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李慧 任凭 报道
带着六月的骄阳,追赶七月的阳光,阳光似火,烤热了田野山川,也点燃着田野山林里农户丰收热情。青山绿水间,生长出了脱贫希望,绿色经济悄然改变着贫困村,青山里的美遮不住。
灯笼一挂,客人来了
旧时的茶马驿站,湘黔古道穿境而过,隐藏在雪峰山腹地,四周万山叠嶂,气势磅礴,寨内居民吊脚楼低山傍水而建,这里便是大山深处偏僻的死角——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宝瑶村。如今“深度贫困村”转身“最美特色村”,一幅乡村游的新农村画卷徐徐铺开。
肖和山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受益者,他以前在家打零工,种田,上山砍楠竹,收入甚微,由于看到了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商机,2016年底记者采访他时,他利用借钱建起的两层楼新房率先开起了客栈,有11间客房。
“以前地里红薯、南瓜都用来喂猪,现在游客觉得是好东西要带点回去,家里的蔬菜、腊肉等农产品都变钱了。”不但客栈赚钱了,同时带动了农产品销售,一年多时间经营下来,现在他的客栈去年收入近10万元,今年上半年已有4万元收入了,游客陆陆续续来到宝瑶,他们的生意就来了。
如他所说,“灯笼一挂,客人来了。”村民们看到了商机,打工者也返乡开起了农家客栈,“紫园客栈”“咚咚农家”“龙凤客栈”“瑶美山莊”等客栈生意火爆。“住特色村寨,吃山间土菜,喝瑶家熬茶,游湘黔古道,赏雪峰风光”,乡村旅游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8000元,带动村民就业300人,年经营收入800万元,全村贫困人口年纯收入达8000元以上。
“穷山沟”变“水果村”
6月的湖南炎陵,黄桃飘香,马上到了黄桃丰收季节,果农脸上又将写满喜悦。
每到7月下旬到8月中旬,炎陵县垄溪乡仙坪村十分热闹,一辆辆载着黄桃的卡车从这里驶向销售点和快递点,搭乘黄桃快车,仙坪村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致富路,生活富了,钱袋满了,村民笑了。
“过去我们是个‘穷山沟’,现在是远近闻名的‘水果村’。”仙坪村党支部书记罗冬兰说。仙坪村离炎陵县城29公里,平均海拔在900米以上,以前村民经济来源主要靠楠竹,生活比较拮据。自从种黄桃后,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村里家家户户有水果产业,黄桃种植总面积达1700亩,平均每户至少增收2万元,过去的“穷山沟”变成了“水果村”。
仙坪村贫困户凌振武,今年47岁,年轻时遭遇事故,导致左手小臂缺失,妻子陈仙萍自小就患病,双下肢残疾不能行走,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条件十分艰苦。他以“单手撑天”,依靠种植黄桃,2年为家庭增收8万余元。今年家里的黄桃已经开卖了,丰收在望。
茶企到家,攒起票子
安化集山区、库区和革命老区于一身,是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安化县2015-2020年省级贫困村共有130个。
区位条件、自然环境无法改变,山多田少,安化脱贫攻坚出路在哪里?益阳市副市长谢寿保曾在安化县担任县委书记9年,他介绍,安化县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高寒山区和生态保护较好的区域,这个区域恰好也是安化黑茶原料——黑毛茶的主产区。种植黑毛茶效益不错,亩均纯收入能达4000元以上。
只要肯干,农民靠着黑茶产业脱贫不是梦。
安化县洞马村的贫困户吉康辉就是个例子。因文化程度不高,49岁的吉康辉打了半辈子零工,从益阳到武汉,也南下去过广州,却一直没有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听说家乡有茶企对口扶贫了自己的村子,吉康辉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回到了家乡。
帮扶的茶企给贫困户每人无偿提供了3亩茶苗,有专家手把手地教吉康辉如何正确采摘茶叶,合理修剪茶树,提高茶叶产量和茶叶品质;在茶厂,专家从萎凋、杀青、揉捻等过程亲手示范,一一解答茶农生产实践中遇到的茶叶加工难题。
吉康辉很快就上了手,夫妻俩将这3亩茶园照料很好,茶叶采摘了,茶企马上就有人来收,一年下来,收入近4万元。第一次在家门口挣到这么多钱,吉康辉攥在手里数了又数:“除了在家门口种茶,我还能在企业茶园里打打零工,过几年再多种几亩,我还能把茶园扩得更大!”吉康辉说,自从有了自己的地和茶园,他的生活越过越红火,“以前总是想着往大城市跑,以为只有在那儿才有机会赚到钱,没想到,现在在家门口也能就业。”
据初步估算,现在安化每户茶农种植一亩茶园,每年能获得8000余元的收入,除去3000多元的生产成本,每亩效益达5000元以上。而高山茶、山头茶的效益更高,能达到每亩8000元到15000元的利润。一户农户建设1亩茶园就能基本实现脱贫,建设2亩茶园就能完全实现脱贫。
穷山沟里长出的“最美特色村”“特色水果村”“扶贫产业村”,扶贫让大山里的贫困户吃上了旅游饭,搭乘电商快车,就业企业茶园……山里发生的这一切正在生长出希望。精准扶贫的道路上,他们的路子越拓越宽,信心越来越足。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 任凭
编辑:刘威成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