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温度37℃起步,如果让被烈日炙烤的你,去体验零度以下的气温,是不是很酸爽?
本报推出长沙“最冷”职业系列报道,带你走近这些每天都在零度以下工作的人们。不过,这些看似让人羡慕的工作,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
室外温度37℃,这个夏天空调成了大家的“救命神器”。如果让你穿越到冬天,体验零度以下的气温,会不会很向往?对于冰雕修复师姚利平来说,一年四季几乎每天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
7月25日,记者来到长沙三只熊冰雪王国冰雕馆,馆内温度只有零下6℃,40多℃的温差让记者有种穿梭“冰火两重天”的酸爽感。“很多人都受不了这样的温差,没干多久就离开了。”姚利平说。
喷壶雪铲是他的伙伴
一身迷彩棉衣,厚重的棉裤,40岁的姚利平手里拿着喷壶和雪铲,一头钻进了气温只有零下6℃的冰雕馆。他的工作除了巡馆、打扫卫生外,最重要的就是修复受损的冰雕。姚利平巡视着馆内的冰雕,在一座冰雕前停了下来。原来,这座冰雕“火凤凰”的嘴巴受损了,“这个工程量稍微大些,要找到合适的冰块再细细雕磨。”姚利平先把问题记了下来。
在一旁的“喜羊羊”冰雕前,羊角缺失了一半。姚利平熟练地找来冰块,找准合适的位置,用喷壶对着连接处喷水,几分钟的时间,羊角重新装好,“喷水后两块冰很快就黏在一起。”姚利平说,给冰雕上点色会更好看。虽然修复只花了短短几分钟,但姚利平的手就已经冻红了,“平时我们都是戴手套的。”
“最开始不熟悉冰雕修补,就跟着有经验的同事学。”姚利平说,自己以前做过小生意,打过工,起初对这些一窍不通,只能跟着同事慢慢摸索,“时间久了慢慢也就学会了”。
室内外温差大,最怕的就是身体吃不消
修复好受损的冰雕后,姚利平走出冰雕馆,脱下厚厚的棉衣棉裤,擦了擦起雾的眼镜。这份看起来令人羡慕的工作,其实需要付出很多。由于室内外温差大,每天像是穿梭在冰火两重天中,这对他的身体提出了挑战。
“很多人因为温差大,身体吃不消就离开了。”姚利平说,滑雪场和冰雕场内气温较低,湿气很重,对人的关节影响较大,还好自己适应很快,平常没有什么大问题,“偶尔感冒也正常,一出来不适应会流鼻涕。”
姚利平说,公司会有些贴心的安排,比如准备专业的衣服和鞋子,还有暖宝宝和红糖姜茶等,场外设有员工专属的休息室,“工作都是轮班制,一小时换一班轮流休息。”工作的时间久了,面对如此大的温差,姚利平也有自己的小妙招。比如,进去前先稍微活动一下,出来后先去休息室里缓一下,“休息室里会开空调,温差稍微小一些。”
“最开始家人也不太支持,怕我身体吃不消。”姚利平说,家人担心这份工作可能会损害他的身体,长此以往身体吃不消。但他看来,自己已经适应了这份工作,他想一直坚持下去。
记者体验
穿着棉衣全身在抖
当天上午,记者穿着棉衣跟随姚利平一起进入冰雕馆,刚推开厚重的门帘,一股凉意就袭来,与外面的燥热形成强烈的对比。刚开始,记者还觉得挺凉爽,可紧跟着就是一连串的喷嚏。
没几分钟,新鲜感就被彻骨的寒意替代,感觉耳朵和双手分分钟在抗议。这时,冷风也开始从裤脚钻进来,记者不禁打了个寒战,再走几步,几乎全身都在抖。
记者发现,暑假期间,游客比较多,个个都穿着厚厚的棉服参观。尽管如此,有些游客可能还是禁不住冷,边参观边跺着脚,不时哈着气。
“暑假人多一些,我工作的时间也长一些。”姚利平说,夏天有些游客为了尝新鲜来冰雕馆,结果都冻到不行。
潇湘晨报记者 张树波 实习生 廖雪丽 江昌法 长沙报道
来源:红网
作者:张树波 实习生 廖雪丽 江昌法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