垒土技术源自日本,种植物不用土壤,以农林废料为主要原料
种植,可以不用土、也不用盆,甚至可以造型多样,可平面,可立体。其背后的奥秘就是——垒土。
1月8日上午,岳阳皇姑塘立交桥上采用垒土栽培花卉植物获得成功,这是我省城市绿化技术的新突破,同时,也吸引了全国30多个城市的绿化技术人员前来参观取经。
农林废弃物为主要原料
何谓垒土?
它看似一种海绵种植砖,实际上是一种植物纤维,以秸秆、棉花杆等农林废弃物为主要原料,根据植物生长良好所需的营养基构造制作生产出的一种固化、可塑成型的活性纤维培养土。
记者了解到, 垒土技术是由日本国立冈山大学环境学博士戚智勇团队历时四年研发的一项专有技术,它采用特殊的加工方法,在不改变土壤原有特性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土壤的纤维素来达到高通气性、高保湿性、较强的排水性,更加适合植物栽培,在固化成型的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变成各种形状。
“垒土内含高分子材料将其他基质紧密结合在一起,经过研究,在没有植物生长的情况下至少可以保持10年,如果种上植物,有植物根系的作用,可以进一步加强垒土的稳固性和强度,目前的试验结果证明,使用寿命长达26年以上。”戚智勇表示,垒土通过工业化批量生产,可以根据设计加工成任何形状。灵活多变的特性可以满足市场复杂环境对立体绿化的要求。比如:立交桥梁、隧道、挡土墙、护坡、停车坪、雕塑造型等传统产品难以实施时,都是采用“垒土”发挥所长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垒土经高温消毒,土质干净无虫害,废弃后可回收再利用。目前,垒土已申请国家专利七项,是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可的创新技术。
给城市披上“绿蓑衣”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技术在长沙也有应用,其中位于长沙经开区“长沙绿道”便是一个代表。
1月11日,走进长沙绿道(东十一路),一抹“绿色”映入眼帘,令人心旷神怡。麦冬、燕尾兰、过路黄等为主的生态型混合常绿植物,犹如“绿蓑衣”,将道路换了新装。
据介绍,较之传统的土壤,“垒土”具有重量轻、高保湿、透气性强、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点,可以吸附灰尘、减少噪音,改善环境质量。这种独特构造特别适合植物生长,其轻量化和固化成型性的优点将破解我国高层建筑物立体绿化的瓶颈问题和革新我国旱土机械化移栽关键技术,并且助推海绵城市建设。
在用途上,垒土具有固化可塑成型、轻量化、透气性、保湿性和排水性等特点,可以作为不同行业的特殊材料,在立体绿化、花卉园艺、农业种植、土壤修复、污水处理等方面广泛利用。
用作新型节能环保建筑辅材的一种,它能解决目前国内立体绿化中高层建筑上植物附着困难的根本性问题。戚智勇告诉记者,传统立体绿化工程由于种植土壤基质的重量和散状物理结构,很难在承重差的已建筑屋顶和立面墙体上实施,同时下雨会有立体绿化基质的土壤流失堵塞下水道,干燥的大风天气容易造成尘土飞扬等。而用纤维活性土做立体绿化却能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很好的隔热、降噪等功能。“垒土绿化工程由金属架构、垒土、植物和滴水灌溉管四部分组成。‘垒土’产品本身不需要容器承载,采用SUS304不锈钢挂架直接置挂于立面,表面直接与外接空气接触,植物在‘垒土’中生长,穿破土层后,遇到外界空气后自动停止生长,不会出现卷根打结。加之垒土重量轻,仅为普通土壤重量的60%,对原有建(构)筑物的承重要求不高。”
同时,用作园艺用材料的一种,它能直接代替盆栽的基土和容器,实现名贵苗木花卉快速便捷移栽,从根本上避免根系二次伤害;用作农业用材的一种,它能完整包裹住幼苗的根系,代替苗盘基土,从而能够在机械设备的辅助下完成大部分旱土植物的栽培,为旱土机械化移栽奠定基础。
此外,它还可以用作生态修复材料,用于沙漠化和石漠化地区的地表生态修复等方面,还可以用于发展立体工厂农业和城市阳台农业。
长沙市海绵城市生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刘波表示:“在城市立交桥做绿化工程,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城市的雾霾,修复城市生态很有积极意义。”
■记者 和婷婷实习生 王秋莎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和婷婷
编辑: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