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雷锋怎么学?他们这样说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朱华 编辑:李丽 2018-03-01 09:40:40
时刻新闻
—分享—

全国道德模范孙茂芳在论坛上呼吁“传承‘崇德’文化 、弘扬雷锋精神”。 长沙晚报记者 朱华 通讯员 魏波 摄影报道

  长沙晚报讯(记者 朱华)岁月如梭,从当年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起,至今已55年。55年来,中华大地上学雷锋活动长盛不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活雷锋”。昨日,“湖南省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5周年暨2018雷锋精神论坛”在望城举行,有关专家学者、雷锋生前好友代表、全国道德模范代表等汇聚一堂,围绕“雷锋精神与红色文化”开展深刻交流,本报记者对部分嘉宾代表进行了专访。

  实践者说:“哪怕一百岁了我也要学雷锋”

  “多年来我先后照顾和资助了29名孤寡老人、16名残疾人、38名特困学生。”与会嘉宾孙茂芳,是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副政委,数十年如一日,学雷锋做好事,用行动演绎着人生至情,先后获得全军学雷锋先进典型、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等20多项荣誉。

  “大家叫我‘老雷’,我很喜欢这个名字。”孙茂芳说,他上世纪60年代参军时就立下了“一辈子向雷锋学习”的誓言。

  “上世纪70年代,我有一天在路上看到一位生病的老人,就主动上前背起她送到医院,这一背就是17年。”这位脾气古怪的孤寡老人叫王炎,对孙茂芳十分戒备。有一次老人发烧了,孙茂芳去送药,被冷言拒绝数次。“我不以为然,就把她当母亲一样照顾,后来她病重卧床4年,我天天守着帮忙买吃的穿的,帮她端屎端尿。”孙茂芳回忆道。

  最后,老人感动了,临终前要把12万元存款和一套价值上千万元的四合院送给孙茂芳,他婉拒了。“老人临终时肯定我是‘一个好人’,这就是给我最大的奖励。”

  “雷锋论坛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当下就是要传承‘崇德’文化、弘扬雷锋精神。”今年76岁的孙茂芳说,“哪怕一百岁了,我也要学雷锋!”

  见证者说:“雷锋窝子是个好地方”

  “雷锋是望城人,望城是雷锋的故乡,这里人人学雷锋,学了雷锋出雷锋。一个茶亭镇,涌现出两万多名学雷锋志愿者,占到全镇人口40%,何其震撼!”2018年1月,由《雷锋》杂志社主办的“望城雷锋窝子现象”座谈会暨《雷锋》杂志望城增刊首发式在北京举行,与会嘉宾曹怀新作为增刊的主编感触良多。

  “雷锋18岁才离开望城,这里是他形成世界观的地方。”曹怀新表示,他对望城尤其是茶亭的淳朴民风印象尤为深刻,“茶亭原名‘义茶亭’,缘由来自明代谭氏族人,在路边提供茶水为路人解渴;那里也有过每20户村民轮流赡养孤寡老人的感人故事……茶亭有个静慎村,这个村名来由就说明了当地盛行乐善好施,‘静慎’二字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传统美德。”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却是无限的。”曹怀新表示,“雷锋精神不是孤立的,雷锋精神闪耀着‘仁者至善’的儒家文化光芒。‘雷锋窝子’的出现不是偶然,影响意义深远,能够引导和改良社会风尚。”

  研究者说:“学雷锋须常怀平常心”

  当下,学雷锋该怎么学?中国伦理学会常务副会长、长江学者、浙江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李建华说:“雷锋精神是一种凡人精神,他深深扎根在我们这些平凡人的生活里和信念中,只有常怀‘平常之心’,做‘平凡之人’,造‘平实之风’,学雷锋才有价值,雷锋精神才可传承。”

  “雷锋是湖南人的骄傲,千万不能把学雷锋当成达到某种目的的特殊手段。雷锋就是一个平凡人,正是平凡和质朴造就了他真实可靠的人生。他做的事情我们也能做到,他要做的事情我们时时在做。”他对当下一些弄虚作假、光说不做、狂妄自大的现象提出了批评,并说,“雷锋精神就是凡人精神,也就是百姓精神,这是雷锋精神生命力之所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姿态、历史方位、未来走向的提炼和概括,形成了丰富的价值系统和精神体系,这其中就有雷锋精神的重要元素,我相信雷锋精神在新时代中必将大放光彩。”李建华说。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朱华

编辑:李丽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