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6月7日讯(见习记者 彭燕飞 通讯员 杨玲 罗婷 舒芳)成片的生态林、纵横的灌溉渠、沸腾的稻虾池,5月29日清晨7时,益阳沅江市泗湖镇朱冯村的稻虾种养基地,一派火热的生产场面。一望无垠的农田里,没有郁郁葱葱的水稻,而是映着晨曦波光粼粼的池塘,农民身着下水裤,捞起捕虾网,几十只又大又红的小龙虾活蹦乱跳。
眼下,正是小龙虾大量上市的季节。48岁肤色黝黑的皮毅夫,是丰源稻虾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之一。连日来,他一旦得知有合适的天气,就组织17位青壮年农民从凌晨2点开始忙着捕捞新鲜成年的小龙虾。忙完手里的活,皮毅夫打开手机里的短信,一脸憨厚灿开笑容,他告诉记者:“这是市气象局发来的信息,告诉我们今天晚上有降温降雨过程,所以趁着好天气捕虾。今年取虾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又是一个丰收年,真得感谢农业气象专家们!”
生态养殖气象新
“小龙虾受气温影响大,25度左右最适合捕捞。如果温度太高,虾子味道就不好了。”正在田间进行农技指导的沅江市农业局副局长龙卫红,说起气象助力生态养殖不禁竖起大拇指,“灾害性天气来临,气象部门总能为小龙虾养殖大户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很好地服务生产。”
稻虾种养是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的有机结合,实现一稻一虾、一水两用、一田双收。龙卫红告诉记者,稻田为小龙虾提供天然饵料和栖息地,养出的龙虾个大味美销路好。同时,龙虾吃掉了稻田里的害虫,粪便和残饵又为稻田增肥,稻谷品质高且无公害,综合效益比单种水稻至少提高一倍,互依互补,体现生态立体种养、稻虾双增效益、农户收入增加的“三赢”局面。
虾粪促稻长,稻草助虾肥。皮毅夫将三千亩农田连片开发,六十块农田成畦排列。去年3月开始投放种虾苗,4月中旬至6月上旬收获成虾,6月下旬整田插秧,10月一季稻收割后对稻田灌水同时补投孵化幼虾,如此循环轮替。
站在田埂上,皮毅夫信心满满,去年开始走上“稻虾养殖”的致富路,上半年的小龙虾不仅畅销本地而且拓展到珠海、广州、深圳等地,下半年的生态种植产出的稻米品质更高,稻虾共养每亩增加一千多元的经济效益。而这一路走来,气象部门紧盯需求、因地制宜、量身定制一系列生态养殖气象服务。
专家联盟献良策
稻虾共作对农田利用率更高,对气象部门的要求也更高。何时养虾、何时种稻、何时稻虾共生、何时收获,天气要素的利弊都与稻虾共作息息相关、环环相扣。
针对“稻虾共作”这个新兴的种植养殖方式,气象部门敏感捕捉气象服务需求,创新思维、主动服务,协同攻关、积极献策,为“基地+农户+科技”产业模式提供有力的气象科技支撑。
在田间,沅江市气象局副局长黄赛群正带领技术员一起检查气象设备,与皮毅夫交谈了解需求。黄赛群告诉记者,自去年以来,气象局在养殖基地建设农田小气候站和电子显示屏,还会经常性的实地勘察基地、走访调研养殖大户,同时分析对比历史气象数据,通过短信、电话、微信、邮件等方式为种养大户提供气象服务产品。
和皮毅夫一样,种养大户们每天8点、14点、20点都能收到气象部门发来的每日温度实时监测,每周2次收到一周天气预报,便于提前为稻田灌水调温,遇到低温阴雨、寒潮等影响种养的天气还有专题天气预报,在“稻”或“虾”各阶段生长都有来自气象部门就最佳生长期的天气条件建议。
为“稻虾共作”高效种养,沅江市气象局还与种养基地签订了《“稻虾共作”协同攻关气象服务合作协议》,将“气象信息服务”与“信息反馈”有机结合,建立“交互”式服务关系,形成良好循环;联合省市级农业气象专家、养殖大户、农业形成“稻虾共作”专家联盟,集中省市级气象服务产品、养殖户需求、专家联盟的生产经验,提取气象服务指标,全程跟进“稻虾共作”各阶段,把常规气象服务产品做成“三方”智慧结晶精品、针对性更强、多种类的服务产品。
看着龙虾“欢腾”的稻田,黄赛群告诉记者,气象部门还将为沅江创建“稻虾共作”有机稻与虾地理标志区域品牌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将紧跟当地稻田综合种养推广路线,在“水稻+N(N指虾、鱼、蟹等水产品)”的试验田里继续注入气象服务,为增产丰收增添活力。
来源:红网
作者:彭燕飞 杨玲 罗婷 舒芳
编辑:陈雪骅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