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攻坚战,拥抱新时代
——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湘西州四周年之际
中共湘西州委书记 叶红专
摆脱贫困、奔向小康,是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也表达了这种憧憬。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带领全党担负起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历史责任。2013年11月3日,一个让299万土家族苗族儿女永远铭记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湘西州视察,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重要指示,照亮了湘西土家苗寨的千年脱贫梦想,为全国脱贫攻坚指明了新方向。之后,总书记又多次对精准扶贫作出重要论述,精准扶贫已成为我国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引领着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不断书写反贫困的新成绩、新奇迹。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引领中国走向现代化强国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一是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总书记走遍了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将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带给人民,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用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体现了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二是坚持了改革创新的不懈追求。强调脱贫攻坚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改革为动力,创新提出“四个切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七个强化”等扶贫要求,形成了造血与输血、扶贫与扶智等重要论述,丰富和深化了精准扶贫思想,推动了扶贫开发提质提速,体现了博大精深的执政韬略。三是坚持了内外合力攻坚的科学方略。强调既发挥党委政府作用,又凝聚社会各方力量,还突出依靠人民群众,特别是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构建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责任体系,高规格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重要会议,推动形成了“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体现了高超卓越的政治智慧。四是坚持了久久为功的务实作风。总书记无论走到哪里,都始终牵挂着贫困群众,关心和思考着扶贫工作,带动了全党全国在脱贫攻坚的“新长征”路上发扬钉钉子精神,不断积小胜为大胜,做出经得起检验的实绩,体现了持之以恒的一贯作风。五是坚持了阳光扶贫的工作纪律。强调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从源头上防治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实际行动净化基层政治生态,确保阳光扶贫、廉洁扶贫,赢得了群众信任,确保扶贫实效,体现了管党治党的坚定决心。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支持我州脱贫,省领导在我州联县包村,省辖7市包县、39个省直部门包村,济南市对我州实行协作帮扶,为全州脱贫攻坚增添了动力。我们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按照帮扶要精准、增收要稳定、保障要兜底、脱贫要真实、群众要满意“五项工作要求”,认真兑现好扶贫政策、实施好扶贫项目、开展好结对帮扶、落实好动态管理,全力推进精准扶贫脱贫“十项工程”,全州贫困人口大幅减少,2014—2016年实现35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33.79%下降到16.1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5260元增加到7413元,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进而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州进入减贫人口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增收最快的时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全面小康的梦想,已成为全国精准脱贫聚焦点。
四年来,我们坚持把提高政治站位作为提升脱贫实效的行动指引。脱贫攻坚是政治任务,是我们党对人民立下的“军令状”,军令如山无戏言。我们准确把握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精准对接中央、省决策部署,全州各级各部门抓扶贫的思路目标、任务重点更加精准。我们瞄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依照“五个一批”脱贫路径,全力推进精准扶贫脱贫“十项工程”,把精准扶贫脱贫落实到基本民生兜底、当家产业发展、资源整合优化配置、脱贫机制创新、区域统筹发展和项目建设上。我们对照脱贫退出标准和考核办法,严格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和项目资金管理,注重防庸、防急、防散、防虚,推动当家产业向贫困村全面覆盖、基础设施向贫困村全面延伸、公共服务向贫困村全面倾斜、社会保障向贫困村全面惠及,努力提高脱贫实效。我们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攻坚、扶贫攻坚促进区域发展,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今非昔比的历史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实现更高质量的大发展和更高层次的大跨越态势强劲,增强了贫困村发展能力,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年来,我们坚持把精准精细要求作为提升脱贫实效的基本方略。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我们围绕总书记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精准发力,推动扶贫资源由“普惠分配”向“靶向配置”转变、扶贫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扶贫成效由注重“人均”向强调“人人”转变。我们精准识别贫困对象,针对致贫原因定准帮扶措施、选准增收产业、用好用活帮扶政策,防止简单的“给钱送物”,实现更殷实更稳定的脱贫。我们精准帮扶产业发展,采取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和龙头企业、大户能人带动等方式,激活农村市场、要素和主体,推动优势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本,带动了1/3贫困人口脱贫。我们精准推进易地搬迁,结合小城镇、特色村寨、产业园区建设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确保搬得出稳得住可致富,贫困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我们精准实施政策兜底,对贫困生实行15年免费教育,并给予生活补助,不让一名学生因贫辍学,通过医保报销、费用减免、保险支付、民政救助,贫困群众住院医疗总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90%左右,特困群众大病医疗费用实现全额报销,推进农村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融合”,实现应保尽保,贫困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四年来,我们坚持把用心用情用力作为提升脱贫实效的有力抓手。脱贫攻坚需久久为功的韧劲和下一番“绣花”功夫。我们遵照总书记五级书记抓扶贫的指示,实行“州级领导联县包乡、县级领导联乡包村”制度,构建了州、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格局,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形成了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强大合力。我们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全州963个驻村扶贫工作队(组)、2669名干部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帮助贫困群众掌握运用政策、找准脱贫路子、提升脱贫能力。我们从严从实强化纪律,州、县、乡工作队员每月驻村不少于20天、宿村不少于10晚,帮扶单位干部每年进村入户不少于5次,乡镇主要负责人每月下村走访为民办实事不少于10天,乡镇联系非贫困村的干部驻村每月不少于15天,宿村不少于5晚,增进了同群众的感情、拉近了同群众的距离,提升了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我们注重激发内生动力,把扶贫先扶志、扶智作为增添致富干劲的基本前提,积极开展脱贫攻坚的宣传、教育、培训,引导贫困群众增强“宁愿苦干、不愿苦熬”意识,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让贫困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四年来,我们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提升脱贫实效的动力支撑。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脱贫攻坚的火车头就是农村党支部。我们遵照总书记抓基层基础促扶贫的指示,把脱贫攻坚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农村网格、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园区全面建立党组织,以村(居)“两委”同步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级带头人队伍,大力整治软弱涣散基层组织,打造一支“永不撤离的扶贫工作队”,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带领群众发展当家产业、申报项目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做细群众工作解决矛盾问题等方面冲在一线、干在实处,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广泛点赞。我们逐年提高基层干部待遇水平,村主干误工补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有效推动了干部坐班、民事代办等制度的落实,保障了村干部集中精力给群众出主意、讲政策、谋发展、找出路。我们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统筹做好社会资源与贫困村、贫困户的有效衔接,发展物业经济、服务经济、资源经济等多种形式的村级集体经济,一批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到4万元以上,提高了村级组织为群众办实事能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的十九大对脱贫攻坚进行了专门部署,作出了“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指出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责的责任制;要求坚持大扶贫格局,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再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我们将举全党全国之力,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兑现我们的承诺。”党中央和总书记推进脱贫的决心鼓舞着我们再接再厉、攻克堡垒,39万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期盼鞭策着我们勤勉工作、不负使命。全州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以习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为指引,按照“脱真贫、真脱贫”的要求,在落细落实帮扶责任上下实功,扎实开展“三走访三签字”活动,压紧压实责任,加快实施精准扶贫脱贫“十项工程”。要在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上用实劲,推动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贫困农户精准化扶持,确保脱贫攻坚实效。要在整合资源强化保障上出实招,推行扶贫资金、项目由基层做主,提高政策针对性和资金使用有效性。要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上求实效,坚持扶志、扶智、扶技一起抓,让贫困群众从精神层面上站起来,变“要我富”为“我要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长期脱贫致富。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贫困群众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的梦想和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促使着我们始终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困难群众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早日实现共同富裕,努力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优异答卷。
来源:红网
作者:叶红专
编辑:杨滋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