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17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来源:红网 编辑:高芹 2018-01-09 09:57:41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17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出席大会并为最高奖获得者颁奖

王泽山院士。

侯云德院士。

  82岁的“80后科研少壮派”研究火药60多年,防疫英雄与病毒“斗”了一辈子……王泽山、侯云德两院士摘取2017年度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8日在京举行。作为我国最权威的政府科技奖励,这场颁奖大会无疑是科技界的盛事。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王沪宁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由湖南相关单位主持或参加的17个项目,在大会上获奖。“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成为全国3个“团队创新奖”的获奖团队之一。

  据新华社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王沪宁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张高丽主持大会。

  上午10时,大会开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先向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随后,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讲话中说,要面向建设科技强国,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促进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相结合,增强原始创新能力。面向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加快攻克关键共性技术,解决好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面向增进民生福祉,开展重大疾病防治、食品安全、污染治理等领域攻关,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速成长。

  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主持大会时说,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获奖者为榜样,胸怀祖国,心系人民,敢于担当,勇于超越,勇敢肩负起建设科技强国的时代重任。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1个项目和9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0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1项(含创新团队3项)、二等奖146项;授予7名外籍科技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最高奖获得者

  王泽山:中国火炮射程提高20%以上

  王泽山1935年出生于吉林,已满82岁的他笑称自己是“80后科研少壮派”。60多年专注火炸药研究,堪称“中国的诺贝尔”。

  经过20多年的钻研,他独创补偿装药理论和技术,通过实际验证,我国火炮在应用该技术发明后,其射程能够提高20%以上,弹道性能全面超过所有国家的同类火炮。他的发明获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刚领完奖,这个荣誉等身的“80后”老院士又雄心勃勃向着新目标发起冲击,“无烟火药出现100多年来,一直没有解决无溶剂制造工艺的难题,我们正计划用一种颠覆性发明取代现有的技术。”

  侯云德:72小时内筛查300种病原体

  同为最高奖得主的侯云德,与病毒“斗”了一辈子。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步伐轻快,年近九十还在上班。

  侯云德1929年生于常州,小时候半工半读,养过鸡摆过摊。2008年,79岁的侯云德被任命为“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他领导全体专家组,顶层设计了我国降低“三病两率”(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和应对重大突发疫情的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总体科技规划。他带领团队为我国建立起72小时内鉴定和筛查约300种已知病原体和筛查未知病原体的检测技术体系。

  新闻链接

  袁隆平团队获创新奖

  红网时刻1月9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袁树勋)由湖南相关单位主持或参加的17个项目,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奖。“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成为全国3个“团队创新奖”之一。

  17个获奖项目中,由湖南单位主持完成的有6项,参与完成的11项。在国家科技奖励“减少奖励数量、提高奖励质量”的大背景下,以推荐并获奖项目数统计,湖南在全国排名第九,在中部地区与湖北省并列第二。

  主持完成的项目中,有2个由湖南省科技厅推荐,分别是: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获“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是中部地区唯一获此殊荣者。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陆前进教授为第一完成人的“红斑狼疮诊治策略及其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获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也填补了自2009年以来我省人口与健康领域获国家奖的空白。

  此次湖南获奖的项目,涵盖现代农业、高端装备制造、人口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领域。相关成果,在推广后均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6个湖南省单位主持完成项目中,还包括湖南大学曾光明领衔完成的“功能纳米材料和微生物修复难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湿地新方法”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叶恒棣领衔完成的“高效节能环保烧结技术及装备的研发与应用”项目、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唐岳领衔完成的“药剂高效分装成套装备及产业化”项目、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胡建华领衔完成的“山区大跨度悬索桥与施工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等3个项目,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湖南部分获奖项目

  精准诊断红斑狼疮控制病情

  红网时刻1月9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张树波 通讯员 龙海)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科陆前进教授团队领衔完成的科研项目成果“红斑狼疮诊治策略及其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荣获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红斑狼疮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可损害多个器官、系统,病程迁延不愈,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陆前进团队开展了长达20多年的持续研究,创新性地建立了高特异性及高敏感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DNA甲基化诊断技术,首次将红斑狼疮诊断提高到基因水平,实现了该病的精准诊断。陆前进教授的狼疮患者病情得到良好控制。

  找到新材料高效修复湿地污染

  红网时刻1月9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李柯夫)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湖南大学2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该校主持完成的1项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参与完成的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曾光明教授主持完成的“功能纳米材料和微生物修复难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湿地新方法”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相关成果已在全国15个省市的51项与湿地修复相关的工程中应用。该项目发现了磁性功能纳米材料对难降解有机物(ROC)和重金属(HM)污染去除效果好,制备了去除这两类污染的新材料,构建了检测这两类污染的新型传感器。

  陈政清院士等参与完成的“山区大跨度悬索桥设计与施工技术创新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来源:红网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8/01/09/87831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