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卜劲文 通讯员 许娇
“凌爹爹,在屋里不,我们过来串门了。”昨日上午,天心区黑石铺街道一力社区计生专干尹丽芳敲响了长飞小区A3栋凌士泉老人的家门,听到熟悉的声音,老两口高兴地开门迎接。屋内弥漫着一股酸菜的香味,地板上的菜盆里正腌着皮蛋。“好香啊,我们来帮忙!”挽起衣袖,尹丽芳和两名同事毫不见外地干起了活。三个姑娘的到来,顿时让这个安静的家庭欢快起来。因为意外失去了唯一的孩子,凌士泉老两口成为黑石铺街道一力社区“千家万户”家庭互助服务项目的结对家庭之一。
爱为“燕离”而发起
“在我们这里不叫失独,叫‘燕离’,好比小燕子离开了家一样。”采访中,黑石铺街道工委书记胡波这样解释。在一力社区,像凌士泉这样的“燕离”家庭还有十多户。
为“燕离”家庭发起的爱心行动源于4年前,街道走访发现,这类人群迫切需要缓解非理性情绪、增强对社会的适应力,需要亲情与关怀。于是,街道设立了关怀资金,引进专业社工机构,促成街道社区干部、志愿者、天心区政协部分委员及其家庭与该社区失独家庭结对认亲,帮助其恢复和重建社会功能。2014年6月,第四届天心区政协工商二组的全体委员主动加入,成为了主力。
“结亲”是互助的第一步。65岁的张红珍还清楚地记得与黑石铺街道政协联络组组长赵礼发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一个陌生人,我都不太想理他。”在一力社区的一间会议室里,赵礼发和张红珍认了亲。从那以后,除了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带老人参加社区统一组织的活动外,赵礼发平时还经常给老人打电话、发信息,不定期地接老两口到家里团圆。周末得空时,赵礼发还会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家”看看。这样的“亲”一认就是4年。
政协换届,爱心不断档
与张红珍不同,67岁的彭炳桂老人有两个“孩子”。为了抚育儿子去世、儿媳改嫁后留下的孙子,彭炳桂租了一个门面做盒饭生意。两年前,彭炳桂老人与政协委员康建平结亲。一有时间,康建平就跑到彭炳桂店里一起喝茶聊天,彭炳桂得空也会去找康建平下棋,或一起去郊外钓鱼。
2016年,政协换届,黑石铺街道办副主任、政协联络处主任陈城从康建平手中接过了爱的接力棒。有一次,彭炳桂因中风住院,陈城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看望照顾,并在政协委员朋友圈里发起了募捐,让老人十分感动。像这样“爱心接力”的例子还有很多。
从陌生人到“亲儿女”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68岁的张香萍(化名)是最“走不出来”的,每次社区邀她参加活动,张娭毑总是说“忙,没时间”,要么就是来一下就走了。政协委员周湘球从小认识她,喊她“张姐”,在名单中,周湘球一眼就看到了张娭毑的名字,主动与她结亲。因为相熟的关系,当张娭毑不肯出来活动时,周湘球便会“霸点小蛮”直接去接她。一来二往,张香萍不再推辞。68岁的冯迈在孩子去世的第一年,一说起孩子就会哭,如今脸色、精气神都好多了。
久而久之,老人们和大家的心也拉近了。在一次见面时,67岁的张淑娟将自己亲手做的一双小孩手套塞到了政协委员小潘的手中。“我和她闲聊时随口提出的一个小要求,她竟然记在心里,我特别感动。”小潘说,以后要花更多精力和时间去关心张淑娟老人。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卜劲文 许娇
编辑: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