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放管服”改革,激发湖南改革新动能

来源:红网 作者:张金东 王宇晨 编辑:向宏鑫 2017-12-21 23:46:08
时刻新闻
—分享—

  相关链接:

  【牢记总书记嘱托】三个着力在湖南:举棋若定,落棋有声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湖南下活创新引领“先手棋” 经济超车迎来加速度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湖南资本市场“百花齐放” 科技创新成湘股孵化器

  经济发展史表明,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管得过死,就会抑制经济发展活力。反之,则能激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就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基础上的宏观调控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和重要指示,特别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又是一个重大实践命题。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7年9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放管服’改革说到底就是培育市场环境!”下决心坚决打破对市场竞争危害极大的体制性壁垒或行政壁垒,积极培育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五年来立足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的重拳之一,为我国经济有效转型、行稳致远提供了强大的“源头活水”。

  在湖南,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湖南省政府围绕“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重拳出击,省级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07项,下放93项,调整101项,保留行政许可296项,精简率超过60%;市级行政许可平均保留130项,精简46%;县级行政许可平均保留185项,精简26%。同时,积极推动管理权限下沉。省政府先后向长沙和其他13个市州下放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72项和47项,扩大县(市)管理权限260项,赋予13个省直管县试点县(市)市级管理权限406项。

  特别是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使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正成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最大共识和生动实践。“放管服”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为“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注入了新动能,激发出新活力。

  敢于“放”

  150天创造“江华速度”

  近日,永州江华县一则产业园开园的新闻引起外界普遍关注。

  今年6月初,贵德集团在一次招商活动中与江华县有了第一次接触。仅仅20天左右时间,他们被江华县政府高效服务打动,双方签署投资协议。12月初,总投资10亿元的湖南贵德光电产业园正式开园。

  从签约到正式投产,只用了150天,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江华速度”。

  “我们的项目从立项到投产各个环节的行政审批手续都不需要我们亲自去跑,指挥部负责列出清单,然后交办给各职能部门,实行限时办结制,县经开区全程代办,县优化办还进行督促落实。”投资方一名负责人的一席话,为“江华速度”做出最好注解。

  其实,这只是湖南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的一个缩影。

  在这场“刀刃向内、壮士断腕”的政府自我革命中,湖南把简政放权当做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当头炮”,下猛药除沉疴,打破束缚社会活力的条条框框,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仅2016年,我省就取消了137项行政审批权,减少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23项。

  2017年4月份,省政府发出通知,对10个部门的36项行政权力事项进行调整,其中有26项是取消。而其他10项行政权力事项,有的是下放到市县一级,有的则是合并。

  通过做好政府权力的“减法”,换来了市场活力的“乘法”效应。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今年上半年,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1.77万户,新增注册资本9149.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2.90%和26.22%。截至6月底,全省市场主体总数突破300万户,达309.53万户。

  善于“管”

  政府不当“甩手掌柜”

  政府权力简化“瘦身”,不是简单的“卸担子”,政府更不是当“甩手掌柜”,而是从繁冗的审批中脱身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政府看似要做的事情减少了,实则对治理能力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放”与“管”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如何做到“放”得彻底,“管”得有效?考验着政府智慧和施政水平。

  湖南的做法是“扎紧制度的笼子”,即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手段和措施,把该管的管起来,而且要管得要有力、有效。

  今年6月,省工商局在官网发布了一则风险提示公告,149家企业因在信息公示方面存在违规行为,被拉入“经营异常名录”,一时在业内引发轰动效应。

  这些进入异常名录的企业,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工程招投标等过程中,将受到信用联合惩戒,金融机构可能因此不受理其贷款。

  这是工商部门运用信用手段实施监管的一次成功实践。目前,湖南正在推行“五位一体”制度监管体系,除了信用监管外,还将建立健全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多种手段并举的监管格局。

  作为“三湘第一县”的长沙县,率先在跨部门、跨区域监管联动响应和协作方面做出探索,组建全省第一家县级综合行政执法局,集中行使23个部门的1608项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权,实现了“一支队伍管执法”,有效破解了“职权分散”,执法交叉、多头管理的执法难题,大大提高了“管”的能力和效率。

  乐于“服”

  “群众少跑腿”成新常态

  “只递交过一次资料,跑过一次腿,没想到工作人员这么快就通知过来领证。”

  近日,浏阳市高坪镇大坪柴火饭庄负责人谭日南顺利拿到了食品经营许可证,并对“市民之家”(政务服务中心)的高效服务赞不绝口。

  在以前,他至少需要跑数个办事窗口,填写几份材料,遇到特殊情况,跑几个来回也并非不可能。

  谭日南能够快速完成业务办理,得益于浏阳市今年5月份全面铺开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他所办理的食品经营许可证(餐饮)新设业务被纳入到“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中。

浏阳“市民之家”(政务服务中心)图/浏阳日报

  似便民服务举措正在全省各地铺开,打造“放管服”改革升级版。

  株洲继去年成立“马上就办”办公室后,今年12月起,又在全市推开“最多跑一次”改革,目标是到2018年底基本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是原则、跑多次是例外”的目标。

  项目审批环节过多、审批时限过长等问题一度让企业头疼不已。劳民伤财不说,还容易错失宝贵商机。娄底的破题之策是以联合审批助推项目建设,探索限时办结、逾期追责机制,让企业办事“只跑一次”。

  郴州的“一次办结”政务服务改革承诺,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在符合法律法规和资料齐全的前提下,只需向政府部门一次完整提交资料后,即可当场办结或由政府部门内部流转在承诺时限内办结。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作风曾广受诟病,如今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正在成为湖南优化服务的新常态。

  改革未有穷期,“放管服”仍在路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努力打通和完善改革管理的“最后一公里”,激发出更加强劲的市场活力,进而为“创新引领开放崛起”释放出全新动能,湖南还在前行。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金东 王宇晨 报道

来源:红网

作者:张金东 王宇晨

编辑:向宏鑫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7/12/21/88217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