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卢欣 长沙报道
桥,不仅连接两岸,而且连接历史,连接未来,一座桥就是一段历史,一座桥就是一个故事。
国外一网站整理了全世界最大最高最雄伟的100座桥梁,其中有80多座来自中国。据统计,目前中国公路桥梁总数已超过80万座,铁路桥梁超过20万座。“最长、最高、最大、最快”这样的纪录,不断被写进世界桥梁史,它们不仅让“天堑变成通途”,更让“中国桥”成为展示中国形象的新品牌。
而在湖南,值得书写的桥梁很多——如湘西矮寨大桥,这座大桥是世界上最高且最长的山谷悬索桥,已被记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如长沙橘子洲湘江大桥,1972年建成通车,国家邮政部门特为之发行小型纪念张邮票。水之上、山之间,它们被称为“人间彩虹”,串联湖湘大地的“经”与“纬”,在蓝与绿之间增添不一样的颜色。
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到这些雄伟的建筑奇观令你想到什么?也许,会更加深刻感受改革开放40年在湖湘大地上留下的印记——迈峻岭险滩,越百川千湖,“霸蛮”的湖南人凭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书写大步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雄奇秀美的画卷。
1972年建成通车,长沙市首座横跨湘江的大桥,为国内最长的双曲拱桥,国家邮政部门特为大桥发行小型纪念张邮票,荣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
1991年建成通车,时为国内最大跨径的双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荣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
2003年建成通车,是长沙市内第一座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立交桥,并经市民投票入选长沙市“最美一路一桥”,采用“太极图”布局,“双鱼咬合”造型蕴含湖南“鱼米之乡”之意。
1980年建成通车,是国内第一座采用柔性墩多点顶推法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2004年建成通车,采用11跨连拱体系,当时其规模在全国同类型桥梁中名列第一。
2016年建成通车,大桥采用超高韧性混凝土轻型组合桥面结构,系全球首次在悬索桥上应用。
将于2018年建成通车。大桥桥塔采用莲花造型混凝土桥塔,犹如亭亭玉立的莲花矗立于湘江之中。
将于2018年建成通车,是国内首次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单箱梁体最宽的矮塔斜拉桥。
2017年建成通车,位于资江流域邵阳市城区段。桥塔设计成纵向“双飞翼”造型,在国内尚属首创。
2017年建成通车,位于资江流域邵阳市城区段,是湖南省内首次在自锚式悬索桥主梁中应用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
2000年建成通车,在国内首次采用多塔斜拉桥新结构,大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中国十佳桥梁。
2017年建成通车,是中国跨径最大的钢桁加劲梁悬索桥,首创葫芦型地下连续墙结构;首次在公路悬索桥领域提出并采用板桁结合型加劲梁;首次在千米级跨径悬索桥领域采用超高性能轻型组合桥面;首次在国内提出并系统研发大跨径悬索桥新型复合材料柔性缠包带主缆防护体系。
2006年建成通车,是国内最大跨径的飞燕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为我国首部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规范编制提供坚实理论基础,大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将于2018年建成通车,系湖南省内首次在钢箱梁桥面板U肋中采用内、外双面焊技术。
2013年建成通车,位于沅江流域常德市城区段,采用全漂浮体系适应高地震烈度。
1986年建成通车,时为国内最大跨径的预应力砼连续梁,荣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
2013年建成通车,是张家界至花垣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横跨澧水,桥塔塔冠造型由湘西古典建筑“吊脚楼”衍生而来。
2013年建成通车,横跨猛洞河峡谷,是湖南省高速公路首座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2016年建成通车,是世界最大跨度高墩混凝土四塔斜拉桥,桥塔首次采用双面双曲线收腰的小蛮腰造型。
1991年建成通车,为当时湖南省内墩身最高、跨径最大的连续刚构桥,国家邮政局还专门为大桥发行大桥通车纪念封。
湘西矮寨大桥于2012年建成通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优秀专利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被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推荐为“十大非去不可的世界新地标”,成为湖南走向世界的时代名片。
来源:红网
作者:卢欣
编辑:陈雪骅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