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4月5日清明节,红网、时刻新闻从这一天起,推出“为了民族的复兴•英雄烈士谱”大型系列报道,纪念为了民族复兴事业而奋斗、牺牲的英烈,弘扬传承英烈精神和社会正气,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红网时刻记者 吴公然 实习生 李姿 整理报道
他是一个高官,但他更像一介平民。
他是一个深爱妻子和儿女的普通男人,他更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民公仆。
为了带领湘西群众脱贫致富,他爬过湘西最难爬的山,走过湘西最难走的路,去过湘西最穷的村子,住过湘西最穷的人家。
他就是湖南省委原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郑培民。2002年3月11日,在工作中,郑培民突发急性心肌梗塞,在赶往医院的路上,他嘱咐司机的一句“别闯红灯”成了最后的遗言。
“你是第一个能深入到我们海拔1700米高山陡坡上的省委亲人”
当下,脱贫攻坚战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作为湖南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湘西,郑培民曾在这里带领百姓与贫困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斗争。
“1990年你不辞劳苦亲自爬上了我们崇山峻岭上的苗寨视察,访贫问苦,你是第一个能深入到我们海拔1700米高山陡坡上的省委亲人……”2002年春节,一封字迹不太工整的信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米良乡叭仁村发出,收信人是郑培民。
1990年5月,时任湘潭市委书记的郑培民被调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出任州委书记。郑培民一上任就问:“哪个村子最穷啊?”随后,就去了当地最穷的叭仁村。
“叭仁”是苗语,意思为山顶上。要到达这个三面悬崖一面山的村寨,首先要从湘西吉首坐车到乡里,然后,再手脚并用,徒步走上4个小时12公里的陡峭山路。苗族群众之所以十几年后还记得郑培民,是因为他是在这里住过的最大的领导。在他之前,只有乡干部爬上过这个山头。
叭仁是个为水发愁的村庄。滴水贵如油,接济不上时,村民之间宁愿出借粮食,也不愿让邻居拎走一桶水。郑培民去实地调查后,政府为村子通了水,拉了电。村民们再也不用拎着重重的木桶,走到8公里之外的山沟去提水了。
两年多的时间,郑培民跑遍了湘西218个乡镇,住过30多个乡镇。这只是一个粗略到乡镇,尚不包括村寨的统计。除去在省里州里开会、办公需要的时间,在“开门见山”的湘西,这是一个没有喘息之机的数字。
妻子去湘西看他,一进屋,地上扔的是一双粘满泥巴的胶鞋,唯一一套出国时置办的西装,在柜子里已被虫子蛀满了洞。郑培民拦住要帮他刷鞋的妻子:“天天都要穿,一出门,还是要粘泥的……”
他坐在堤上就着洪水吃着盒饭,度过了自己55岁生日
时下,正是汛期,很多湖南人的记忆不时被拉回到1998年那个夏天。滔天洪水席卷三湘大地,大量舍身忘死的英雄冲在抗洪第一线保卫家园,郑培民便是其中之一。
1998年,湖南常德市安乡县,受到长江和澧水、沅水三大水系夹击,导致该县安造垸溃垸。当时这个垸子里,有县城和5个乡镇、一个农场,共18万人,其中四分之三的人口和财产,集中在安乡县城。如果县城不保,那么汹涌而来的洪水可以一直淹到人们住房的三楼。
在这危急存亡之时,时任省委副书记的郑培民来到安乡,安营扎寨,住进“水围子”,与百姓一起抗击洪水:赶在洪水扑到之前,抢修了一条11公里的隔堤,保住了安乡县城;指挥堵塞书院洲溃口,用血肉之躯扼住了洪水之喉;湖北境内的黄金大垸溃决后,统帅抗洪大军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北大堤保卫战,拒千里洪峰于湖南重镇常德市之外……
抗洪期间,郑培民迎来对自己生命的极限挑战:在自己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急需修养的情况下,他平均每天只睡两个小时,情况紧急时甚至还要冲上去搬麻袋抢险。
郑培民自己有病在身,关心的却是他人。听说一位同志因为血压高而住进了医院,他连忙去看望。从医院出来,知道郑培民病情的同志心里酸酸的:人家低压高到了95就可以休息了,可低压已经升到105的郑书记,却还要天天在凌晨两三点的时候,到大堤上查管涌。
在大堤上,郑培民整整待了60多天,瘦了足足20多斤,400公里的长堤不知道踏过多少遍。大战之下,就着堤外滚滚洪水,郑培民坐在堤上,吃着盒饭,静静地度过了自己的55岁生日。
始终伴随他的两个雅号:“三不书记”“三民书记”
几十年中,郑培民的职位一直在变动,而他妻子杨力求的工作单位只变动过一次,就是从湘潭市新华书店调到了省新华书店,职务仍然是一名普通职工。
调到长沙后,杨力求多年来一直坚持走路上下班。郑培民托人为妻子买鞋,指明买那种柔软的、平底粘胶的鞋子。但这个有情有意的丈夫却从不让妻子搭他的顺路车。
妻子敬重郑培民的为人,更注重维护丈夫的形象。杨力求有个“三不”原则:不帮人向郑培民带任何信;不传口信;不接受任何礼品。在廉政问题上,丈夫把前门,妻子守后门。
郑培民常在儿女面前说的一句话就是:“成由节俭败由奢”,告诫孩子们要“甘于清贫,守得住清贫”。
在女儿结婚的时候,郑培民只把双方的父母和亲人请到一起,一桌人吃了一顿饭。没有送给女儿一点嫁妆,只送给他们夫妻俩一句话:希望女儿女婿做到“五有”:有志气,有事业,有家庭,有身体,有爱国心。
儿子在湘潭大学读书时,有一次郑培民从长沙去六七十公里外的湘潭开会,正在家中休假的孩子,便想搭便车去学校。谁知郑培民一上车,看到已经坐在车里的儿子,立即严词厉色、毫不留情地把孩子从车上轰了下来。
良好的家风为郑培民做好一名人民公仆打下了坚实基础。无论是当市委书记、州委书记,还是省委副书记,两个雅号始终伴随他:一个是“三不书记”——说他不唱高调,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政绩工程;一个是“三民书记”——说他爱民、亲民、一心为民。
来源:红网
作者:吴公然 李姿
编辑:徐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