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80后茶人设计开发香云纱茶道产品 此丝绸工艺为国家级非遗

来源:红网 作者:刘璇 编辑:刘威成 2017-12-04 23:32:18
时刻新闻
—分享—

未闲茶舍出品的香云纱随行茶包。 姚欣 摄影

  红网时刻记者 刘璇 长沙报道

  香云纱,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还不熟悉。80后茶人姚欣的记忆却能因此而回到二十年多年前。

  初识香云纱是源自一位邻居奶奶,小时候的姚欣在江浙一个小城的四合院里长大,每次有客人来,都会看到这位奶奶兴致盎然地穿上一件深色云纹外衫,短袖、立领、盘扣,那种款当时叫“上海衫”,特别流行。后来知道那种穿起来会沙沙响的布料叫香云纱。成年之后来到长沙,姚欣更是了解到,在当年的长沙城里,只有体面人才能穿得上这种布料做成的衣裳。

  由此,香云纱在姚欣的脑海里就像是一个旧时光的迷梦,精致而美好,恍若民国才女张爱玲在《沉香屑》里写的一个画面:“那人的背影,月光下看得分明,穿着白夏布衫子,黑香云纱大脚裤。”一位结着轻愁的女郎在上海老公馆的走廊上,踏着若隐若现的清辉,伴着香云纱发出的沙沙轻响,款款而去,留下余香。

  后来机缘巧合,在杭州姚欣结识了一位曾在上海定制旗袍的老裁缝,才知道香云纱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复杂、最传奇的丝绸工艺之一,是真丝中的上品,它不仅是旧时光里大户人家定制外褂、旗袍的首选布料,现在也开始受到一些前沿设计师的关注,成为了时尚圈里流行的复古元素。

  香云纱的制作工艺繁琐复杂,以桑蚕丝为原料在烈日下曝晒,然后在一种叫莨的藤本植物熬成的药汁中浸泡,再晾干,循环往复,经过三十多道手工工序方可制成。这样的莨绸蕴含着天然植物和矿物的精华,散发着绿色植物的清香,由于穿着走路会“沙沙”作响,所以最初叫“响云纱”,后人以谐音叫作“香云纱”。2008年这一工艺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目前也是国际上很受欢迎的环保服装面料,由于受生产制造特殊性的影响,产量较少,更显珍稀。

香云纱的制作工艺繁琐复杂,经过三十多道手工工序方可制成。

香云纱必须以桑蚕丝为原料在烈日下曝晒。

  姚欣在长沙开有一家名叫“未闲”的茶舍,目前第二家正在设计,准备装修。从2009年做的第一款易武古树茶开始,每年他都会去全国各地的茶产地采风,做了不少茶,有普洱、红茶、黑茶等。“直到现在才慢慢推出顺应传统的制茶节奏。做好茶要耐心,不能去迎合市场的节奏。”平日里,他就在未闲茶舍里品品茶、在阳台上种点花草和果树。

姚欣在自己的未闲茶舍。

  不久前,姚欣得知朋友制作香云纱旗袍多年的经历,心头的旧梦蓦然浮现,当下约定联合设计开发两款香云纱茶道产品。一款随行茶包,一款简易茶席巾,茶包亦可作文房笔袋,用于收纳小件的茶道用具,同时方便带去户外使用;茶席巾则尽量简洁大方,以低调典雅的气质承托出茶席之静美。

香云纱面料的茶席。姚欣 摄影

  根据自己多年泡茶的感受和需求,以及对茶具本身的了解和要求,几易其稿,最终思路得到朋友的认可后,便开始定制,也许是朋友三十几年裁缝经验,加上对香云纱面料的熟悉,以及江浙人做事的讲究与耐心,最终的产品无论从视觉效果还是体验感上都超出了原本的想象。

  后来在使用中,姚欣还逐渐发现,香云纱用于茶席的另一大妙处,就是不怕茶渍的浸染,现在市面上流行的一般棉麻茶席用久之后,茶渍浸染布面往往会显得很脏,而香云纱的独特质感即使沾染了茶渍也会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旧物经年美感,仿佛记忆中那件邻家奶奶一直倍加珍爱的香云纱衣裳。

来源:红网

作者:刘璇

编辑:刘威成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7/12/04/88657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