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益阳4月9日讯(记者 刘丽 实习记者 钟浩 通讯员 胡建根)4月7日,中国·湖南益阳(南县)第二届国际涂鸦艺术节暨现代农业观光节第二天,南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黄育文接受了红网时刻记者采访,就通过举办“双节”活动对南县社会经济、现代农业和全域旅游等方面作了阐述回答。特别是全域旅游发展方面。黄育文说,2017年接待游客达35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9%。
记者:去年南县首届“双节”非常成功,在朋友圈掀起了来南县看涂鸦、品美食的热潮,这对南县社会经济有怎样的促进作用?
黄育文:2017年4月我们举办了首届国际涂鸦艺术节暨洞庭湖生态旅游美食文化节,应该说是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去年南县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招商引资、全域旅游等方面成绩喜人,为南县实现跨越发展凝聚了强大合力。
基础设施建设再上台阶。去年在城区完成棚户区改造5430户,有力保障了重点工程推进与城区品质提质升级。实施“双百双提”,现在已有幸福港湾等12个游园建成并对公众开放,城区庭院开放停车解决了停车位不足的问题。完成了10个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新建藕池东支等旅游通景公路100余公里,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标牌等旅游设施也进一步完善,县城面貌焕然一新。
现代农业方面,“双节”为南县现代农业打响了名气。稻虾产业长足发展,2017年全县稻虾养殖面积30万亩,小龙虾产量4万吨,“南县小龙虾”获批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跻身全国前三强。龟鳖产业迅猛发展,2017年龟鳖养殖面积1.5万亩,产量7000吨。和滨水产和呈宝龟业的绿色健康龟鳖产品获得国家“绿色产品”和“无公害产品”认证,擦亮了“南县草龟”“南县中华鳖”两个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名片。蔬菜种植业突破发展,2017年蔬菜复种面积35万亩,总产76万吨,全年实现蔬菜综合产值近20亿元,建成全省最大的菜苔、榨菜生产基地,蔬菜种植种类由传统的菜苔、榨菜扩展到生菜、芥蓝等。
招商引资方面,节会期间,共签约合同项目18个,合同资金17.87亿元。投资3亿的洞庭农博城已建成投入使用、投资1亿元的华南农业已投产、投资1亿元的兴蓝纺织、生辉纺织已竣工投产、克明食品专业园一期工程10月即将投产。纺织服装产业园、食品产业园、创新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正顺利推进,全县工业大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全域旅游飞速发展。我们2017年全年接待游客达35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9%。罗文国际涂鸦艺术村再上台阶,品牌效应不断显现。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获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影响继续扩大。天星洲湿地公园游客步道修建完成,正式面向世人开放。三仙湖水库与情湖湿地公园建设正稳步推进。
“双节”为南县社会经济带来大发展、大跨越的热潮,我们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力争县域经济发展走在省市前列,做洞庭湖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记者:这次“双节”活动期间,我们参观了华南农业科技示范园,近距离感受了南县的现代农业。能否介绍一下南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与规划?
黄育文:南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多、农村面积大,要做好“三农”工作,发展现代农业是根本途径,也是我们贯彻落实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
南县发展现代农业,主要有五个重点。一是走规模农业之路。我们坚持以工业化的思路推动现代农业的转变,高标准编制了南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创新示范区为引领,致力于形成虾稻米、龟鳖鱼、瓜果菜三大特色农业产业链,南茅运河、三仙湖水库沿线和河西片乡镇三大现代农业产业带。二是走生态农业之路。依托厚实的生态农业资源,南县大力推广“稻虾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已建成30万亩稻虾生产基地,小龙虾产量近4万吨,稻虾产值达16.1亿元,亩平纯收入3500元以上,综合产值规模突破50亿元。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稻虾种养产业体系,全力打造稻虾产业百亿工程。三是走品牌农业之路。未来几年,将以克明食品、顺祥水产为主线,通过龙头带动,形成集生产、加工、贸易为一体的产业集群,积极培育一批省内外市场叫得响、过得硬、占有率高的南县特色名牌。四是走智慧农业之路。我们已经引进了火凤凰、中国网库等互联网企业,未来几年,我们将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等,推动农业“触网”,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建设,通过互联网巩固“南县小龙虾”“南县草龟”“南县中华鳖”品牌,打造“南县虾稻米”品牌,打响南县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五是走产业融合之路。我们将不断延伸产业链:在扩大南县稻虾种养面积的基础上,着力培育克明面业、顺祥食品、金之香米业等小龙虾与虾稻米加工企业;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在华南农业、罗文国际涂鸦艺术村的基础上,推广园区休闲、景观休闲以及农户农庄休闲;我们还将建设12个现代农业特色专业园,破解产业发展瓶颈,以此为基础,建设12个美丽乡村,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将大力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记者:“运河精神”雕塑揭幕仪式举行,请问“南茅运河精神”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黄育文:“南茅运河精神”是一首诗歌,每一个小节都是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的决心。1975年冬,南县县委举全县之力,以每天投入劳动力8万余人的决心与魄力,开展了气势磅礴的南茅运河大会战。南县人民克服了资金紧缺、设备落后、气候恶劣的困难,肩挑手扛、破湖断水,连续奋战68个昼夜,建成了全国第二大人工运河,创造了运河史上的奇迹。这一壮举充分展示了南县人民艰苦创业、敢为人先、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就是伟大的“南茅运河精神”。
“南县运河精神”是一组雕塑,每一个人物都是运河精神的生动注解。开挖运河的主要决策者——时任县委书记王美成、英雄铁汉残疾军人刘代银、舍小家为大家的为民支书左炳坤、大战“米汤泥”的玉成钢铁连、祖孙三代战运河的汤云生老人一家,等等,他们是“南茅运河精神”在这片热土的真实写照。
“南茅运河精神”是一本书籍,每一个章节都是建设家园的感人事迹。国难当头投身革命的段德昌,投身科研点亮中国高科技发展史的黄伯云、刘伯操,投身国防保家卫国的刘镇武、邓汉民……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南县儿女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将昔日交通不便、与世隔绝的落后县城,变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之县、绿色之县。
“南县运河精神”是一幅画卷,每一笔描绘都是百年南县、万里征程的美好愿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勾勒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线图,南县人民将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发扬“南茅运河精神”,领洞庭湖经济发展之先、创县域振兴的时代潮流。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丽 钟浩 胡建根
编辑:陈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