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美丽乡村 宜居样本丨湘阴县:景随步移,人入画中

来源:红网 作者:王宇晨 编辑:徐丹 2018-07-27 16:08:51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7月26日至27日,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召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要如何发力?如何因势利导、精准施策、久久为功,更好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创造农民高品质生活?长沙县、湘阴县等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红网时刻记者 王宇晨 通讯员 易和平 报道

  沿着省会长沙芙蓉北路一路向北,青山隐隐,绿树成荫。这条“湖南最美绿色通道”通往的,是湘江之北、洞庭之南的湘阴县。流水潺潺和歌而行,一幅风光秀美的动人画卷徐徐展开。

  乡村振兴的同题考卷,湘阴县的答案得到了高分。众多“国字号”荣誉: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县,2017年,又获得“全省重点生态区县域环境质量年度考核”第一名。湘阴的探索,得到了省委副书记乌兰的点赞:“湘阴县的做法值得借鉴、推广、复制!”

  美丽乡村的湘阴模式是什么?

湘阴县金龙镇燎原村。叶旭峰 摄

  宜耕则耕 宜绿则绿,打造高颜值高气质乡村

  走进“全国文明村镇”金龙镇,青山环绕,小桥流水,庭院篱笆;左宗棠文化长廊宛如一条金色巨龙,蜿蜒于宽敞的柏油村道与田园山水之中。

  农村“空心房”整治,是湘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2017年起,按照“宜耕则耕、宜绿则绿、宜建则建”的原则,全域推进并充分发挥农村“空心房”整治+N效应。

  金龙镇燎原美丽乡村建设综合示范点、洋沙湖紫花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就是其中两个杰出的“代表作”。

  金龙镇燎原村村民唐正权家废弃的老宅,拆除后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小型村民文体广场。“村里筹建的这个村民文体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械,还栽了树、种了花,成了我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唐正权说。

  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由点到面,由广度到深度,由突击向长效转变,实现政府、市场和农民“三方”投入,湘阴建立起了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闭环系统。

  以厕所革命为切入点,以农户三格、四格污水处理池为基础,以村庄小湿地、集镇污水处理厂为关键,推进农村环境“十无”整治和“五美三宜”创建,促进农村“颜值”更高、气质更佳、魅力更足。

  目前,湘阴全县9河14湖全面落实“河长制”,取缔入江排污口67处;三年封山育林1万亩、人工造林6.2万亩,建成绿色通道风景线800多公里,芙蓉大道湘阴段获“湖南最美绿色通道”;东塘镇赛美村获“全国文明村镇”,新泉镇王家寨村获“全国魅力宜居小镇、村庄、小区”。绿色,已成为乡村最亮的底色;清水,已成为乡村最动听的音符。

湘阴县金龙镇燎原村。叶旭峰 摄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成就“蟹都”美名

  说起湘阴,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鹤龙湖螃蟹和樟树港辣椒。

  发展特色产业,是带动农民致富最根本最有效的方式。湘阴坚持把发展“一村一品”支柱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振兴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鹤龙湖螃蟹、樟树港辣椒、三塘藠头等享誉三湘的特产,已成湖湘美食名片。

  樟树镇文谊新村(樟树港辣椒)是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通过加强品牌培育、发展新兴业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将示范村镇打造成“一村一品”提档升级的“湘阴样板”。

  鹤龙湖镇是全国重点镇,拥有万亩水面,集划船、钓虾、赏荷、采莲、品蟹、观鸟于一体,有湖湘美食“第一蟹都”之称。

  “前几年,我流转稻田128亩,发展‘水稻+龙虾’特种养殖,家庭收入比过去翻了几倍。去年,稻田综合收入就达80万元。”鹤龙湖镇全国农技推广试验示范基地种养户尚建牛就是发展特色产业的直接受益者。

  初步统计,2017年,湘阴县乡村接待游客151.8万人次,综合收入达13.4亿元。全县共培育116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达10万多亩。

  鹤龙湖镇、新泉镇还积极推广稻田养鱼、养虾、养蛙、养蟹、养泥鳅、养鸭等综合种养模式,改善土壤结构,为土地增肥。综合效益稳步提升,许多种养大户走上了致富道路。

湘阴县洋沙湖小镇紫花村。郭雨滴摄

  三大平台,小服务彰显大民生

  以前,湘阴的农村居民从最远的乡镇到县城来办事,路上消耗时间最少也要一天。有时一趟还办不好,需要反复跑。这样一个小问题,影响了老百姓的“用户体验感”。现在,湘阴按照“管好用活”目标,全面推进“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及信息服务、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村级卫生服务”三大平台建设。依托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推进政务、商务、医务“三务合一”,建立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集成式供销惠农服务平台、标准化医疗卫生服务平台,着力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

  南湖洲镇毛角口村村民刘新良就是一个例子。“过去,到县城来回一趟90多公里,至少要用1天时间,路费就要30多元,有时需要跑3—4趟才能办成,现在‘家门口’就能解决问题,省时省钱更省心!”刘新良说。

  湘阴以“58岳农”网络平台为后台,整合县政府“政务外网”、县人社局“智慧人社”等已有网络资源,实现“三网融合”。覆盖县直单位、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一中心三平台”工作网络,下沉118项便民服务事项,有效加强了治理服务。目前,全县已建成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210个,建立农合联13个、乡镇供销社13个、惠农服务公司6个、村级服务社66个,新建改造标准化卫生室85个。

湘阴县洋沙湖小镇紫花村。郭雨滴摄

  以打造金龙示范片区为美丽乡村样板,湘阴通过实施农村“空心房”整治、规范村民建房、农村垃圾处理、农村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生态修复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七大工程”,交出了一份惠民生、美环境、聚民心的“湘阴答卷”。

来源:红网

作者:王宇晨

编辑:徐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8/07/27/83276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