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洞庭核心区全面清理杨树
计划15天内清理3.6万亩;杨树上世纪70年代作为经济树种引入洞庭湖区
潇湘晨报记者 王欢 通讯员 钟毅刚 长沙报道
两天时间,截至11月11日下午6时,汉寿县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3.6万亩黑杨清除掉近四分之一(9000亩)。
11月10日15时,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淤洲,20余名工人正在清理黑杨树,100多亩欧美黑杨全部放倒在地,胸径粗的有0.5米。当天,汉寿县正式打响“清理黑杨”攻坚战,举全县之力,力争15天内清理西洞庭湖核心区3.6万亩杨树。
锯断树干,放倒……汉寿县西洞庭湖保护区核心区内,一艘艘满载杨树的货船从旁边水域穿过。
中央环保督察组今年重点交办了西洞庭湖杨树清理问题。常德市委书记周德睿,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曹立军成立工作组督办该项工作。经调查,西洞庭湖保护区核心区种植3.6万亩,主要分布在汉寿境内。按照中央环保督察组和省委、省政府要求,核心区域杨树林年内要全部清除。当地计划15天内完成清除工作。
部署 今明两天进入集中清理高峰期
11月7日,常德市委市政府组成工作组,来到汉寿县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实地督办杨树林清除工作。工作组要求汉寿县成立指挥部;分片作业,14个专业倒树作业队合理安排工作任务;采取以奖代补,马上制定适当的奖励标准。11月9日,汉寿县成立西洞庭湖保护区核心区杨树清理专项整治行动指挥部,由县委书记杨昶任政委,县长车世忠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5个专项小组和6个分指挥部,分6个地区开展清理工作,确保11月25日前将全面完成西洞庭湖保护区核心区杨树清理工作。
在正式清理之前,指挥部与杨树林承包业主做了大量沟通工作,因为当时签订的合同期为10年到15年,现在还没有到期,“因此需要跟业主们沟通,商量善后事宜。”汉寿县一名政府官员介绍。
11月10日,汉寿县投入了上千名工人,同时在6个地区开展杨树清理工作。截至目前,核心区已清除杨树林约9000亩。核心区杨树林涉及经营权属单位8个、洲滩18个、业主42户,承包合同的债、权、利关系复杂。核心区30%的杨树为幼林和中幼林,清除损失较大。面对问题,汉寿县及常德市将全力确保15日内清除核心区内全部杨树。
11日晚8点,汉寿县召开调度会议。据参加会议的工作人员说,接下来两天,杨树林迎来集中清理的高峰期。
探因 追求经济效益,影响湖区生态
杨树是经济型树木,生长期短,是造纸企业的主要原料。此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大量的洲滩荒地被承包出去种植杨树。
“湿地里面鱼类和候鸟的种类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只是数量骤减了。”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作人员说,以前这里不像湖,倒像森林。“湖区出没的应该是水鸟,但这里有了杨树林后,倒是来了不少麻雀这样的林鸟。“植树造林是好事,能改善空气,储备水源,但种在湖区滩涂上,就没什么好处。”
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总结了杨树影响洞庭湖生态的几种方式:首先,在湖洲开沟抬垄,人为地打破了自然洲滩与低洼地、浅水湖面的自然湿地生态景观。其次,杨树喜湿、生长快、适应性强,成片植于湖洲的杨树成了湖洲湿地植物的优势种群,抑制了原有野生植被的生长,改变了湿地植被群落的结构。第三,导致区内的鸟类取食、栖息场所及鱼类三场(产卵场、索饵场、洄游场)大量消失。鸟类、鱼类种群数量大幅减少。第四,使湖水流速变缓,阻碍了西洞庭湖的行洪,还导致湖中泥沙淤积速度加快,促进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的演替进程。第五,杨树生长易受病虫害威胁,大量使用药物防治,将对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污染。最后,保护区内人为活动不断增加,不利于湿地生态系统及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曾是湖区重要经济树种
根据《湖南省杨树引种栽培概况》,杨树上世纪70年代末引入湖南,曾是湖区重要经济树种。湖南自1977年将欧美杨、美洲黑杨引种到洞庭湖区的沅江、汉寿。湖区年平均气温在17℃左右,无霜期260多天,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而且雨热同季,特别适宜于杨树等速生林木的生长。
然而,由于杨树生长对湖区生态环境有影响,湖南多年前就已出台政策严禁在湿地保护区核心区造林。
2003年9月27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洞庭湖湖区杨树生产健康发展的通知》:洞庭湖区是国际上有名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湖区发展杨树生产,必须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严禁在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造林,同时不要大面积淘汰原生植被带,防止树种单一,避免生态灾害。
湖南在2013年也曾展开对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杨树的清理行动。
来源:红网
作者:王欢 钟毅刚
编辑:向宏鑫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