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35℃,冷库室内零下16℃。卸完货物,已是热得满身大汗,再度回到冷库,又是寒气侵骨,发尾挂霜。对于这群穿梭在冷库内外的冷库搬运工而言,“一半在冬天,一半在夏天”成了他们工作的实力代言。7月26日,记者来到红星冷库,采访这群在高温和冷库间反复进出的一线工人。
冷库搬运工这个群体,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年轻人忍受不了单调枯燥的环境。”冷冻部部长张文说。
在冷库门口,再热也不愿脱下棉裤
室外35度,冷库室内零下16度。相差51度的温差,让人即便是套上了厚重的迷彩长大衣仍忍不住发抖。在冷库做了4年,41岁的杨师傅因为要找一箱鸡翅根,在高达3米的仓库里,踩着垒砌到天花板上的土黄色纸箱,在高处像一只张开的蝙蝠。他出来的时候,后脑勺的发尾,结了一层白色的霜。
杨师傅经常戴着眼镜出入冷库,从零下16度的“冰阵”回到室外高温,镜片马上盖上一层很厚的雾。身体从冷到热,刚出来那会儿,人也跟镜片似的缓不过来。
杨师傅的同事,54岁的黄检化每天早上8点,来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穿上棉袜,套进带毛的解放军鞋里。腿上还要套一条露了棉花的灰色棉裤。黄检化的上半身穿一件格子短袖,不进仓库的时候,他的身体,是一半在冬天,一半在夏天。
过去的6月,是黄检化觉得最热的时候,但坐在冷库门口,就算再热,他也不会把棉裤和棉鞋脱下,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进冷库,黄检化觉得一脱一穿太麻烦,还不如就这么热着。
“90”后员工:不会一直干这份工
相较于前后相差50度的温差,28岁的杨红最难忍受潮湿。卸货热得满身大汗,一进冷库,水滴很快凝结附着在皮肤上,黏糊糊地让人不舒服。
杨红是甘肃人,2014年来到冷库做搬运工,他是搬运工人里年龄最小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个90后。他穿着一件荧绿色上衣,一条黑色牛仔裤,头发比别人的工人长,年轻的长相在一排老工人里特别显眼。
杨红来了长沙六七年,觉得长沙气候比甘肃好,一直没回去过。两年前,他因为家里的事情回了一趟老家,辞去了红星冷库的搬运工作。对于离职,他觉得自己厌倦了工作上的反复、单调和疲倦。此后他去过裁缝厂,干过建筑工地,但做了一年,还是回到冷库。
虽然杨红对温差并不太感冒,但当问及以后是否会一直从事冷库搬运,他很快否定。“这个很容易得风湿,以后老了不好。我不会一直干。”
冷库工人平均年龄50岁以上
冷冻部部长张文觉得,让年轻人难以接受的不只工作辛苦,还有搬运工的环境。冷库工人的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年轻人来了以后无法适应环境,没有人说话,没有愉悦度,生活压抑。
湖南红星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的贸易部总经理彭文钊觉得,冷库工作辛苦,但技术有革新。此前是裸装货物,现在都是包装打包。以前人力堆码货物,现在很大部分是机械运作。人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卸货装载和冷库里无法实施的机械堆码。
潇湘晨报记者 马慧 长沙报道
来源:红网
作者:马慧
编辑:李丽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