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因周末补课产生争执 邵阳一女生情绪失控酿成悲剧

来源:红网 作者:宋凯欣 编辑:马丽红 2018-03-22 09:31:54
时刻新闻
—分享—

  父亲的重压撞上了她的刀口

  因周末补课产生争执,女生情绪失控酿成悲剧

  红网时刻3月22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宋凯欣)3月18日下午5时48分,邵阳洞口县公安局接到报警称,该县胜利小区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经查,犯罪嫌疑人罗某(15岁,高一女生)因周末校外补课一事与父亲罗某光发生争执,并遭到罗某光打骂。随后,罗某光又因子女教育问题殴打妻子曾某春。罗某见状情绪失控,持家中水果刀将罗某光刺伤,罗某光经医院抢救无效身亡。

  3月20日,一份详细讲述该案发生经过的“案件报告”在网上流传,落款为洞口县科技教育局。对此,记者致电该局核实,据工作人员讲述,该“案件报告”是该局为向上级汇报情况草拟的初稿。

  “案件报告”提到,据警方调查,3月18日下午4时许,罗某和罗某光在家争论有关罗某学习安排,因缺乏有效沟通发生激烈口角(当时在场的还有罗某光的母亲、妻子及出生不到40天的小儿子)。争论过程中,罗某光忍不住动手打骂罗某,而妻子曾某春因对罗某光教育方式存异议,进而发生口角,导致夫妻二人对骂,继而互相厮打。

  据罗某自述称,她先是想拿凳子帮母亲,但一想父亲身材高大无法制服,于是便拿上放在客厅的水果刀进主卧制止。当她和奶奶进入卧室后,看到父亲罗某光将母亲按在床上打。罗某见状拿出水果刀敲击父亲罗某光头部,刀鞘脱落后,持刀戳罗某光背部,而被刀刺痛的罗某光则返过身夺刀。混乱中,罗某光可能站立不稳,一下扑倒在罗某身上,而刀尖正好插入其心脏部位。

  罗某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医生赶到现场紧急救护,不幸的是罗某光因失血过多抢救无效身亡。

  “案件报告”称,根据罗某所在学校的班主任反馈及其本人向警方的交代,罗某与罗某光之间素来缺乏有效沟通,罗某学习上已经很努力,但结果却很难达到罗某光的期望值,从罗某上初中开始,罗某光的这种期望变成了巨大压力。

  罗某光是一名教师,他曾经的学生告诉记者,罗某光对女儿管教严格,经常看到其对女儿打骂,动不动就罚站。“他可能觉得自己是老师,自己的女儿学习一定要优异才行,所以管得很严。”

  洞口县科技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事发后,县科教局和有关学校请了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对犯罪嫌疑人所在班级的学生和死者生前执教班级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

  人物

  鼓励成绩差的学生,对女儿却格外严厉

  大学毕业两年,现在长沙工作的李陆(化名)初中时曾是罗某光的学生。3月18日晚,事发几个小时后,李陆从初中同学群里听到了罗某光身亡的信息。“当时还不相信,罗老师才40多岁,出了这样的事让我很震惊。”

  李陆说,2005年到2008年读初中时,罗某光教了他3年数学,而且还是他的班主任。在他的印象中,罗某光是一个性格随和、没什么架子的人,不但经常叫学生去其家中吃饭,还会抽时间辅导成绩不好的学生。

  “我从小成绩就不好,一般碰到的老师对我这种学生都是放弃的,但罗老师不一样,他对我更多是鼓励。”李陆说,初二时他因自身原因一度面临辍学,是罗某光到其家中劝导才让他改变主意,重新回到了学校,“要不然我的人生可能就是另一种方式。”

  李陆说,罗某光在自己子女教育上,确实过于严格。“我上初中时是寄宿生,他们家就住在学校,经常看到他女儿被他打骂和罚站。”对于罗某光的管教方式,李陆分析,可能是因为他们当地学风不好,罗某光又对女儿的期望高,才会操之过急。

  声音

  警惕过度竞争的不健康心理

  通过当地学校的介绍和罗某光学生的回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罗某光或多或少地存在家庭暴力的行为。湖南警察学院家庭暴力防治研究所所长欧阳艳文说,目前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大部分是女性,这个案件也是如此。

  欧阳艳文说,家庭暴力具有隐蔽性,已公布的案例非常有限,很多暴力事件还未浮出水面。“很多人出于‘家丑不可外扬’,无论是施暴者还是受暴者,往往会隐瞒家庭暴力的存在。”欧阳艳文说,数据显示,2011年,24.7%的中国家庭存在着家庭暴力现象。

  如何防止家暴?欧阳艳文说,《反家暴法》早已出台,明确了家庭暴力是违法犯罪行为,而不是施暴者所认为的“家事”,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欧阳艳文建议,从受害人来讲,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要勇于求助,及时向警方报告情况,由多方组织协调,避免事情恶化。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大量的全国性调查发现,中国父母最大的焦虑是希望孩子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孙云晓提醒家长要警惕这种过度竞争的不健康心理。父母对子女的学业高期望会给孩子带来“童年恐慌”,即儿童由于面临巨大的压力,不能理解不能承受而产生一种较长时间的焦虑心态,这种“童年恐慌”对孩子的杀伤力很大。与此同时,由于父母对孩子学业过高的期望、过多的投入,反而会忽视孩子的全面发展,甚至会剥夺孩子生活的乐趣。这样,孩子将来很容易发生心理危机,甚至造成家庭悲剧。

来源:红网

作者:宋凯欣

编辑:马丽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8/03/22/86308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