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湖南如何交好脱贫攻坚的历史答卷
最近,为了一件大事,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省政协主席李微微等20位省领导,分赴40个县进行集中专题调研。这件大事,就是党中央一再强调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这次专题调研的目的是“深入贫困地区解决群众问题”,希望通过“点对点了解基层实情,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心贴心帮助化解难题”,以提升精准脱贫质量,进而交好脱贫攻坚的历史答卷。20位省领导分赴40个贫困县进行专题调研,就是湖南省着力交好脱贫攻坚历史答卷的一个缩影。
直面第一线:切实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
2018年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更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为了提升精准扶贫质量,切实提高困难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湖南省将突出作风建设,直面扶贫领域存在的作风问题,坚持早发现、早治疗,确保扶贫领域风清气正。
一是开展专项治理,压实攻坚责任。虽然全国上下建立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脱贫攻坚也成为了“一把手”工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工作漂浮、精准扶贫不“精准”的问题。为此,湖南省将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集中解决“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评估不严格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脱贫攻坚一把手责任制,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防止人情扶贫、关系扶贫、数字扶贫等精准扶贫“脱靶”现象的出现。
二是进行实地调研,解决突出问题。最近湖南省20位省领导的集中专题调研,其实只是湖南省为期半年的“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大调研活动的一个片段。今后,立足交好脱贫攻坚历史答卷,湖南省还将围绕脱贫攻坚战略性、全局性、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推动脱贫攻坚政策落实落地落细。对调研中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将加强分类处置,以切实补齐扶贫领域存在的突出短板。
三是力戒形式主义,建立长效机制。针对扶贫领域中存在的填表扶贫、数字脱贫等突出问题,湖南省将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治疗,进一步减少会议文件,精简会议活动,减少发文数量,减少检查考评,切实减轻基层扶贫干部迎检、填表负担;针对挪占扶贫资金等不正之风,一查到底,严厉查处“雁过拔毛”、贪污侵占、行贿受贿、虚报冒领、截留挪用、挥霍浪费、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突出问题。湖南省在坚持立行立改的同时,还将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制度建设,标本兼治构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以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
牵住“牛鼻子”:切实抓好脱贫攻坚重点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湖南花垣县作出“精准扶贫”重要指示以来,湖南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湖南省近五年减少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3.43%下降到3.86%,51个贫困县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7%,9个省级贫困县已按计划脱贫摘帽,5个国家级贫困县正接受国家验收评估。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湖南省今后将“牵住牛鼻子”,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重点地区。脱贫攻坚进入了决战期,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湖南省确定深度贫困地区以武陵山片区为主体区域,突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个主战场,综合考虑贫困发生率、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确定保靖、泸溪、古丈、花垣、永顺、凤凰、龙山、桑植、麻阳、通道、城步等11个深度贫困县,同时,湖南省根据贫困发生率在20%以上并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以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确定了549个深度贫困村。下一步,湖南省将在全面排查和整改扶贫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精确动态调整贫困人口、农村低保对象和兜底保障对象,全面实施脱贫攻坚“七大行动”,集中力量推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
二是抓重大举措。深度贫困地区之所以脱贫难,在于当地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发展落后、人口素质偏低、基础设施薄弱。为此,湖南省将从十个方面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打出一系列脱贫帮扶“组合拳”:加大财政支持力度,2018年至2019年,省财政每年新增一定投入,用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针对深度贫困地区制定差异化信贷支持政策;加大项目布局倾斜力度,公益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领域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以及能源、交通等重大投资项目优先安排深度贫困地区;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深度贫困县发展用地需要;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实施力度,重点考虑深度贫困地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加大扶贫产业培育力度,坚持“四跟四走”产业扶贫路子;加大生态扶贫支持力度,每年新增生态护林员指标的1/3安排到深度贫困县;加大干部人才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各方面人才向深度贫困县基层一线流动;加大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力度,新一轮省市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安排要向深度贫困村倾斜;加大省内经济发达7个市对口帮扶自治州7个县的力度,新增长沙市雨花区、芙蓉区、天心区、开福区分别与桑植、麻阳、通道、城步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组织安排经济实力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对口帮扶深度贫困村,实行全覆盖。
三是抓重点项目。众所周知,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深度贫困地区的发展,也增加了脱贫难度。为了推动深度贫困地区切实脱贫,湖南省将抓好一批重点项目,推动贫困地区永久、持续脱贫。比如,抓危房改造。2018年将实施差异化补助政策,确保完成15万户以上农村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18个计划脱贫摘帽县全部完成危房改造任务。又比如,抓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将完成120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安全饮水提升工程任务,在2000个左右有条件的贫困村建设光伏发电站,11个深度贫困县的建制村和549个深度贫困村光纤网络通达率超过98%、4G网络有效覆盖率超过99%等。
奏响“大合唱”:切实强化脱贫攻坚保障
脱贫攻坚是全党全社会的责任。奋力夺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最后胜利,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优异答卷,要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加强脱贫攻坚保障,形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第一,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扶贫先扶志。贫困人口脱贫,关键在自身。自己不努力,天上掉馅饼也没用。为了激发湖南省贫困地区脱贫的内生动力,一方面将加强贫困地区干部队伍建设,突出贫困村“两委”班子建设,组织开展“头雁培训计划”,集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关心关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另一方面将加强政策引导和教育引导,总结推广自主脱贫典型,推动移风易俗,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加快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加大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力度,强化能人带动;加大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和转移就业服务力度,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第二,做好脱贫攻坚帮扶拉力。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是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形成脱贫攻坚的合力,湖南省将做好三种“帮扶”:一是做好对口帮扶。重点是做好济南市对口帮扶自治州协调服务工作;继续组织省内对口帮扶和“携手奔小康”活动,确保帮扶实效;支持中直单位在湘定点扶贫。二是做好驻村帮扶。为此,湖南省、市、县三级实施新一轮为期3年的驻村帮扶,其中225支省派工作队全部派往脱贫攻坚难度大的贫困村。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发展、落实帮扶举措、改善基础设施、倡导乡风文明、抓好基层党建等重点工作。三是做好社会帮扶。为此,湖南省将深化“互联网+社会扶贫”,加大“中国社会扶贫网”上线工作力度,建设省、县社会扶贫地方门户平台,建立健全捐赠荣誉机制,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在实效和可持续上下功夫,提升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度。
第三,用好脱贫攻坚外在推力。对此,湖南省将重点做到:一是用好考核指挥棒。在做好督查工作的基础上,修订完善脱贫攻坚考核实施细则,整合部门考核,优化第三方评估,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二是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加强项目论证和储备,防止资金闲置和损失浪费,全面落实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加快扶贫资金拨付、使用,深入开展扶贫专项审计和政策跟踪审计,最大限度发挥扶贫资金的作用。三是打好舆论战。加大脱贫攻坚政策和成效宣传力度,总结推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先进经验,防止扶贫政策养懒汉造成“福利陷阱”产生的道德风险。
没有松柏恒,难得雪中青。我省脱贫攻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已绘,只要三湘儿女“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就不会有任何一个贫困群众在小康新篇谱写中掉队。
(供稿:省委宣传部 执笔:何绍辉)
■链接
武陵山片区为何被定为深度贫困地区
我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历史人文、经济发展基础等因素,将武陵山片区确定为全省深度贫困地区主体区域。
从自然环境看,武陵山片区属海拔较高山区,自然条件差,人均耕地少,自然肥力低,有效灌溉率不足,农业成本较高。
从历史人文看,我省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相对封闭落后,文明程度相对较低,陈规陋俗仍然存在,脱贫攻坚形势比较复杂。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武陵山片区内的大湘西地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交通、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滞后,产业结构单一,政府财力匮乏,自我发展严重不足。
从贫困发生率看,武陵山片区贫困人口总数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多,贫困学生多,残疾、低保、孤儿等特殊群体多。至2017年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贫困发生率为10.55%,远高于全省3.86%的贫困发生率。
来源:红网
作者:何绍辉
编辑:黄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