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辉宏橄榄城被质疑“为啥不摇号” 开发商:诚意登记不等于认筹
“早上8点突然接到开盘信息,100多人12点多钟冒雨坚守也拿不到号!为什么没摇号?”长沙市民刘先生至今不愿相信辉宏橄榄城就这么“草率”地开盘了。
当抢房成为全民运动,有人“幸运中签”,有人却“意外出局”。近日,刘先生向记者反映称,长沙辉宏橄榄城在收齐了意向材料后,开盘5天才临时通知购房者。
对此,三湘都市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记者 卜岚 实习生 伍倩蓉
【投诉】临时被通知开盘,数百人未抢到房
“去年11月我们就诚意登记了,当时均价约为5200元/。作为刚需购房者,我以为可‘优先上车’,怎知连赛跑的资格都没有。”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他当时看中了辉宏橄榄城124的三居室,填好了所有资料,“置业顾问跟我说,这就算是排上号了,开盘前会通知我。”
今年3月,刘先生不时地和置业顾问联系,得到的回应却是“开盘时间待定”。
一直到4月12日上午8点,刘先生突然收到消息:“今天项目开盘,共292套房源,先到先得、选房时限2分钟,购房定金只接受10万元银联储蓄卡刷卡一次。”
“从望城赶过来已10点,房子已基本抢完。8点半到的还有人抢到房,10点以后的都没戏。”刘先生气愤地说,“置业顾问表示,当时诚意登记的有1200余人,本次房源与客户量相差太大,建议排在后面的可另做安排。这次有数百人未抢到房,购房客户远超过实际房源,难道不需要摇号?我是商业贷款,或者开发商让全款者‘优先上车’?”
和刘先生一样,李女士也是临时被通知的,不过幸运地抢到了97的小三房。“还好我家住得近!脸也没洗,8点半就冲到现场,赶上了‘末班车’。”
【开发商】诚意登记不等于认筹,无需摇号
4月17日,记者来到辉宏橄榄城的营销中心。
“项目3月29日取得预售证,按规定,拿到预售证后三个工作日正式认筹,即3月29日、30日和4月2日。”该项目营销负责人郭先生介绍,开盘前所有房源均在营销中心公布,认筹名单也已交予长沙县住房保障局备案,“这3天认筹总数共计112批,未超过可供房源,无需公开摇号。4月7日,我们通知第一批客户选房。4月12日,开始采用平销模式,先到先得。”
诚意登记客户无需通知?
对此,郭先生认为,在取得预售证之前,项目没有义务对登记客户告知开盘信息,也无需对外宣传认筹时间,“从去年到今年3月,登记客户达1200批,3月筛选后,符合购房条件的有600余批。毕竟我们没有收取诚意金、茶水费,发通知难免遗漏。”
“只要不违规,都是可以的!不通知反而更好,人多现场排队混乱,我们根本无法控制!”对未抢到房的客户,郭先生表示理解,“但房源数量有限,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有客户买不到房。”
【政府】
累积客户应自取得预售证后算起
面对蜂拥而来的购房者,摇号是缓解供需矛盾的一剂良药。
早在去年10月,长沙市住建委印发《长沙市限购区域内新建商品住房销售摇号具体操作程序》,其中明确全市限购区域范围内所有新建商品住房项目,凡累积购房客户大于可供房源的项目,应采取公开摇号方式销售商品住房。
未通知“诚意登记客户”是否违规?诚意登记又是否等于累积客户?
“累积客户应是从项目取得预售证之后算起,与开发商发生实际合同行为,或缴纳了一定定金的有效客户。橄榄城在取得预售之前的诚意登记属于非官方行为,没有任何确认手续,不属于认筹客户,也不等于累积客户。”长沙县住房保障局相关负责人曹女士表示。
“从《操作程序》上看,开发商并没有违规行为。”曹女士说,如果项目在拿到预售证之前收了诚意金,就可认定为违规。
观察
“累积客户”如何定义?楼市“新玩法”频现
在僧多粥少的房地产市场,“赶得早、资金足”或能提高抢房成功率。这种情形下,部分开发商玩起了“投机钻营”的把戏:私下开盘、捂盘惜售等等。
“按细则,累积购房客户大于可供房源,应公开摇号。不过累积客户怎么计算,这让开发商有了新的操作空间。”长沙一位房企负责人表示,“累积客户”没有明确规定,开发商可在取得预售证前进行诚意登记,并偷偷开盘卖给全款客户,或内部交付给一定关系的个人,这有利于资金回笼,不违法也不违规,属于打擦边球行为。
湖南中原战略发展中心总经理陈世霞认为,细则本身没问题,不过执行中难免出现无法把控的问题,“如对累积客户的定义,指项目取得预售证后3天内公开认筹的客户,而对诚意登记并没有界定。不排除供求比例严重失衡的项目出现挑选优质客户的情况。建议购房者登记后,密切关注楼盘预售证发放情况,看准机会‘上车’。”
开盘现场演变成“抢房”大战,开发商拥有更多的决定权,这本身就是一种“病变”。不少楼盘在夜幕掩盖之下迅速开盘,迅速选房,迅速清盘,买房人疯了一样地托人找关系。甚至一些楼盘捂盘惜售,一直要等到心宜的价格才作罢……4月16日,北辰三角洲捂盘惜售被查处;中交中央公园也自去年3月称要开盘,D4区4栋楼盘已经封顶,却捂盘至今。
私下开盘、捂盘惜售,这都是楼市火爆情况下衍生的怪象。朗涛地产总经理黄耿文认为,想要杜绝这类现象,依靠相关部门的监管只是手段之一,真正需要的是加大市场供应,缓解供需矛盾,促使购房者理性买房,从根本上破解楼市怪象。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卜岚
编辑: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