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王翊覃:再多的头衔都不及“老师”这顶帽子大

来源:红网 编辑:王津 2018-07-14 14:35:38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通讯员 曾小红 长沙报道

  “听她的课如沐春风,讲解的知识点系统性很强,有利于同学们接受并理解。”“她是一个专业功底很丰厚的老师,她的课到课率最高。”“覃姐的课不仅仅是讲课,更是在织网,知识的网。”“我觉得她是我的人生导师!”这是师评网摘录的两段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学生所指的她,就是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会计教研室的王翊覃老师。学生的高评价不仅源于王老师的学识修养与教学方法,也来自于王老师多年的专业积累与无私奉献。从青涩稚嫩的应届毕业生成长为受学生欢迎、被誉为“人师”的青年教师,其实,她已经在讲台上默默探索和奉献了自己最美好的16年青春。

  她是专注专业技能的业师

  没有人是一开始什么都会的。回忆起第一次登台讲课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初出茅庐的她站在台上,望着台下一张张年纪相仿的脸,紧张地不知道说些什么……回来后潸然落泪,甚至怀疑自己当初对职业的选择。但骨子深处不服输的那股劲带着自己废寝忘食奋战书海,虚心向前辈学习,死磕专业技能,为给学生“一滴水”,精心准备“一桶水”,从理论讲授到案例的选择与分析,一字一句做笔记写教案,一学期下来,一门课的手写教案本有一尺余厚。为了上好每一堂课,王老师时刻关注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大量熟读经典著作,苦练普通话,注意语言的快慢、轻重、缓急,了解会计专业其他课程体系……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经过16年的积累,王老师在专业领域已经脱胎换骨,熟练牢固地掌握着教学课程以及延伸课程的系列知识点,能够在课程中信手拈来、松紧自如。这背后,是无数个夜晚的专注和努力。如何打造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会计专业群,一直是王翊覃思考并努力的方向,第二个16年仍在继续!

  为了跟上时代步伐,王老师专业知识的学习巩固之路从未停歇。“时代的发展是很快的,现在学到的东西很快就会被替代,所以与时代接轨十分重要。”为此,王老师一直都保持着对科研的热情,科研路上对自己的要求从未松懈过。课堂之外,王老师始终致力于科研和教研能力的提高。近几年来,主持了省部级、市州厅级课题2项,完成多项教改及教研课题,编写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14篇,获国家、省、市级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湖南省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在业务进修上,她热衷于参加全国各地、各级各类的教学会议,享受与全国高校同行们之间的思维碰撞,如饥似渴地汲取最先进的教学与科研理念。如2015年7月她参加湖南省第4期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进修班、2017年4月去北京参加高校社科研究项目设计与申请书撰写研讨会,所有这些活动都大大地开阔了她的视野,给她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灵感。

  她是引导融会贯通的经师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阶段,知识融合与跨界迁移能力越来越重要。现如今没有任何一门学科能独立于其他学科而独立发展。大学不仅要培养能干事的人,要出工程师、技术工,还要培养会多元思考、会融合创新、具有跨界能力的人才。而现行的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所有的教学往往都在围绕某个特定具体的专业能力与素质,趋向于培养会听话、懂操作、能干事的学生,却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与思维发散,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知识跨界融合能力普遍不足。” 王老师深刻认识到当前教育的一大趋势,并为此付出了积极有效的尝试。

  她除了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不断涉猎自己能够够着的知识,构建了一种“营造有趣探索氛围,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融会贯通”教学模式: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延伸到书本之外、从本专业迁移到其他专业,教学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观察、猜测、思考,充满了欣喜,也充满了曲折,从而让知识丰富起来,让课堂生动起来,让气氛活跃起来,这也正是这一教学模式的魅力所在。“融会贯通”教学模式破除了学生对会计课程“太抽象、太枯燥”的印象,不同学生的不同解法,表现出不同的思维过程,真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让学生对不同的知识有连贯系统、有更多领悟,很好的契合了现代教育中知识融合的教育观念。

  她是润物无声的人师

  在王老师看来,教学工作固然重要,但首先是做人,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对学生们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作为老师的重中之重是“育人”,再多的头衔都不及“老师”这顶帽子大。因为,对于十八九岁的青年人来说,最需要一个有责任心,讲诚信的启蒙者。她是这么说,更是这么做的!

  教书和育人,从来都是并重的。“学生愿意跟你去谈心,去交流,其实是一件令人骄傲并开心的事。”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历,真诚而用心的与学生相处,让她赢得了学生的好感,学生会亲切的称她为“覃姐”。许多学生说,“从王老师身上,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做人。”在学生眼里,王老师的的确确是一位值得信赖的老师。教学工作以外,会将自己从学生时代的团学干部经历、工作时期的先做人后做事以及如何妥善处理学习、工作、生活等亲身经历与学生们分享……有些毕业多年的学生依然保持经常联系,遇到工作的迷茫与生活的烦心事时甚至会在深夜打来电话,寻求王老师的开解。这无疑是对王老师人格魅力的肯定。

  当被问起对“师德”一词的定义时,王翊覃说:作为老师,教好书,传递好知识是一个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独立自主的人格,用当下网红的话说,就是“传递正能量”。她认为无私奉献是师德之本,老师首先要讲责任、讲诚信。老师有义务在第一时间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上答疑解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颗真心,一片真情。虽然没有丰功伟绩,没有豪言壮语,但这些年来,王翊覃老师用自己的真情和爱心,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用自己的低姿态和高信任,融入了学生心里;用自己的学识和努力,推动了学生的认知升级、知识融合与思维跨越,用自己的言行引领自己的育人之道,诠释了一份师者的时代责任和职业荣光。相信今后她会继续她的育人之路,继续在教育岗位上奉献和闪光。

来源:红网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8/07/14/83616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