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透析维持的生命拿下多项专利
28岁研究生每天“自疗”做4次透析,获得多项专利希望能造福社会
潇湘晨报记者 骆一歌 实习生 邹佳维 长沙报道
有些人活着像蜡烛一般,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
有这么一个90后小伙,虽从小被疾病缠身,哪怕是现在需要每天透析4次,却仍拿下多项专利。
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理科楼下,有一台造型特殊的打印机,名叫“印了么——云印共享打印机”。他的创立者是一名28岁的年轻人,名叫邹勇松。他是一名肾炎病人,病情恶化到了终末期。
然而,在与病痛作斗争的同时,他还顽强地取得了三项软件著作权、两项专利发明与一项实用新型专利。
拼命做出些成绩,是他用力活着的证明。
自制帐篷每天透析4次撑起生命渴望
1990年10月,邹勇松出生在湖南娄底新化县芦茅村。由于邹勇松从小患有肾炎,他并不富裕的家庭,一直要拿出部分收入给他治病。
为了维系家用,邹勇松的哥哥姐姐现在都在广东打工。而他的父母亲除了干农活,还会找些简单的事情来补贴家用。对于他的家庭而言,带着邹勇松去治病则一直是头等大事。
虽然邹勇松多年来饱受病痛的折磨,但是他一直很刻苦地学习。2011年他考入了广东石油化工学院,2015年他成为长沙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的一名研究生。
“当初他进来的时候是肾炎,后来可能年轻人科研比较拼,导致病情加重。”2017年下半年,邹勇松的病情恶化,原本的肾炎被诊断为慢性肾炎终末期(即尿毒症期)。邹勇松一开始并不想让家人担心,但大家还是知道了。可惜的是经过多次检验,家人们均不是最合适的肾源。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邹勇松都需要通过腹膜透析维持生命。2016年下半年,在研究生导师董国华的推荐下,他进入了一家无人驾驶研究所实习。
在和同学合租的房子里,他开始给自己做“自疗”。为了创造一个做透析的无菌环境,他弄来了一个帐篷。帐篷内是由加温箱、紫外线灯等设备组成的简易透析室,每天他需要在里面做4次透析。担心会影响室友,他将帐篷放到了未封闭的阳台上。
近日,邹勇松已被接到长沙理工大学的校医院接受专业治疗。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医疗团队得知邹勇松的事迹后,决定介入他的治疗。
肾病内科教授肖湘成说,治疗肾病需要无菌环境,而邹勇松的自制透析室并不具备这个条件。“从他整体状况来说,整体并发症的控制不是十分明显,比如贫血营养状况都有待进一步治疗”。
获得多项殊荣,希望能造福社会
邹勇松意识到,自己的时间比别人更加紧迫,“我的终身也许只有别人的半辈子长,所以我要更珍惜时光”。
进入研究生学习后,邹勇松利用治疗之余的时间申请获得三项软件著作权(多源融合定位系统、自动打印机、激光雷达自建实时地图)、两项专利发明、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先后获得湖南省大学生数模竞赛二等奖,2017年度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湖南好人”称号等多项殊荣。
研一时,网上的一则新闻引起了邹勇松的注意,说的是一个需要救助的人由于堵车导致120救助不及时而死亡。当时邹勇松就想,有没有办法减少医疗紧急求援过程中的时间消耗呢?于是,他研究出了一种通过手机和云存储紧急救助的处理方法。
他的方法是:首先创建一个数据库,存储所有有关联的救助机构(医院)电话号码和位置信息,并与控制中心联结;用户只要在手机上下载了这个APP,就能通过APP拨打求助电话,控制中心收到求助电话后,进行意图判断;以提供伤病救援为例,如果不是求救信号(即120)则系统不进行有关后续工作;如果是求救信号,则通过定位系统获取发出求救信号的手机位置信息,按照距离由近至远进行求助中心(医院)的优先级排序,求助者可以在建议的这些医院中,选择自己意向医院拨打对方电话。
2017年6月,邹勇松因肾炎恶化入院做手术。术后还在休养的他想到同学们打印文件很麻烦,他决定发明一个“共享”打印机。
6月8日,邹勇松向记者演示了共享打印机的使用方法:进入www.mefack.com网站并注册登录,上传需要打印的文件后生成二维码;找到附近打印机后,将二维码放在扫码器前一扫,机器就自动将文件打印下来。这台共享打印机上的设备是邹勇松出院后购买的。2017年11月,它首次亮相于长沙理工大学理科楼B区并投入使用,“只要有人愿意用我的东西,我就很开心。”
来源:红网
作者:骆一歌 邹佳维
编辑:向宏鑫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