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王雪 王路莎
“大家动作麻利些,抓紧时间霸蛮做(加油干)嘞!”春耕时节,五盖山脚下,苏仙区良田镇向阳瑶族村党支部书记盘光林站在地头,一面查看翻耕情况,一面大声为乡亲们鼓劲。
在他面前的近40亩地里,7台耕地机正开足马力翻耕,二十多名村民有的施肥,有的搬运,有的锄地,为接下来的播种做着准备。盘光林告诉笔者,这眼前这些地两天之内要施好基肥翻耕完毕,一周之内将全部种上中药黄精。
向阳瑶族村位于海拔1600米的五盖山脚下,全村平均海拔600多米,为高寒偏远山区,是市级贫困村。向阳村周边绿林苍翠,土质肥沃,出产野生白芨、黄精等中草药。俗话说,靠山吃山。久居山中的向阳村村民大都因此识药、懂药,沿袭着世代采药卖药的传统。
近年来,随着野生中草药的日渐稀少,村民进山采药谋求生计越来越难。2017年,为帮助乡亲们脱贫增收,苏仙区驻村扶贫工作队提议:既然向阳村一带出产野生中药材,村民又有采药、识药、懂药的传统,不如把这个传统优势做成产业优势,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这样一来,既可以通过产业帮扶贫困户,又可以带动村民长期增收,一举两得。
说干就干。驻村扶贫干部和村干部们专程从北京请来中草药种植专家,对向阳村土质、气候等种植条件进行了实地考察。专家告诉大家,向阳村气候凉爽,土地湿润肥沃,十分适合种植白芨、黄精等中药材。这下,驻村扶贫干部和村干部们犹如吃下了定心丸,很快便召集村民开了会。在乡亲们的一致同意下,村里成立了向阳村棉花垄种植合作社,成功流转了50多亩土地,并于2017年7月种下了近15亩白芨。
“我们把村里的80户贫困户全部纳入了合作社。贫困户们利用产业扶贫资金注入股金,在未产生效益前每年可获得8%的保底分红,产生效益后按照约定的比例获益分红。”向阳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雷明告诉笔者,“合作社还优先给贫困户承包认种合作社土地,承包者可获得种植收益的70%。”
为帮助乡亲们种好白芨,合作社选派了18名社员参加区里组织的中草药种植技术培训,并定期在村综合服务中心公示栏上发布种植、管理要求,为村民们在种植技术上省了不少心。
贫困户段良平患有残疾多年,干不了重活,他也认种了几亩合作社的地。段良平告诉笔者,除了翻耕费些力气,以后基本上就是按合作社要求进行除草、追肥等简单的种植管理,种起来不费事,农闲时还可以去打工挣钱。
除此之外,药材种植所需的种苗、有机肥料、田间基础设施,都由合作社用村集体资金和筹集的社会资金统一购买、投入,免费提供给村民。药材成熟时,再由合作社联系收购方进行统一收购,既降低了村民的种植成本又帮助大伙解决了销售的难题。
“现在白芨的市场收购价大概是每斤80元,亩产平均在1000斤以上。黄精的市场收购价则是5元左右,亩产可达10000斤。算上3年的成熟期,再扣除成本,白芨平均每亩每年能收入20000元左右,黄精平均每亩每年也能收入10000余元。”望着几十亩田地,盘光林给记者算起了账。
目前,在向阳村棉花垄种植合作社的带动下,村里已有近百户村民种植中药材,白芨、黄精、重楼、玉竹等中药材的种植面积近130余亩。
临别时,盘光林告诉笔者,现在村里不少乡亲发展了中药材种苗种植销售,已经吸引到北京、广西等地的收购商前来垂询。他坚信,相信不久的将来,中药种植一定能成为向阳村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来源:红网
作者:王雪 王路莎
编辑:龙芳华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