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一流”、新高考等成年度热词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徐媛 编辑:李丽 2017-12-28 10:36:49
时刻新闻
—分享—

教育事业在阳光下发展。长沙晚报记者 陈飞 摄

  长沙晚报记者 徐媛

  回眸2017,这一年是教育不断变革的一年。哪些事件值得我们铭记?长沙晚报记录定格在2017年坐标上的教育新闻事件,为教育的进步喝彩。同时,我们寄托美好愿望,展望2018年,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像阳光一样照进每一个角落。

  事件1

  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

  增实力、惠民生,向教育现代化迈进;保基本、补短板,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质量、调结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017年,教育的各个领域改革都在不断推进,而这一切变革是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开始的。

  “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发展改革将往何处去?怎样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1月19日,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这是“十三五”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确定了“十三五”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主题主线。《规划》释放了许多重要的信号,可以视作下一步教育发展的方向。

  事件2

  湖南4所高校入选“双一流”

  从废除“985”“211”的热议,到“双一流”的尘埃落定,从未缺少关注。2017年是“双一流”建设和发展的元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

  9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国家“双一流”正式名单。4所在湘高校榜上有名,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湖南师范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双一流”是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面对“双一流”建设的历史机遇,湖南各高校铆足了劲,全省高等教育开启新一轮大发展。据了解,世界一流大学普遍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美国一流大学的转化率达到70%左右,美国前30名的高新技术地区中,有29个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所在地。湖南“双一流”建设如何推动重大科学创新、关键技术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值得期待。

  同时,“双一流”的遴选认定不是一劳永逸的,每5年为一个建设周期,根据期末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有进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5年后,各高校是否还能在名单上“盘踞”也将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

  事件3

  湖南新高考即将实施

  浙沪新高考试点迎来首届毕业生

  湖南新高考将从2018年秋季高一新生开始实施,到2021年高考时按新的高考制度进行招生录取。新高考改革的挑战将是全方位的,学生将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教师将面临多重挑战。

  2017年高考改革先行试点的排头兵——浙江和上海今年迎来了首届毕业生,他们走过的路受到了全国的关注。今年开始,北京、天津、山东、海南被列入第二批高考改革试点,在政策上相比过去存在一定的修改完善。

  湖南新高考实施 “3+3”制度,文理不分科,外语可考两次;高校在录取时,将依据考生语、数、外全国统考成绩和自主选择的三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择优录取学生。新高考实施后,湖南考生在升入高校通道、参加考试等方面,都将有更多的选择。未来的新高考政策在不断完善。我省正在抓紧研究制定新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预计明年6月底前将报教育部备案。

  事件4

  高校思政课堂“圈粉”无数

  曾几何时,思政课上几百人的大教室,老师站在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如何才能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近年来,高校思政课堂悄然变样了,跨校直播互动、“名师大牛”开讲、创新上课形式、为学生量身打造微信公众号……思政课打动了越来越多年轻学子的心。

  2017年被教育部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这一年,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被提到了备受重视的高度。在今年的最后一个月,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详细规划了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等“十大育人”体系。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优化科研环节和程序、完善科研评价标准等方面,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

  “爱他就去摔他的玻璃杯!”今年,中南大学胡栋材、刘勇为、胡晓、吴争春四位思政课老师集体走红,95后学生们在校内社交平台上激烈地讨论着要摔谁的“玻璃杯”。

  事件5

  民办教育迈进新时代

  今年9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根据该法的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只能选择成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 民办幼儿园、高中和高校则可以选择成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或“营利性”民办学校。两种性质的民办学校将享受不同的财政、税收和土地等配套政策优惠。普遍认为,分类管理或将突破长期制约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瓶颈。

  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民办教育发展之路,11月26日,由长沙市教育局、长沙晚报报业集团、长沙市民办教育协会共同主办的“长沙市学习贯彻民办教育新法新政论坛”在蓉园宾馆举行。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做客论坛作主旨发言。此次论坛聚焦民办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旨在为长沙民办教育发展引领方向,是长沙民办教育有史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会议。

  事件6

  长沙民办学校初中毕业生

  不再享受对口直升政策

  当公办不择校成常态后,民办不择优又成为新常态。2017年长沙市中小学招生入学政策新闻发布会放出信号,今年招生入学政策一严到底,不仅继续推行“公办不择校、民办不择优”的招生政策,且从2017年秋季初一新生开始,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初中升高中时不再享受对口直升政策。

  在“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的政策下,长沙市新诞生不少民办学校。民办学校虽然拥有自主招生的权利,但不享受公办学校的对口直升政策,也算是对公办学校的一种公平。

  事件7

  湖南艺考三大调整

  别再想临时抱佛脚

  12月,湖南省教育厅公布《湖南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实施办法》,2018年湖南艺考招生录取政策将有三大调整:一是省外公办二本院校录取批次调至本科二批;二是艺考生提前批第一志愿可填10个学校;三是统一划定部分院校文化线和专业线。

  参加过艺考的学生深有体会,以前在专业提前批招生的院校数量超过400所,占到艺术类招生院校总数的70%,但这些学校档次差距很大。尽管同为二本院校,有的在提前批录取,有的在本科二批,这些都有失公平。调整后,考生将有更多选择和投档机会,报考风险随之降低,并打破以往艺术类考生事实上只有一个有效志愿的状况。

  同时,录取分数线调整为“执行我省统一划定的文化线和专业线”,未来艺考生的文化分会越来越重要,考生如果想临时抱佛脚,越来越难了。

  事件8

  是校园欺凌还是恶作剧?

  教育部首次明确界定学生欺凌

  近年来,中小学生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总能引起社会热议。2017年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全球校园欺凌现状最新报告,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年有将近2.46亿儿童和青少年因体貌特征、性别与性取向、种族与文化差异等遭受欺凌。而校园欺凌事件多游走在法律与情理的灰色边缘地带。

  12月27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日由教育部、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治理方案明确了学生欺凌的界定,提出了预防的具体举措,规范了处置程序,对学生欺凌的不同情形明确了惩戒措施。

  针对目前实际工作中学生欺凌缺乏明确定义的问题,治理方案提出,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此次对于欺凌的明确界定,让发生学生欺凌事件的性质界定变得有章可循。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徐媛

编辑:李丽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