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改革开放40年丨“辣椒大王”杨意红:湖南人能吃辣椒还会种辣椒

来源:红网 作者:汪衡 实习生 罗翠 编辑:高芹 2018-07-24 14:10:42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记者 汪衡 实习生 罗翠 浏阳报道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借用电影《中国合伙人》的一句台词,浏阳市湘天科技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意红的梦想就是培养更加优良的辣椒品种,同时让自己实验选育的“鸡肠子辣椒”能像“老干妈”一样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杨意红77年的人生旅途中,有53年都在种植辣椒。改革开放四十年期间,他从个体户到全国人大代表,然后到现在的“辣椒大王”,一路走来,他所有的成功,除了时代的助力外,更多的是他一颗不改的初心。

1982年杨意红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间果蔬实用技术研究所后,骑着单车到处销售果蔬。

  从个体户到全国人大代表

  1956年,年仅15岁的杨意红成了浏阳县葛家乡青年农业实验场的场长。作为一名农民的儿子,他也是从那个时候立志要成为一名新型农民,希望通过自己所学,让农民收获更多,收入更多。

  1975年至1981年,杨意红在当地公社任农业技术员,搞科学种田的劲头更大了。只有小学六年级学历的他,虽然起点比别人都低了很多,但是他的干劲却十分的足。他向高手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科研院所专家教授学习,时常钻研到深夜,攻读到鸡鸣。

  随着改革的春风从沿海吹到浏阳,杨意红也开始了自己下一步的谋划。他在国家开始支持闲散劳动力发展个体经济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开始利用土地发展果蔬种植事业。

  1981年10月,杨意红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浏阳市葛家乡金源村党支部的一名党员。有了党员身份后,他搞科学种田的劲头更大了。1982年分田到户后,杨意红在葛家及邻近乡镇给150多户农民种西瓜,包制种、包技术、包销售。1986年,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间果蔬实用技术研究所。

  随着杨意红取得的成绩越来越好,他干个体的手脚放得更宽了。在他的带动下,浏阳出现了几位蔬菜收入万元户。杨意红也因此被评为全国农村致富能手,并在此背景下,被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杨意红的家中墙上,挂了很多照片,其中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合影照片被他放在最醒目的地方。

杨意红去外省参加辣椒种植观摩会。

  “火辣事业”传三代,杨家辣椒种遍十多个省份

  杨意红跟辣椒的缘分实在是不浅。1986年以后,他组建了浏阳市果蔬协会。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每年带领上千人赶赴海南,在海南建立反季节蔬菜基地,繁育辣椒种子19万千克,运回内地辣椒13万吨,年产值超过亿元,使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为农民增收、缓解湖南省内淡季蔬菜供求矛盾和降低市场价格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候鸟农业”的领军人物。

  杨意红在辣椒种植和品种培育上颇有造诣,现在很多人都习惯称他为“辣椒大王”。多年以来,他先后成功培育出湘椒33号(红秀2001)、湘椒42号(红秀2002)、湘椒43号(红秀2003)等辣椒新品种,其中10个品种通过了品种审定,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种植。其中,培育的“鸡肠子辣椒”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为当地农业生产转型及美丽乡村建设提速带来了绿色机遇。

  记者见到杨意红时,他虽然已是77岁高龄了,但身体却很硬朗,衣着十分朴素,因为刚从大棚中出来,双脚还沾了一些泥土。他告诉记者,现在他每天凌晨5时许都会准时起床,跑到大棚里照看自己的辣椒“宝贝”。

  7月20日,浏阳市葛家镇金源村,记者看到杨意红的辣椒研发基地分布着大大小小近60个大棚,大棚里,一株株辣椒被栽种在一个个盆子中,并整齐摆在多层架子上,植株上挂着各种辣椒。

  “温度、湿度、光照、通风,都有讲究。”杨意红自豪地说,别看这些大棚看上去不起眼,其实科技含量还挺高。

  原来,这些蔬菜大棚的改进都得益于他的孙子杨剑锋。1986年出生的杨剑锋从小耳濡目染,对辣椒的感情非同一般,2010年从湖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很自然地就加入了家庭的“火辣事业”。

  杨剑锋充分发挥年轻人知识面广的优势,毕业没多久,就对当时普遍应用的镀锌钢管装配式大棚来了一次升级换代,改善了原有装置温度调节能力不足及成本过高的缺陷,并先后获得4项实用新型专利。

  在辣椒选育方面,杨剑锋也已经成为爷爷杨意红和父亲杨以龙的得力助手,这几年“辣青114辣椒”“永绿119辣椒”等品种的选育与审定都有他挥洒的汗水。

  如今,杨意红在浏阳老家的研发基地坐镇,杨以龙在海南的生产基地驻守,新时代青年农民杨剑锋则主要负责市场对接、推广。据了解,杨家研发的30多个辣椒品种已销往湖北、四川、广东等十多个省份,每年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其中湖南本地6万亩。

77岁的杨意红,每天都会到大棚内照看他的辣椒“宝贝”。

  初心不改,一身成就回馈农民

  活到老,学到老。杨意红一生勤于治学,善于思考,在他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蔬菜生产实用新技术》《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新编农药商品手册》《现代温室工程》等专业书籍,他时常会翻一番,看一看,琢磨琢磨,每次都受益良多。他常说:“勤学习,多思考,技术才能紧跟时代跑呀!”

  2010年,年过七旬已经退休的他回到家乡,组织成立了浏阳市湘天科技种植专业合作社,希望把自己所掌握的种菜技术与方法,教给当地乡亲,同时促进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现在合作社人员达100多人,种植面积达到333多亩,带动周边农民1000多人,年新增产值2000多万元。

  2013年,杨意红联系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在蔬菜基地装上了监控平台,足不出户就可以监测和控制大棚内的通风、采光、湿度、温度等生产环境。

  通过3年多的信息化试验,杨意红帮助研究所提出了一些平台改进的建议,并期待着信息化在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更好更快地发挥作用。下一步,研究所将与汉寿县进行大规模的合作推广,以求在实践中提高田间管理能力,加强监测监控,降低劳动成本,寻找信息化投入与产出的平衡点,将平台更快地推广出去。

  在杨意红的大棚里,除了辣椒外,还有黄瓜、西葫芦、丝瓜等10多个蔬菜品种全都挂满了果,但杨意红就是不摘,他说,要等观察一段时间后,再采摘了送人。

  附近村民都说杨意红不会做生意,但杨意红心里有着自己的盘算,他说,等科研成功后,他要让村民们都种上自己培育的蔬菜品种,解决当前蔬菜存在的适应能力差、抗病能力弱、口感不佳的难题。

  一辈子与农民打交道,热爱农业,奉献于蔬菜研究事业,杨意红的这一生注定与农民、蔬菜、土地分不开。他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和亲友的支持,他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唯有尽力将自己的品种、技术、设施等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帮助农民增收。

  甘于助农,不求回报,这就是杨意红的心愿。60年来,杨意红共培训杂交制种技术人员1000多人次、丰产栽培能手5000多人,技术咨询服务8000人次以上,配套提供品种说明书及丰产栽培技术资料9万份以上,辣椒栽培技术手册5000多本。

  “为什么年青人不愿意从事农业工作?因为风险太大,如果农产品没有独特性,没有市场意识,很难保证稳定收入。”杨意红对如今的农业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现在还时时关心着农业的发展。他希望通过自己这名老党员的努力,能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一点儿力量,推进辣椒事业再上新台阶,帮助更多的农民致富。

来源:红网

作者:汪衡 实习生 罗翠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8/07/24/83381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