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天心区积极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高地 推动产业集聚与融合

来源:红网 作者:罗雅琪 郑孟君 董劲 编辑:向宏鑫 2017-11-03 08:59:17
时刻新闻
—分享—

  创意南城“文化+”讲述天心历史故事

  长沙天心区积极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高地,着力推动产业集聚与融合

10月27日,长沙太平街,小贩挑着商品走在步道上,一旁的商铺里摆放着古香古色的塑像。组图/记者华剑辜鹏博

位于天心区的长沙(国家)广告产业园。

10月27日,长沙市天心区,湖南第一师范前的长沙历史步道。

  潇湘晨报记者 罗雅琪 实习生 郑孟君 通讯员 董劲 长沙报道

  文化之天心,创意之南城。这是天心区文化发展选择的标签与方向。

  从天心阁到太平街,从白沙井到火宫殿,这里聚集了长沙60%的历史文化景点。从贺龙体育中心体育演艺场所到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这里见证着文化产业发展的蜕变与革新。历史与现代,在这里交相辉映。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对于拥有灿烂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心区来说,无论是对非遗文化的创新转化传播,还是对太平街记忆的传递与塑造,都是对十九大精神最好的诠释。天心区正用“文化+”的创新手段,讲述着一段又一段动人故事。

  10月27日下午,太平街长沙县衙旧址。没有标志性的建筑,仅有一块灰色的、厚重的指示牌,上面写着“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载:贾谊宅在长沙县南四十步……”

  这是天心区在太平街建成的导视系统——城市记忆,它有个专用名词叫“记忆地图”。这样的“记忆地图”在主街长约380米的太平老街里有25块。“它算是文创的一种。”该项目的参与者焦江红认为。

  文创项目

  用“地图”讲述太平老街故事

  10月27日下午2时许,在完成“城市记忆”这个文创项目不久后,焦江红又一次走进了太平老街。“我熟悉这街上的每一个角落。”说这话时,她停在了太平老街的“记忆地图”旁。

  图文并茂的标志牌与老街的整体风格相得益彰,上面写着遗迹的介绍。“太平老街的地图是一幅总览图。”25块记忆地图包括历史著名人物活动地、旅游景点历史发生地和古建筑古遗址的老字号等。

  每一块“记忆地图”的位置就是准确的历史旧址所在地。“旧址还存在的,就在旁边放一个简介牌,不存在的就在原有位置上设牌子。”她介绍,如今太平街很多历史遗迹已经消失了,“我们想通过‘地图’这样的媒介,让人知道太平街发生过的故事,换句话说,它让你读懂城市。”焦江红说,“未来我们还计划打造长沙地图。”

  天心区委书记朱东铁强调,天心区正积极整合全区文化资源,加大文化产业资源推介和企业引进,加强重点企业培育,突出文创项目建设,切实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积极争当“长沙创新创意城市”排头兵。

  平台建设

  两园一基地带来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创新二字,也是南城发展文化事业、驱动塑造文化发展新优势的核心。

  2008年4月,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成立,成为聚集文化产业资源的平台,引导产业发展。2011年,“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落户天心,成为全国第四个国家级数字出版产业平台项目。2012年,以广告创意等为主导产业的长沙(国家)广告产业园成功创建。自此,天心区在全国率先形成了国家级文化产业“两园一基地”发展格局。

  目前,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形成了贺龙文化创意创业中心、嘉盛国际广场、恒力卡瑞尔中心等主要聚集地的创意平台。长沙(国家)广告产业园引进了清华“启迪之星”和金贝转创中心两大顶级孵化器,建设创新创意企业孵化平台。

  “通过服务,将分散的企业资源集中起来,可以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长沙(国家)广告产业园招商部部长罗鑫欣说。

  创意传承

  孵化器里的非遗匠人IP梦工场

  通过孵化器,天心区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做出了新的成绩。走进长沙(国家)广告产业园A3栋三楼,一千二百平方米左右的大厅里陈列着一排非遗作品,棕编、湘绣、湘瓷……这里是湖南中匠非遗传习与创新中心,中国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孵化器,也被称作中国非遗匠人IP梦工场。

  湖南金贝珈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金贝转创中心创始人何洁认为,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孵化,通过非遗IP化、立体营销等方式,打造明星匠人和爆款产品,为非遗项目及匠人提供了创业创新基地,促进了非遗与现代工业设计相结合。

  今年10月21日,在长沙(国家)广告产业园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广告产业联盟大会上,非遗产业化战略的探讨和落实成为一大亮点。会上,长沙(国家)广告产业园管委会主任罗超纲表示,非遗产业化需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整合广告产业园资源优势,在新文创、新非遗的思想下,聚焦非遗产业化,将中华非遗瑰宝做大做强。

  文艺创作

  多部电视剧火爆全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天心区在文艺创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成绩。和光传媒创作电视剧《长沙保卫战》成功走上国际舞台,电视剧《毛泽东》收视火热,《雍正王朝》《走向共和》《恰同学少年》等热门剧集深受观众喜爱,其中《恰同学少年》获“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等全国性大奖;中广天择策划制作的《士兵突击》火爆全国……创意设计、广告会展、影视传媒、新型演艺、文化旅游和艺术品等六大业态齐头并进,助力文化湘军、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演艺湘军的名号全国闻名……

  此外,近年来,天心区以“欢乐潇湘乐在天心”为主题,开展了系列文艺活动,推出了一批精品节目。

  未来发展

  打造市级特色文化产业街区

  文化创意产业最终的目的地在哪?天心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打造中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高地。

  这样的目标,首先要求的是推动传统文化创意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正在起草的《天心区“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高地”实施方案》,天心区计划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培育2到3家省级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1到2个市级特色文化产业街区。例如,将重点推动坡子街饮食文化片区、天心阁历史文化片区、贺龙体育中心体育演艺片区以及太平历史文化街、解放西路酒吧休闲文化街和白沙路古玩街的打造,留住城市文化记忆,打造城市文化地标。

  另一个方向在于实现产业深度融合。通俗的理解就是“文化+”,将重点围绕“文创+科技”“文创+金融”“文创+旅游”“文创+体育”等领域。

  天心区委副书记、区长谢进指出,天心区将抓住全国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创建的机遇,大力发展文化+新兴业态,创新文化金融服务,提升文化旅游品质,打造知名文化品牌,推动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进一步发展。

  数据

  170亿

  在全国率先实现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广告产业园区和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三大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平台的集聚,培植了中广天择、和光传媒等一批骨干企业,全区文化产业产值达170亿元。

  10%

  到2020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力争达到10%左右,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实力走在全市前列,中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高地格局基本形成。

  探访

  走在这里每一步都是历史

  在天心区,南起湖南第一师范地段,北至五一大道,总长近3公里的地方,将会出现一条历史步道。

  标志地砖、指示牌、树木、花草、历史古迹……这里与普通景点似乎没什么不同。特别之处在于,它连接了诸如太平街、坡子街、贾谊故居等多个历史文化遗产资源。

  10月27日上午10时,在书院路与白沙路交会处,一块印有“长沙历史步道”字样的地砖道出了这里的与众不同。这是历史步道南端的起点,沿着书院路北上,便开始了探寻老长沙历史的旅程。

  湖南第一师范旧址前的人行道上,地砖全部换新了,路面被铺得整整平平,每走上几米,便会出现“长沙市历史步道”的字样。

  “9月起,历史步道天心段就开始进场施工。”天心区工务局副局长周垚说,长沙大约在两年前提出打造历史步道的概念,这一做法借鉴了欧洲历史文明街建设经验,把长沙有历史、有商业开发价值的地方连成线,集商业、旅游、文化三位一体,预计今年底前,书院路段的步道将基本完成修缮。

  趋势

  利用“文化+”推动全域文创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打造中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高地,是天心区培育新兴业态的战略布局。“事实上,文化既是发展优势,也是发展方向。”天心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肖雄伟说。

  天心区素有“处处是文化,满眼皆历史”的美誉,他认为,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发展创新型经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力点,有利于发挥南城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和湖湘文化发源地的特色。

  目前,天心区依托演艺娱乐、影视传媒、文化旅游等优势,在全国率先实现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广告产业园区和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三大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平台的集聚,肖雄伟介绍,“全区文化产业产值达170亿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与长沙打造国家创新创意中心的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肖雄伟坦言,这主要体现在园区、人才、资本等资源未能有效激活和充分利用,企业发展“低小散”现象突出和创新能力相对不足方面。

  要克服这些差距,首先要明确方向,肖雄伟分析,“就天心区而言,要重点突出创意设计、广告会展、影视传媒、新型演艺、文化旅游和艺术品等六大业态。”同时,他认为强化产业融合是另一个思路,“也就是利用‘文化+’的思维发展全域文创”。

  肖雄伟举例,“围绕‘文创+科技’‘文创+金融’‘文创+旅游’‘文创+体育’等领域,可以推动文化与各产业、各行业、各要素深度融合,构建富有天心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观点

  促进文化跨界“联姻”

  行业协会是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是天心区成立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的初衷。从去年6月成立至今,“协会已有105家会员单位,集聚了天心区文化创意行业的精英。”长沙市天心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胡伟华介绍。

  “实际上,这种非营利性、联合性社会团体是交流合作的平台。”胡伟华认为,平台内以强带弱、以大带小的模式除了可以促进共同发展,还能带动区域内整个文创产业的繁荣。主要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体育等跨界“联姻”,用文化创意推动经济提质转型。

  胡伟华介绍,通过上门走访、电话拜访、微信交流等方式,去年至今,协会对80%的平台内企业进行了回访,“主要是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合作对接提供资讯”。另外,将依托现有的海外销售平台,为协会各企业的文创产品销往海外搭建平台渠道。

  此外,协会计划在贺龙体育中心举办天心文创产品展销博览会,包含艺术文化、非遗文化、书画作品、收藏品、动漫设计、VR等展区,同时将配套设计活动大赛、品鉴知识讲堂。


来源:红网

作者:罗雅琪 郑孟君 董劲

编辑:向宏鑫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7/11/03/89479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