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邵阳3月26日讯(通讯员 雷振梁)邵阳布袋戏发祥地是邵阳县九公桥镇白竹村燕窝岭。据刘氏家谱记载:元末明初,为避战乱,刘姓祖宗胜公携家眷肩挑布袋戏逃难至燕窝岭定居,凭借布袋小戏台,演绎精彩大世界。一代代传承,一代代演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布袋戏亦称为“被窝戏”“扁担戏”与“指头木偶戏”等。之所以称为“布袋戏”,是因为这是一种艺人在高约4尺,长宽各2.4尺左右的布袋兜内操纵器乐、木偶而进行演出的独特的民间演艺活动;称为“被窝戏”,是因演出时整个“舞台”是用一块蓝印花被布料围成一个“布袋”状。
邵阳布袋戏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民间手工制作艺术和表演艺术。集木偶技巧、戏剧形式、表演技艺于一体,具有神秘、精致、新奇、简便等特征。600余年来,始终保持初创时期的表演技巧、演出风格和演出形式,独具历史文化底蕴,有很高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它的道具雕刻精致,表演技巧性强,不管大戏小戏、文戏武戏,生、旦、丑、净;吹、打、弹、唱,全凭艺人一个人的手脚并用,声腔变化和十指的灵活调度。因而亦称独角戏。表演时,艺人将木凳摆稳,把锣鼓等乐器装在板凳的机关上,将扁担插在板凳上的固定孔里,用装着铁插的一头顶起戏台,把蓝印花布的被套围在戏台下方的四周,艺人躲进布帷里,在双脚上套上制动乐器机关的绳索,用以锣鼓,声腔一开,艺人独自操纵各种剧情人物道具进行戏剧表演。声情并盛,栩栩如生,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极为神秘,十分奇特。主要剧目有《封神榜》《三国演义》《西游记》《杨孝打虎》等,以武打戏、鬼怪戏、滑稽戏居多。音乐以祁剧唱腔为主,风格清新、古朴、纯真,自成流派。
邵阳布袋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刘氏布袋戏第18代传人刘永安,从小就耳濡目染布袋戏,六十年代初期跟随叔父刘恒毅挑担下乡在广西境内窜乡演出,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单独前往广西、贵州,江西以及省内乡村或集镇演出。他的布袋戏演绎功底深厚,演技精湛,吹拉弹唱精通熟练。演出节目身心倾注,神形兼备,出神入化,精彩纷呈,引人入胜,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现由邵阳县文化局扶植,专门从事布袋戏的传承、研究、演出工作。
来源:红网
作者:雷振梁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