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住湘全国政协委员支招助力脱贫 加大农村两类对象扶持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陈月红 编辑:徐丹 2018-03-06 09:01:13
时刻新闻
—分享—

全国政协委员杨维刚。 记者 田超 摄

全国政协委员王国海。记者 陈月红 摄

  党的十九大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如何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再上新台阶?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如何真正扶到点子上、心坎里 ?怎样解决好扶持谁,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在今年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扶贫工作仍是参会的住湘全国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特派记者 陈月红

  提案1

  精准扶贫一个都不能少

  “对照2020年全面整体脱贫的目标,我国精准扶贫工作仍然任重道远,还需快马加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措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湖南省委主委杨维刚表示,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在驻点扶贫、产业扶贫等方面还存在几个值得重点关注并亟待解决的普遍性问题。

  加大农村两类非扶贫对象扶持

  关于帮扶对象,杨维刚建议,还要加大对非扶贫对象的扶持。“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两类人容易被忽略,一类是非驻点扶贫村的贫困人员,一类是驻点扶贫村的非贫困人员。”他建议在驻点扶贫之外,可考虑市(州)、县各自成立扶贫机动组,让扶贫无死角;成立致富指导组,专门司职对驻点扶贫村非贫困人员特别是临界人员进一步致富的指导和帮扶,防止返贫,并将此两类人纳入目标考核范围。

  同时杨维刚呼吁,在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也别落下一个城市困难居民,要关注城市特困人群的生存保障问题。

  据了解,目前不少城镇困难职工家庭虽已跨过最低生活保障线,但由于医疗、教育和基本生活等刚性支出较大,所以实际生活状况比农村一般贫困户和一些城镇低保户还要困难。杨维刚表示,精准扶贫一个都不能少,这是国家战略。建议尽快研究制定《城市特困人群脱贫帮扶指导意见》,对城市特困家庭生活实行兜底保障,确保每个家庭至少要有一人就业,医疗按建档立卡户标准报销,小孩读书和生活费按建档立卡户给予全免或资助。

  驻点扶贫,创新方式进行“混搭”

  杨维刚表示,各驻点扶贫单位由于人力配备、资源配置、工作力度、各村具体情况不均衡,造成资源力千差万别,在扶贫整体资金投入上,相差在几倍甚至十倍以上,导致各扶贫点在扶贫进度上和成效上差异明显,对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有不利影响。他建议:混合编组,市(州)、县单位混合,职能部门和非职能部门混合,大单位和小单位混合重新编组,尤其是市(州)级做得非常好的单位可换点扶贫;在资金和项目配置方式上,建议相关部门做好制度设计,合理调配资源,有效解决大水漫灌和缺水饥渴问题。

  产业扶贫要扶到点上,他建议做大规模,精准发展特色产业。他提议,可采取跨村镇甚至跨县市兼并重组模式解决散而小的问题,加盟专业公司或联营包销模式解决市场力不足问题;一个村集中发力做一到两个有基础、有市场前景的核心产业,做出规模,做成模式,形成品牌和影响力。

  提案2

  念好“五字经”

  提升金融扶贫整体效能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湖南省委副主委、长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国海认为,金融扶贫工作发挥“滚雪球”效应,加快了扶贫进度,但仍然存在“痛点”。他建议,念好“五字经”,开好“去痛方”,提升金融扶贫整体效能。

  王国海建议,在“宣、护、新、谋、融”五字上下功夫。

  “宣”,即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让金融助推脱贫的意识“遍地开花”。“护”,是指健全风险分担补偿机制,为金融扶贫撑好遮风挡雨的“保护伞”,如可让担保体系成为兜底“防护网”、建立全覆盖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让信用评级成为融资“担保人”培育和设立服务“三农”的征信评级机构,让涉农保险成为风险“分担者”并因地制宜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试点。“新”,即创新多元金融扶贫模式,让金融扶贫效果“更上一层楼”,如可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脱贫功能,针对贫困地区定制上市条件,降低上市门槛和发债标准;鼓励设立扶贫投资基金;推动设立扶贫企业挂牌专板;打造特色化的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 “谋”,即做好扶贫产业规划培育,将扶贫产业打造成牢不可破的“脱贫根据地”,如可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大力推进脱贫产业“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工程;鼓励贫困户通过自有土地、林地、宅基地和扶贫资金等量化入股扶贫产业,获得固定或浮动分红。“融”,即强化金融扶贫政策协调,将金融扶贫资源“拧成一股绳”。

  提案3

  提高脱贫质量

  扶“薪”更要扶“心”

  王国海认为, 部分群众“精神贫困”,已成为脱贫攻坚的突出矛盾。 在脱贫攻坚战进入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薪”这个物质财富的提升,越来越依赖于“心”这个精神层面的充实,精神扶贫这个武器正是到了全面“亮剑”的时候。

  王国海建议,“薪” “心”双扶,不仅要从物质上扶贫,更要注重精神扶贫,用四大扶心工程斩断心理穷根。

  扶心首要扶志,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暖心工程、政策宣传入心工程,把志气和信心送到贫困户的心坎上,让他们提高站位;对一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在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方面宽严相济,“特惠、普惠政策的宽,要对应义务、责任和退出机制的严”,比如规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参与一定时长的公益劳动,一旦评估达到退出贫困户标准就要及时退出销户等。

  “扶心更要扶在贫困户中的孩子身上。”王国海建议大力开展教育扶贫暖心工程,让贫困孩子有学上、上得起;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引导贫困地区学生报考职业教育学校,并制定和落实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就读,优先推荐就业的配套政策;扶持和鼓励更多的心灵教育公益机构面向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开展精神助学工作。

  要进行技能培训强心工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王国海说,强化技能培训,能让贫困群众获得增加收入的技能,提高就业率,让他们看到脱贫的希望。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陈月红

编辑:徐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