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父母心意就是最好的孝道
“湖南好人”刘红旗多年如一日用行动阐释孝道
潇湘晨报记者 杨杰妮 长沙报道
“父母在,人生有来路;父母不在了,人生只有归途。”这是刘红旗对于孝道的理解。刘红旗今年57岁,是湘潭县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的一名检察官。19岁时,他是十里八乡唯一的大学生,毕业后成为老师。29岁时,又成为一名人民检察官。除了日常办案,他还精心照料年迈的父亲,为父亲洗床单、抱父亲上厕所……用他看似简单却温暖的举动诠释什么是“孝顺”。
考上大学父亲坚持送到学校
刘红旗生于1960年。跟那个年代所有的农村孩子一样,他六七岁时就开始利用课余时间跟父母下地耕作。但是,刘红旗想走出农村,想沿着门前那条路走到城里。更难得的是,他的父亲也坚持送他读初中。只要刘红旗在看书,无论是多大的事,父亲都不会耽搁他。
刘红旗深知,在这样一个清贫的家庭,父母咬牙坚持送他上学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要想让家庭脱离贫,唯有努力学习。“我先后考了三次,才跳出‘龙门’。三年里,爸爸一直都支持我。”刘红旗回忆,收到通知书那天,自己并没有多大感觉,“但我能感觉到,爸爸那天担着桶子淋菜时,都特别有劲。而且,他坚持要送我去学校。”
21岁时,刘红旗大学毕业,成为一名老师。有次,邻居捎信告诉刘红旗,他父亲病了。请假回家后,刘红旗发现父亲蜷缩在床上,神情痛苦。他连忙抱起父亲,让父亲坐在单车上,一路将父亲推到汽车站,再乘车去医院。医生说,再迟一点,胃就穿孔了。为结清医药费,他将90元的国库券,以80元的低价卖出,连续数日守在父亲的病床前,悉心照料。
“父母在乡下,通信不方便,万一下次再有意外,后果不堪设想。”事情发生后,刘红旗一直心有余悸,他立马花钱在老家装了一部电话,以便随时掌握父母情况。
“孝顺”两字重在“顺”
后来,刘红旗被调到易俗河工作,离家更远了,但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回家看望。
因为长年下地耕作,父亲患上严重的类风湿,逐渐变得不能下地行走,身体的其他机能也开始恶化,排泄系统失灵,神志也不太清楚。
刘红旗不忍让同样年迈的母亲单独照顾父亲。2013年,他将父母接到自己家中照顾。父亲大小便无法自理,刘红旗每天与父亲同睡一间房,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服侍父亲睡下,凌晨起床抱父亲上厕所。父亲醒得早,他每天起床把父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父亲的大小便,把床单洗好晾干,服侍父亲吃了早饭并安顿好之后,才去单位上班。
除了工作时间,刘红旗总是陪在父亲身边,小区里经常看见他推着轮椅陪父亲散步的身影。一开始,旁人都不太理解,“这样陪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好,一两年怎么吃得消?”可刘红旗做到了,这一陪伴,便是四五年。
“这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如果对父母不好,官当得再大,钱赚得再多,邻里都不佩服。”在刘红旗心中,孝顺两个字,重在顺。“孝的范围很大,顺才是具体的。顺着父母的心意就是晚辈对父母最好的孝顺。”
来源:红网
作者:杨杰妮
编辑:向宏鑫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