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贯彻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湖南答卷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 吴志文 编辑:李晓玲 2017-11-03 08:57:46
时刻新闻
—分享—

2013年11月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谈。(新华社记者 王晔摄)

  红网时刻记者 李慧 通讯员 吴志文 报道

  当历史的一页翻到2017年11月3日,“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已走过四年。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这四年,精准扶贫思想一路爬坡,从无到有、去粗取精,引领着中国人民为贫困决战,刷新小康速度。湖南作为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首倡地,四年间,“精准扶贫”战略走过了哪些历程,如何锻造精准模式?

  追精准扶贫的“源”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但中国的扶贫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按照中国扶贫标准,到2013年底中国还有8249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

  长期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存在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项目和资金指向不准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精准扶贫”成了时代发展需要,新时期精准扶贫不仅是一般意义上针对贫困人口的扶持,更是对过去扶贫脱贫工作的总结、提升与创新。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民间疾苦是党和国家关切最大的民生问题,湖南以“精准扶贫”精神为指引,把贫困群众的冷暖安危时刻挂在心上,一步步探索“精准扶贫”之精准策略。

  到2013年底,全省还有640万农村贫困人口,排全国第三位;51个扶贫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61.4%、全国平均水平的57.7%,特别是武陵山、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状况还很严峻。我省贫困人口多、扶贫任务重、脱贫难度大的扶贫开发工作形势还没有根本改变。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2014年,湖南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全面启动精准扶贫工作。

  打精准扶贫的“靶”

  “地无三米平,路无三米直,天无三日晴,水无三日清。”武陵山脉下的凤凰县雄龙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没有一口好喝的水。罗霄山脉的长青村和蛟洲村是桂东县典型的贫困村,多数贫困户是“三没家庭”:没有好房子、没有好身体、没有受过好教育。“贫困”成了全国性攻克的难题,也是湖南发展中的短板,如何补齐短板?

  “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一经提出,湖南省委、省政府先后从三个方面高位、强力、有效地推进着湖南的“精准扶贫”。一是精准识贫,为“扶真贫、真扶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精准扶贫,提高扶贫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精准管理,改革扶贫考核,建立约束机制,实施动态管理,强化责任落实。

  精准扶贫的“靶”要指向8000个贫困村,省委决定,2015年9月初到11月底,开展领导干部“一进二访”(进村入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活动,动员领导干部与困难群众“结穷亲”。

  全省63万领导干部,他们来自省、市、县、乡的不同单位,却奔向同一个扶贫战场——贫困;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却有着一群共同的亲人——贫困群众;他们面对的是不同的贫困状况,却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扎进贫困村,围剿“穷湖南”。带着“严”字进村入户,身进心进、真访实访,啃掉贫困“硬骨头”。

  访贫问需,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识贫“精准”和脱贫“精准”,最终要达到帮助贫困户摘掉贫困帽子,提高生活水平目的。

  “精准扶贫”的前提是精准识别,识别任务十分浩瀚、繁重,且涉及面广。湖南农村贫困户大多在山区,一个村子几百户人家,光是走一遍都不容易,何况每次还要有人在家。

  从2014年1月17日起,湖南全面启动贫困对象识别工作。全省历时一年,发动了10万多人,对全省42000多个村、5700多万村民进行识别。确定了8000个村,230万户、704万贫困人口。

  芷江县率先探索总结 “五评法”:一评住房条件,二评生产资料,三评劳动能力,四评教育支出,五评健康状况。符合条件的“一个不少”,不符合条件的“一个不多”,对因病、因灾返贫的 “一个不漏”,这是精准识别的要求。

  2015-2016年,结合“一进二访”活动,连续组织开展 “回头看”,剔除不准对象108.3万人,纳入贫困对象92.5万人,提高了建档立卡数据质量。今年,组织建档立卡全面清理整顿,全省共纳入贫困人口116.37万人,清退识别不准的贫困人口86.46万人,贫困识别精准度大幅提升,脱贫质量明显提高,更逼近“精准”要求。

  在精准帮扶上,省、市、县、乡四级工作队8000多支,工作队员达2.5万多人,实现所有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他们进村帮什么?明确 “12+1”工作任务,即水、电、路、业、房、环境整治“六到农家”和就医、就学、养老、低保、五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六个落实”,以及基层组织建设,精准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为了更好让“精准扶贫”落地生花,省委、省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关于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的意见》《关于支持我省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意见》《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决议》……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脱贫有了法律保障。省财政厅围绕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设立了四个专项投资融资平台。其他省直部门也陆续出台了系列行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大扶贫格局逐步形成。

  着精准扶贫的“力”

  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提高扶贫工作针对性有效的根本要求,需贯穿到扶贫工作的全过程。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考察贵州时提出,精准扶贫“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六个精准”从哪些方面着力?从湖南发展情况来看,集中概括为“三个着力”:着力“培富业”,突出产业扶贫,培育、发展和壮大富民产业;着力“挪穷窝”,对生产生活条件非常恶劣的地方,实施易地搬迁;着力“拔穷根”,扎实抓好教育和实用技能培训,让贫困地区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幸福是最高的价值,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住房问题是贫困群众眼下急需解决的大事。精准扶贫提出前也有危房改造举措,但补助资金少,一般是改造后进行补贴,贫困户缺钱无法启动危房改造根本享受不到政策。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坚持问题导向,在全省51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面启动了“百村示范、千村联动、万户安居”危房改造工程。住建部门将最困难人群的危房改造的补贴标准提高到了4万元每户,扶贫部门补贴1万元,自己再补贴一点便可以建成60平方米的简易安居房。“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完成了4.9万人的易地搬迁任务;“十三五”期间将完成80万贫困人口的易地搬迁,相比之下,搬迁任务人数就翻了16倍,足见决心之大。

  着力“拔穷根”。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教育扶贫的宗旨是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上不起学。“分类指导,精准帮扶”成了教育扶贫特色,湖南构建完善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对农民开展技术培训,“雨露计划”培训转移贫困家庭“两后生”,有效解决了因贫失学、辍学问题。

  施精准扶贫的“策”

  “坚定不移走精准扶贫之路,必须做到扶贫思路精准、扶贫措施精准、扶贫管理精准、扶贫考核精准。”按照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要求和“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湖南积极探索精准扶贫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湖南按照中央“五个一批”要求,通过构建政策体系、分类推进帮扶、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等措施,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发展特色产业脱贫、推进就业扶贫、易地搬迁脱贫、发展教育脱贫、开展医疗救助脱贫、实行保障兜底脱贫、结合生态补偿脱贫“七大行动”,践行“因地制宜”发展要求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精准扶贫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手段,精准发力,推进扶贫工作机制创新。

  2014年,湖南有贫困人口682万人,贫困人口数在全国排名第5位。其中需要通过产业发展解决的贫困人口占了350万人,这是一个大群体。产业发展是开放式扶贫的核心,也是老百姓增收的根本途径。

  过去,在产业发展中,“扶富不扶贫”“年年扶贫年年贫”的现象经常发生,产业无法做大做强。如何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湖南成功趟出了“四跟四走”的产业发展模式,成为全国一张响亮名片。

  改过去大水漫灌为大水滴灌。改革的思路是,首先,瞄准贫困人口,调整产业扶贫政策,确保资金跟着贫困户走。 其次,改革帮扶方式,组织贫困农户跟着能人搞项目、闯市场。最后,创新金融服务,破解资金瓶颈。针对贫困农户产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贫困农户量身打造了“无担保、无抵押、基准利率”扶贫小额信贷新模式,帮助我省成千上万贫困人家走出贫困沼泽,走上小康之路。

  精准脱贫要精准施策,从全省层面而言,按照中央提出的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要求,湖南一步步思考探索如何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产业,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真正发挥扶贫经济组织的带动作用。如移民搬迁,我省有70万左右贫困人口生活在高寒山区、石漠化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区,湖南对搬迁条件、任务、标准及贫困户搬迁后的生产生活问题重点研究,确保精准扶贫出实效。

  落精准扶贫的“点”

  当梦想照进现实,精准扶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离不开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完善考核机制,将减贫实绩与干部考核挂钩,“不脱贫、不脱钩”从机制体制保障稳定脱贫。

  十八大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先后100余次研究推进扶贫工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36位省级领导率先垂范、联县扶贫,省市县乡村五级层层立下军令状、挂起作战图,38个行业部门分工负责、一体联动。

  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扶贫责任基本原则,县委书记作为脱贫攻坚的“一线总指挥”,在全省贫困县党政正职谈心谈话会上,杜家毫勉励大家要争当新时期的“焦裕禄”,自觉担当起统揽全县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他与部分贫困县县委书记座谈,要求贫困县县委书记要开动脑子、抓好班子、找对路子,亲力亲为、专心专注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地见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为坚持精准方略,做深做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全面提升湖南省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贫困人口退出准确率和因村因户帮扶群众满意度,2017年4月16日起,湖南省开展为期两个月的脱贫攻坚突出问题集中整改工作,全力确保脱贫质量。

  目前,中央指出的13类45个问题、省级层面查摆的19类1240个具体问题,凡是个案的问题都已整改到位,涉及到体制机制、政策落实等方面的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应该说在精准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脱贫不脱贫是农民来认可的。”精准扶贫帮在老百姓心坎上,用百姓“口碑”衡量精准扶贫成效。精准扶贫的落点在为老百姓谋实事,需要的是百姓切实脱贫、真正富有,精准扶贫工作也只有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所以,扶贫工作必须要实事求是、精准施策、攻坚克难。

  精准扶贫战略思想指导湖南扶贫开发取得累累硕果,继续前行的道路仍布满荆棘,全省尚有2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49个重点县、5871个未脱贫贫困村、356万未脱贫贫困人口,精准扶贫仍在路上。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 吴志文

编辑:李晓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7/11/03/89479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