展新理念 转型升级补短板——智库领军人才“十人谈”】盛明科: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筑牢民生底线

来源:红网 作者:吴公然 编辑:李丽 2017-10-31 12:06:57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到要补短板,只有补齐短板才能实现社会的均衡发展。十九大后,如何把社会各项事业中的短板短腿补好,不让短板拉后腿,不用长短腿跛脚走路,成为各地着重思考并力争解决的问题。从今天开始红网时刻推出【贯彻发展新理念 转型升级补短板——智库领军人才“十人谈”】栏目,专访湖南智库领军人才,为湖南补短板建言献策。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盛明科。

  红网时刻记者 吴公然 长沙报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不能缺少完善的公共服务。”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盛明科接受红网时刻记者采访时说,补齐公共服务供给短板,筑牢民生底线,是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应有之义。

  人民的美好生活不能缺乏完善的公共服务

  盛明科表示,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都属于社会公共服务的范畴,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缺了哪一样都会使百姓的生活大打折扣。十九大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公共服务方面,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公共服务方面的阐述,虽然只有短短的30多个字,却精准地指出了公共服务对人民群众的重要性。”盛明科说,公共服务是民生的底线,不把这个底兜好,社会发展就会出现窟窿,那时就算GDP再高,经济发展速度再快,也无法有效惠及民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是补齐民生“短板”的重要抓手,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着力推进公共服务供给创新,公共服务财政投入逐年加大,社会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推进,人民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但相对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相对“高质量、均衡性”的目标,公共服务仍然供给不足,成为制约湖南发展的短板。

  湖南四块短板致公共服务不能完全满足百姓需求

  盛明科指出,湖南有四块短板致公共服务不能完全满足百姓需求。

  短板一:总体规模不高,优质资源供给滞后经济发展。2016年,湖南经济总量超过3.1万亿,居全国第9位,然而公共服务总体供给规模却在全国排名靠后。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公共服务的水平还较低。由于基础教育、卫生医疗、养老服务、环境治理等公共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导致学生入学择校、大医院人满为患、老人养老“几十年等一床”等现象时常出现。农村基础设施尤其是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还有欠缺。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民生保障与经济发展“一条腿短、一条腿长”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

  短板二:失衡程度较大,城乡区域群体间不均衡。截至2016年,全省获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111.8万人,发放经费39.2亿元,获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290.2万人,发放经费47.3亿元。领取农村低保的人数数倍于城镇居民,而保障经费对比却并不显著,城乡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问题可见一斑。在群体方面,妇女儿童、老弱病残人员、社会弱势群体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务权益低于社会精英人群,进城务工人员不能和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社会服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短板三:供给质量偏低,供需脱节和错位较为普遍。一些地区往往追求标准化服务,在统一化、“一刀切”的标准之下,服务的“锚向性”不足、精准性欠缺,很少照顾到群众个性化、差异化需求,无法通过弹性的机制,使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导致服务效果不佳。特别是随着人民群众逐步对公共服务品质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目前有些公共服务供给并不能很好反映百姓的需求和偏好。比如:2016年,全省共有幼儿园14365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332所,优质公办幼儿园所占比例并不高,城市学校不足和农村学校闲置并存的矛盾比较突出。

  短板四:供给责任缺失,主体供给动力不足责任不明。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加快,人民群众公共服务需求复杂性的提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压力越来越大,与此相应的则是供给动力明显不足。尽管吸纳社会资本供给公共服务上获得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着供给主体责任不明、信任缺失、保障机制乏力等问题。2014年开始,湖南陆续公布了《湖南省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对服务项目、服务对象、支出责任、主体责任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未能对民生项目的具体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绩效考评,增加社会公众的评价权重,时常出现职能部门互相推诿、扯皮现象。

  四招补齐湖南公共服务短板增进民生福祉

  对湖南目前存在的公共服务短板,盛明科提供“四招”来完善公共服务供给。

  优化招:加强规划指引,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一是政府要强化配置主体地位,注重资源配置规划的科学性和长远发展,加强区域间、部门间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沟通与协调。二是要发挥市场的有益补充作用,着力培育公共服务市场,提升广大民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可选择性与可及性。三是提升社会的整合和监督能力,支持和规范社会组织的健康成长,促进社会资本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的广泛积聚,同时在决策配置资源过程中积极吸收公众的合理意见。

  除梗招:健全体制机制,消除“肠梗阻”。一是明确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清单。要细化公共服务清单的具体项目和标准,将服务清单与责任清单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公共服务责任分解落实考核推进机制。二是完善考评体系与问责机制。通过专业化、科学化的考评活动,把公共服务资源投入到急需的领域。同时,要将考评活动与干部绩效考核有效衔接,形成绩效问责体系。三是健全公共服务反馈机制。在准确了解群众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差异化服务,实现服务的精准供给,增强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过程及结果考评权重,提升民众对公共服务决策的参与程度。

  提质招:缩减“梯度差”,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目前,湖南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总体上大于地区间的差距。一是建立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转移支付制度。建议建立市级基本公共服务专项统筹资金,促进不同区县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均衡。二是优化公共服务投入与保障机制。完善省级财政框架下的财政收支体系,建立公共服务需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信息联动和反馈机制,实现合理、高效地供给公共服务。三是辩证把握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关系。要将社会公共需求的多元性与真实性紧密结合,制定不同的公共服务供给时间表。依据社会公众多样化的公共需求,制定富有弹性的公共服务供给方案,以提升民众的公共服务获得感。

  创新招:创新供给模式,摒弃“一刀切”。提供高质量、高绩效的公共服务,已成为新时代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主题。一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要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投标活动,将公共服务项目合同外包给信誉良好、资质优良的市场企业。同时,要制定实施有关的法规政策为公共服务市场化提供制度激励。二是创新和发展PPP建设模式。提升PPP模式管理制度体系的系统性、可操作性以及科学性,创造有利于PPP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提升项目工程建设的法治化程度。三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智慧化供给。依靠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化手段,推进公共服务供给的信息化建设。通过智慧化供给,有效简化公共服务的供给流程,降低服务供给成本,实现公共服务的精准供给。

来源:红网

作者:吴公然

编辑:李丽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7/10/31/89545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