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时代,呼唤新产业,新征程,迎来新起点。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引领,提质升级传统制造业。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报道湖南“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发展思路、实践暨成果,红网、时刻新闻特推出系列报道,用百姓视角、专业人士的解读和网络舆论场的温度,彰显湖南企业在“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引领下,如何投身创新发展唱响时代最强音!
红网时刻记者 杨斌 康勇 长沙报道
“今年来,我省积极推进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与企业整合重组,省属监管企业从36户整合至29户,完成了年初‘整合至30户以内’的目标任务。”日前,红网时刻记者专访了湖南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主任丛培模。以“创新发展、开放崛起”为引领,在湖南国资国企改革的规划中,湖南省属监管企业改革已迈出坚实的一步。
丛培模介绍,下一步,在推进布局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整合方面,省国资委将增强省属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2018年,力争将监管企业整合至25户左右,逐步形成“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基础设施投资运营集团、实体产业集团公司”的国资布局架构,力争在所有产业集团都有1个科研院所、所有重点板块都有1个上市公司、所有监管企业的主业均不超过3个。
成果:监管企业户数少了,企业效益却大幅增长
12月20日,省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正式移交省国资委管理。“湖南已基本完成政企政资分开工作,实现了‘接得了、稳得住’。”丛培模介绍,根据省委、省政府“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统一部署,25个省直厅局下属的138户企业,顺利实现移交。
丛培模说,在深化国企改革方面,湖南着力推动资本布局优化与企业整合重组、公司制改制、压层级减法人、“僵尸企业”处置、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等5项重点改革。目前,公司制改制任务全面完成,监管企业管理层级全部压缩至3级以内。年底,供水供电分离移交可基本完成。
丛培模说,今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与优化,制定了《省属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与企业整合重组总体方案》及《省属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与企业整合重组2017年实施计划》,按照主业归核、资产归集、产业归位的要求,深入推进省属企业战略重组,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与发展水平。
在推进省属国企整合重组时,湖南省国资委聚焦发展实体经济,突出主业、做强主业,省属国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主业,剥离辅业,收缩退出非主业、非核心配套产业。湖南发展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合并整合成省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同类业务进行整合,不同类的业务则由湖南发展集团统筹整合发展;通过整合相关企业,组建了湖南担保集团;整合湖南天心集团、湖南粮油集团等新组建现代农业控股集团;湖南黄金集团与湖南稀土集团完成合并重组,为湖南黄金集团的黄金为主、金属并举、深度延伸的发展战略助力。
改革激发活力,通过整合重组,各企业的技术、业务、资质、市场、人才等优势得到全面释放,监管企业户数少了,但企业效益却大幅增长。今年1至11月,省属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811.3亿元,同比增长22.4%;实现利润109.5亿元,同比扭亏增利110.8亿元。
举措:实施五大政策引领国企转型升级
丛培模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在推进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中,省国资委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引领省属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的政策措施。
一是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按照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不低于1.5%的标准,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换代,提升整体技术水平。
二是加强研发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建立和申报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技术研发部门,建立完善科研创新平台。
三是组建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企业联合国内省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建立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平台,组织联合攻关,携手突破重大、关键瓶颈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
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引进科研团队、留学人员,培养和储备一批具有国际视野、能够敏锐捕捉国际前沿技术动态的高端技术人才。
五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探索将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推进重大科研项目、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收购境内外科技创新资源等纳入综合绩效考核范围,探索建立技术人员期股期权、技术入股、分红权等创新激励机制。
丛培模认为,省委省政府提出创新发展、打造湖南“智造”,对省属监管企业来讲既是动力,也是压力。从经济发展全局看,这是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的需要。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正在引发国际产业分工重大调整,重塑世界经济格局。要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就必须依靠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世界舞台上抢占一席之地。
从国有企业自身看,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当前,国有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大而不强、大而不优、要素驱动力明显减弱、新旧动能正在转换的阶段性特征比较明显,只有坚持创新驱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能实现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从解决实际问题看,这是补短板强弱项的需要。创新能力不强、新兴产业占比不高、发展动力不足仍然是制约省属监管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必须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加快创新发展,增强发展后劲,提升发展质效,在推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打造湖南“智造”的进程中发挥主力军和示范引领作用。
2018年:重点开展六项工作深化国企改革
丛培模介绍,在深化国企改革、促进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方面,省国资委明年将重点开展六项工作:一是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继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完成湘煤集团去产能目标任务,有序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工作、2018年完成50%的处置任务,不断提高企业发展质效,全面完成稳增长目标任务。
二是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对照省委“五个100”的要求,着力抓好“四个10”建设,即在国资系统实施10个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0个以上重大科技创新项目、10个以上重大产品创新项目,引进10个以上500强企业战略合作项目,通过项目建设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三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统一,在监管企业全面建设规范董事会,选择一批企业开展董事会职权试点,选择一批企业开展职业经理人试点,实行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
四是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建立员工择优录用、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管理人员竞聘上岗、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收入能增能减、有效激励的分配制度。
五是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启动第二批5户左右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
六是加快剥离国企办社会职能,2018年基本完成省属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
来源:红网
作者:杨斌 康勇
编辑:马丽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