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4月5日清明节,红网、时刻新闻从这一天起,推出“为了民族的复兴•英雄烈士谱”大型系列报道,纪念为了民族复兴事业而奋斗、牺牲的英烈,弘扬传承英烈精神和社会正气,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红网时刻株洲5月26日讯(记者 龙琦 通讯员 刘全勇 谭平娇)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在纪念抗日战争三周年时编印了一本《烈士传》。其中有一位烈士被刘伯承师长在序文中称赞是“伟大的革命者,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他就是最年轻的湘籍著名抗日英烈邓永耀。
青年赴国难,英名犀城扬
邓永耀,茶陵县大冲村(现茶陵县腰潞镇珍武村)人,生于1912年1月24日。幼时发愤读书,成绩优异。1927年11月,参加革命队伍,1930年入党,是位具有较高学识、文思敏捷、口笔均善的“党内秀才”。1930年7月,茶陵县立列宁高级小学在寨下坪建立,贺碧如任校长,邓永耀任副校长,主持学校日常工作,他培养的不少学生后来成为共产党高级干部。1933年下半年,邓永耀参加红军,任红六军团政治部技术书记。1934年8月,随红六军团西征。10月,红二、六军团会师后,调任红二军团政治部总务处长,后又调任红六军团宣传部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邓永耀调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政委。1938年10月,他率团随一二九师主力挺进冀南。在刚进入冀南的战斗中,他带领400名新兵击退了由40多辆汽车运载的日寇,从此以骁勇善战著称。不久,他又调任一二九师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兼东纵二团政委。他率部抵达冀南永年县境,每到一地,夜宿野外,秋毫无犯。在永年成立了中共永年县委和县抗日民主政府等各种抗日组织,培养了一批抗日骨干,不久,又帮助组建中共曲周县委。随后率部踏遍了邱县、鸡泽、广平、成安等县,肃清了这一带土匪,加快了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步伐,深得根据地人民的钦佩和称赞。
一战溃顽敌,骁勇士卒先
随着抗日形势的发展,邓永耀将武邑地区的抗日游击武装编成东进纵队第五支队,并兼任这个支队的政委。五支队后来成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抗日部队,威震敌胆。1939年初,日寇集中五个师团分几路扫荡冀南抗日根据地。这时,邓永耀来到东纵二团,参加冀南五分区的反扫荡,转战于武邑、景县、阜城一带,出击敌人。
1939年3月3日晨,盘据武邑县城的日寇来到西屯一带扫荡,准备偷袭我军。这时,邓永耀正在西屯集中部队开会,待听到敌人逼近的枪声后,知道情况紧急,果断决定:一部分战士掩护群众转移;一部分撤向邓庄村南,形成伏击圈;一部分(30多名)则由他带领奔向西屯村西抢占有利地形,担负阻击并将敌人引入伏击圈的任务。激战中,他率部打退敌人的第一次冲锋,正准备向伏击地段转移时,不幸头部和腿部中弹,昏倒在地。两名战士连忙将他抬到一个小土炕边。在片刻的苏醒过程中,他敦促战士赶快将敌人引入伏击圈,并举枪向敌人射击。但终因流血过多,当场牺牲,时年27岁。
“邓公永耀先生,江南有志之士也……领导东纵驻军来武,以身作则,英勇杀敌,先后数十役……武邑群众相见最切,相感最深!”1939年,邓永耀战死沙场后,牺牲地河北衡水市武邑县的民众自发组织悼念,“送了许多花圈,异常隆重”,并“刻碑文,永志不忘”。如今,在武邑县,碑文依在,斯人愈远,只有那斑驳石刻,见证着时间的足迹,讲述着邓永耀27载年轻岁月,矢志报国、沙场击顽寇的一生。
邓永耀牺牲后,《新华日报》于1939年4月刊载了《纪念邓永耀同志》一文,对他的光辉业绩给予了高度评价。2014年9月1日,经中央批准,民政部将他公布为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
来源:红网
作者:龙琦 刘全勇 谭平娇
编辑:于佳丽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