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区明照街道组织优抚对象参加免费体检。
荷塘区组织参战老兵代表走进区公安消防大队为官兵讲述战斗故事。
参战老兵丁利生一家给月塘街道“退役军人之家”送感谢信。
荷塘区退役军人之家里,布置得“军味”十足。
红网记者 陈宗昊 通讯员 周仁 何波 株洲报道
“幸福就是有人惦记。”农历三月初三,民间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传统。家住湖南株洲市荷塘区晏家湾社区的抗美援越老兵沈时新,在微信上收到“去退役军人之家吃鸡蛋”的邀请。
2016年9月,荷塘区召开党代会提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荷塘的奋斗目标,着力打造6项“幸福荷塘”系列民生工程。会前,区委区政府专门将为辖区军人尤其是退役军人军属服务保障的“退役军人之家”建设作为重点项目统一纳入范畴。
一年多来,荷塘区通过为退役军人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就业创业、精准帮扶等全方位服务保障,大力提升军人军属的荣誉感、获得感、幸福感,全社会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蔚然成风。
“没有无数军人的牺牲奉献,就没有今天的和平幸福;没有全区退役军人及军属的幸福,‘幸福荷塘’也就无从谈起。”株洲市荷塘区委书记邬凌云认为。
政治待遇“实”起来,营造“有高度”的尊崇感
五一假期,金山街道老兵叶剑良义务来到街道退役军人之家接待前来咨询政策、寻求帮助的战友。他不仅每月都主动来值班,还积极帮助战友解难,并且把自己压箱底最有纪念意义的“战时补给证”、立功奖章证书等珍贵物品无偿捐献给退役军人之家供参观陈列。
叶剑良深有感慨地告诉记者,“退役军人之家”让老兵重新找到了组织的关心,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把在部队珍藏的纪念物件展出来特别荣光。
记者在金山街道退役军人之家看到,浓浓的“军”味迎面扑来,墙上悬挂着各种政策标语,“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几个大字尤为醒目。橱窗里展示着老兵捐赠的旧军装、立功受奖勋章、旧装备等老物件,白色床单上摆放着叠成豆腐块的泛黄军用被,让人仿佛置身于绿色军营。
街道武装部部长周凯介绍,他们还建立了专门的微信公众平台,涵盖优抚政策、就业信息、活动风采、通知公告等内容,健全完善“家”的服务功能。
从去年3月份开始,荷塘区全面启动“退役军人之家”建设工作,率先探索建立覆盖区、街道(镇)两级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站,并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组长的退役军人安置和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区人武部具体统筹协调牵头落实,为广大退役军人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就业创业等服务保障;安排固定场所,悬挂统一标示,规范硬件建设、软件管理资料以及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任务、标牌、宣传标栏等,确保有处理事;统一安排专武干部、民政专干坐班服务,聘请专人值班,随时接待来访的退役军人,提供政策咨询、解难答疑、学习培训等服务,确保有人处事;同时,还对退役军人之家定期进行检查督查和通报讲评,纳入绩效考评范畴,确保“家”的持续化、制度化、规范化运行,服务做到“小事不出‘家’,大事不出区,服务全方位”,让退役军人实实在在感受到被关怀和被尊崇的感觉。
组织关怀“暖”起来, 提升“有温度”的获得感
“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重视,感谢退役军人之家,终于让我了却多年夙愿。”谈起今年的清明之行,家住茨菇塘街道的冯清莲老人抚摸着儿子郭建平的遗照,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她告诉记者,家中老伴去世早,自己一直想去看看长眠他乡的儿子,无奈家里的小儿子身患尿毒症常年需要照顾,一直未能如愿。因为街道退役军人之家工作人员经常上门嘘寒问暖,走访慰问困难退役军人军属,她才道出了自己心头埋藏已久的想法。
得知这一情况,街道退役军人之家迅速研究商量帮扶解决方案,一方面安排人员对接协调陪伴老人前去扫墓,一方面帮忙细心照顾好家中病人。
荷塘区明照街道九级伤残军人唐永刚经营一个小餐馆,想扩大规模,但缺乏资金。街道退役军人之家知情后,主动上门帮扶,协调银行低息贷款、同时给他申请创业扶持资金,对小餐馆进行整体设计扩建改造,已打造成集餐饮、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家乐”,年收入近15万元,同时带动10名退役军人就业。
主动“上访”,了解困难,对接诉求,通过建立微信群、定期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实时掌握情况,分类有序精准施策服务,荷塘区走出退役军人之家服务军人军属的务实创新路子。
通过分街道(镇)、分类别摸清全区退役军人政策落实和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对各级各类优抚安置政策进行梳理、汇编、分析,建立台账,挂单销号,主动贴近服务退役军人群体;分类开展精准帮扶,采取机关干部“一对一”和退役军人相互帮扶的救助机制,多方位、多部门、多层次联动解决;优先从退役军人群体中选聘城管协管员、治违队员和城乡社区网格员等区聘岗位,解决部分困难退役军人就业难题;在窗口业务办理、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优先给予重点保障;搭建信息平台,整合各方面就业信息资源,重点为退役军人就业培训、推荐再就业、扶持创业服务,做到创业全力帮、岗位送上门、招聘有预留,有效提高退役军人的归属感。
目前,荷塘区通过退役军人之家全力帮扶20多名退役军人创业致富,解决150多名退役军人和军属上岗就业难题,连续3年对退役士兵进行技能培训并颁发技能资格证书,参训率100%。
真心真情才能直抵内心。区长王利波介绍,通过将退役军人军属融入“朋友圈”,接触“零距离”、服务“一对一”,让他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有温度的获得感。
区分对象“动”起来,增加“有厚度”的幸福感
面对自己的“走红”,家住宋家桥街道对越自卫反击战英模向学华既意外又惊喜。
去年,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不久,他就被邀请走上讲台,向辖区各村(社区)的退役军人、党员干部100余人作英模报告会。向学华结合自身参战的亲身经历,畅谈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感受,寄希望年轻一代珍惜现在幸福生活,传承老一辈的革命精神,传播正能量,为国家为家乡作贡献。
“没有想到几十年过去了,我这名老兵还能以英模身份被记起、被尊重,倍感光荣幸福。”向学华激动不已。
“幸福就是雪中送炭。”家住水竹社区的老兵丁利生遭遇车祸,留下了偏瘫、癫痫、脑萎缩等后遗症,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病退后,由于家境贫困未能交满拖欠的医保费用,医保相关退休手续迟迟未办理,这让其一家的生活状况更是雪上加霜。月塘街道退役军人之家将此事作为“家”里的头等大事,为其筹集善款6万余元,凑齐了欠款。
“要让我们最可爱的人香起来,让可亲可敬的老兵香起来!”荷塘区遴选退役军人先进典型30余例,把英雄的照片、光荣的事迹,张贴在“退役军人之家”宣传栏中,充分发挥战斗英雄、创业先锋、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邀请他们到学校、企业和机关进行宣讲,一方面用身边人、身边事引导退役军人发扬传统、模范带头,增强荣誉感自豪感;一方面积极营造全社会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
为了增加军人军属的幸福指数,荷塘区退役军人之家常态性地举行健康养生、心态疗养等讲座,创新开展国防教育宣讲、演讲比赛、军人运动会、军歌比赛、技能培训等活动,组织退役军人开展评比表彰,统一部署走访慰问、送医送药等活动,到抗美援越老兵家里进行义诊,为年老行动不便的退役军人建立健康档案。
目前,全区走访慰问困难退役军人家庭共计2000余户,组织500余名进行义务体检,为1000余名建立健康档案,切实让广大退役军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怀,有所乐、有所养、有所为,由衷感受到满满的幸福。
“幸福就是有价值被需要。”荷塘区组织退役军人积极加入民兵组织,担负抗洪抢险、精准扶贫等任务;还遴选部分优秀退役军人担负征兵宣传大使。宋家桥街道退役军人组织开展点亮残疾人“微心愿”活动,主动帮扶残疾人,解决他们的小心愿,赢得点赞“老兵退伍不褪色,就是不一样。”
来源:红网
作者:陈宗昊 周仁 何波
编辑:陈雪骅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