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慕“鱼”而来 万名游客闹热中国·辰溪第二届稻花鱼文化节

来源:红网 作者:毛文建 编辑:康晓乔 2018-08-17 18:58:59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8月17日讯(辰溪分站记者 毛文建)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8月17日,中国·辰溪第二届稻花鱼文化节在田湾镇田湾村举行,吸引游客及周边群众万余人参加,摸鱼大赛、稻花鱼烹饪厨艺比拼、游稻田公园等富有浓郁稻鱼特色的项目,让游客乐翻了天。

活动现场。郭泽华 摄

摸鱼比赛。罗教益 摄

现场摸鱼。石渊智 摄

收获多多。毛文建 摄

现场烹鱼。毛文建 摄

“稻花鱼真好吃!”毛文建 摄

  电视观众和数百万网友,通过湖南经视“直播大事件”和网络直播,一起见证了辰溪扶贫主打产业——稻花鱼丰收的美好时光,领略了辰溪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民俗和美丽的自然景观。

  稻花落,鱼儿肥。稻田里,妙趣横生的摸鱼大赛正在上演。随着“铛”的一声锣响,非物质文化遗产队、鱼跃龙门队、七姓瑶民队和外国友人队的队员们,2个队伍一组,在3分钟的时间里,看哪个队捉的鱼多。

  “喔哇哇哇……早晨来,早晨戴个帽檐来!”摸鱼摸到兴奋处,七姓瑶民队的2位选手唱起了辰溪县独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茶山号子。非物质文化遗产队迅速回应,2名队员分别吹起了木叶、唱起了瑶乡山歌。

  在摸鱼比赛一路之隔的田里,上百名游客、村民也玩开了,他们展开了传统的泥田抢鱼比赛。欢笑声、水花声、加油声此起彼伏,参赛者兴奋不已,围观的群众也在忘情地加油助威。还有几位选手为了抓鱼,扑倒在田里,一身泥泞,逗得一旁的游客笑得前俯后仰。

  而在田埂中间的机耕道上,架起了6口铁锅,来自辰溪县6个片区的大厨们现场烹饪起了稻花鱼,比拼起厨艺来。刚捉上来的鱼或被煎至金黄,或被做成鱼汤,散发出阵阵香味,引导游客食指大动。

  “早就听说了辰溪的稻花鱼好吃,可以说是慕鱼而来。今天尝了果然名不虚传,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来自长沙市游客张杰在友人的推荐下专程驾车前来参加活动,现场烹饪的稻花鱼令他赞不绝口,当场购买了20斤鲜鱼。

  辰溪县稻田养鱼历史悠久,清朝乾隆年间曾是朝廷贡品,今年初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袁隆平院士题下“中国稻花鱼之乡——辰溪”几个大字。2014年以来,辰溪将“稻+鱼”作为产业扶贫主打项目,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统一投保,现稻田养鱼覆盖至全县23个乡镇。目前,全县稻花鱼核心区域面积达3万余亩,总面积达15万余亩,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农户发展稻鱼兼作比单种水稻每亩纯利润高2000余元,惠及贫困群众24700人。

  今年,辰溪依托田湾镇稻花鱼基地建稻田公园,稻田迷宫、荷花池、稻草人城堡、凉亭等点缀其中,使稻田成为观光休闲的好去处。公园7月底开园,到目前游客已经突破6万人次。在稻田公园,游客们或捉鱼嬉戏,或流连于浪漫紫色花海中,或在艳丽多彩的荷花池拍照留影,小朋友则畅玩于趣味无限的稻草人城堡里……“这里真是太美了,鱼儿也好吃!”来自山东的游客张玉静一边拍照,一边发朋友圈,“过几天带家人来看看”。

游客购买稻花鱼。杨剑 摄

现场制作稻花鱼。杨剑 摄

薰衣草花海。杨娟 摄

  附近的村民也抢抓商机,把自家的稻花鱼等农产品拿来销售。“过去单靠水稻,一亩田没什么收入,如今发展稻田养鱼,不仅乡村环境变美了,我们收入也增加了。”前几天,辰溪县田湾镇选场村贫困户张茂根在稻田公园卖掉50多公斤稻花鱼卖给了外地游客。当天,他将余下的150多斤的全部卖掉,他满脸幸福地说:“8亩稻田收获200公斤稻花鱼,收入12000余元,今年脱贫没问题。”

  开幕式后,游客到辰溪县城参观特色农产品展示,品尝粉糍粑、酸萝卜等辰溪特色美食。

来源:红网

作者:毛文建

编辑:康晓乔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8/08/17/82802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