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牛娃到中科院院士
长沙县安沙籍人龚新高当选院士,接受记者采访时寄语家乡学子“努力学习,知识改变命运”
长沙晚报记者 姜国 通讯员 潘东晓
日前,中国科学院公布2017年院士增选名单,长沙县安沙人龚新高和另外60名科学家荣登新院士榜单。龚新高此次当选中科院数学物理部院士,专业为计算物理。
龚新高是长沙县走出的第二名院士,和另外一名院士张平文一样,都是农村出身,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中国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近日,记者走访龚新高的家乡、母校,挖掘他成为院士背后的故事。
不服输的安沙伢子
“我们一家七个兄弟姊妹,龚新高是老幺。”龚新高的父母已经过世,旧屋也已拆除,排行老三的龚志高在老屋旧址旁新建了房子。搬把小木椅,在堂屋里坐定,现年65岁的龚志高和记者聊了起来。
“他小时候每天上学回来,都要先忙完农活才能写作业。主要是放牛、担草、做家务。”龚志高对弟弟龚新高的事至今记忆犹新,“等忙完这些,天都黑了,然后点煤油灯写作业。一点灯,蚊子就来了,咬得他腿上到处都是包。”
“他脑子比较活,用塑料袋子、废纸之类的将腿包住,然后继续写作业。”龚志高回忆道。
“弟弟十四岁时就考上了长沙县三中,成为班上年纪最小的学生之一。”龚志高说,“他能吃苦,打小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遇到困难不肯服输。”
求知欲强的豪爽少年
“我和龚新高等几个人玩得最好。”回忆起高中岁月,龚新高的同班同学冯刚强脸上泛着神采,“当时长沙县三中在安沙镇鼎功桥办学,学校不能寄宿,大家都是读跑学。因为我们几个人家里很近,一般都是一起去上学。”
“当时读书,不仅仅是读书,还要开展劳动。干得最多的是种树,学校后面一大片杉树都是我们种的,挖坑、挑粪、浇水都干过。龚新高性子活泼,什么事情都抢着干。”冯刚强回忆,读书虽然苦,大家心态还是积极向上的。学校开设的科目有语、数、外、物理、化学等,每个人都有非常强的求知欲,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着知识。
“龚新高对数学、物理比较感兴趣。教物理的是叶冬林老师,教授半导体为什么能导电这个知识点时,因为当时的教具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大部分人都没听懂,龚新高就去找老师,然后一起研究。”冯刚强说,“老师也愿意教他,学校里的学习氛围特别浓厚。”
“上高中那会是上世纪70年代末,大家条件都差,龚新高家还算好的,有时中午带饭带了荷包蛋,还分给我们吃,我们也不讲客气。”冯刚强笑着说。
进步最快的优秀学生
“龚新高是一个很可爱的学生,看到人总是笑眯眯的,我对他的印象很好。”饶清莲曾是龚新高的班主任,当记者采访她时,老人家连连说道,“听到他当选院士的消息,很高兴、很开心。”
“刚进高中时,他成绩并不是特别拔尖,但是进步很快。”饶清莲说,“当时的高中是读两年,第二年时,他的成绩就名列前茅了。”
“这与他的刻苦努力分不开,我教英语,有时候会看到他在竹林中读英语单词,说明他是很刻苦的。”饶清莲说,“同时他还是个运动健将,体育特别棒,学校举行的各项运动会上,总能看到他的身影。班上有什么事情,他都抢着干。”
“他身上还有一种认定一件事情一定要做好的信念。我想他的成功,也与这份坚定的信念有关系。”饶清莲说。
人物档案
龚新高,1962年6月出生,长沙县安沙镇安沙社区安沙组人,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湖南师范学院学士,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所硕士、博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龚新高是我国计算物理领域一位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在创新计算方法、团簇物理和多元半导体等方向,取得了一批系统性强、原创性高的研究成果。在原子键合本质和团簇的基础物理问题研究中,发现了单质金属中金属键和共价键共存,预言了“金富勒烯”“理想玻璃”等新物相;预言了微纳管的硬-软转变,并给出了其转变压强与管径的幂次律。阐明了一类四元半导体的基本物性等。
对话
记者:您少年时期在长沙县度过,在少年求学路上,您认为您打下哪些成功基础?
龚新高:父母对我的教育和中小学老师对我的鼓励,是我离开安沙以后成长的动力。
记者:作为长沙县“最牛学长”,您对家乡学子有什么寄语?
龚新高:努力学习,知识改变命运。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姜国
编辑:李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