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2月2日讯(记者 秦芳)昆明、厦门、乌鲁木齐……12月2日下午,长沙德思勤24小时书店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他们聚集在这里,只为见“偶像”,来长沙签售其新书《未来,仍是少年》的,“高颜值高学历有才气”的剑桥博士邓楚涵。
周国平:真正可贵的是他自我教育的觉悟和能力
当天的读者见面会,没有按照既定的流程进行,由现场读者举手提问推进。女大学生占多数的“粉丝”们,或说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希望邓楚涵给出解答,或仅仅就是作了诸如“感谢你”“为了见你,我昨晚凌晨坐飞机赶来长沙”“昨晚我整夜失眠”之类的“表白”。也有带着学术问题来的,“我是厦大传统文化方向的研究生,据我所知你有比较好的国学功底,我想了解一下你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接受传统文化启蒙的……”
邓楚涵1991年出生于贵州瓮安,目前是剑桥大学工程系在读博士生。在专业研究之外,他曾在中国首档大学生益智节目《天才知道》中获全国总冠军,2016年起在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1科学节目《加油!向未来》《正大综艺·脑洞大开》中担任科学嘉宾“未来博士”。他还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中国形象大使”。
《未来,仍是少年》是邓楚涵的一本随笔集。该书以“秒、分、时、天、月、年”为题分为六章,灵感源自剑桥著名的“时间吞噬者”——圣体钟。钟上匍匐着一只怪物,用前肢和后肢推动着钟面,好像一分一秒地吞噬着时间,警醒世人光阴飞逝,务必惜时。
考十次雅思,初到剑桥如临星辰大海的震撼,用物理学惯性理论审视日常计划,在与英国出租车司机的交谈中思考民族自信的话题,在电视节目录制现场和剑桥实验室的切换中,用不断反思进行自我教育……
邓楚涵说,他的这本书“最多算青春读物”。“与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孩子,分享交流一些东西。”
来自武汉一所高校的大二学生苏铃惠,已是第三次赶赴邓楚涵的签售会现场。她说,邓楚涵的履历,使得他给人的感觉是明星,但其实不是。“他谈到的问题大多都是我们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的,他以自己的思考,给我们以启迪。”
邓楚涵表示这本书他在两年的时间里前后修改了六遍,改的过程中,有时会因为想不通而去请教师长。
“但每个人的人生观不一样,所以有时会比较崩溃。改到第五稿的时候,我又开始坚持自己的想法,因为我觉得观念没有对错之分,重要的不是你输出什么样的观点或知识点,而是不断去揣摩的自我教育的过程。”邓楚涵说。
著名学者周国平在读了邓楚涵的书稿后评论道:“理工科尖子、剑桥学历都不算什么,真正可贵的是这个自我教育的觉悟和能力,一个人藉此才能成长为人性意义上优秀的人。”
平衡电视明星和学霸生活:封锁信息
既是电视明星又是学霸,他是怎么做到的?“一开始是没法平衡的,求学是很安静的状态,录节目需要整个人躁起来,释放起来。”邓楚涵表示直到第四次录制电视节目,他才意识到自己“必须从骨子里面再挖出另一个人来”。
怎么做?“封锁信息,对我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办法,把两种生活彻底分开。”邓楚涵表示现在他只要回到国内,白天就绝对不会碰剑桥的邮箱,直到晚上回酒店之后才会打开邮箱回复邮件。只要回到英国的实验室,白天就绝对不会用微信。“媒体太方便的时代,接触到的信息太多了,会受到干扰。”
邓楚涵说,现在他一年中约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放在学业上,另外百分之十的时间,在国内做科普,做公益和录制电视节目。
脱口而出:想过自由的人生
关于《未来,仍是少年》这个“傍热点”的标题,邓楚涵说,其实在“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句话火起来之前,他就已经定下了这个标题。
“我一直觉得少年身上有两个宝贵的品质,第一个是认真。人在年少时世界很小,杂念就特别少,这能让他高效地去做一些事情。第二个是朴素,不是说穿着打扮,主要是一个少年喜欢一件事情一个人,会不遗余力地去追求,这种品质太宝贵了。”
邓楚涵说,这个标题,表明的是他对自己的期待。
被问及想过什么样的人生,邓楚涵脱口而出回答:自由的。“在传统观念里面,一个人应该把一件事情做好,但我真的认为我们应该去尝试不同的选择。”学者、商人、演员、作者,邓楚涵说,自己虽然对未来的生活没有严格的规划,但希望自己在不同年龄阶段能过不同的生活,具有不同的视野。“我特别愿意尝试自由的多种多样的生活。”
“这种生活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储备。正因为难,所以才有意义。”邓楚涵说。
来源:红网
作者:秦芳
编辑:向宏鑫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