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李秉钧 通讯员 张贵付
郴州市苏仙区良田镇渔网村地处海拔800多米的山区,有“苏仙区屋脊”之称。这里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可渔网村小校长黄锦臣在这一呆就是27年,留下许多感人的故事。9月7日,记者驱车来到渔网村小,采访黄锦臣坚守“苏仙区屋脊”的故事。
群山环绕的渔网村小学,显得格外安静。干净整洁的教室,阳光充足的操场。一群学生正在操场上玩游戏。孩子们中间一位身材不高、头发泛黄、穿着朴实的中年妇女,正带大家一块游戏,欢声笑语,响彻山间。这名中年妇女就是黄锦臣。
1991年,黄锦臣从郴州师范毕业回乡任教。
“因只有10多名学生,后来改成教学点,设有学前班及一、二年级,长期只有一二位老师。”黄锦臣介绍。
最初学校条件很差,连自来水都没有,师生们吃水要到500多米远的山间去挑。黄锦臣每天都要挑好几担水,给孩子们做饭、作生活用水。有时干旱厉害,为找水源,黄锦臣不得不下山找水,每天清早就去挑水。
正因为条件如此恶劣,村小很难留住老师,唯有黄锦臣一直呆了下来。“孩子们需要我,我不能离开。”黄锦臣动情地说。土生土长的她,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只要能让山里的孩子们多读点书、多学点知识,个人吃点苦不算什么。
高寒山区环境恶劣,冬季冰霜时间较长,夏季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孩子们分散在16个自然村,最远的离学校有5公里。为保证学生上、放学安全,黄锦臣常常护送学生放学。尤其是风雨雷电季节,每当放学时,黄锦臣就会穿上雨衣,送偏远的学生回家,返回学校时每每已是天黑。
1997年的一天,山里发生洪灾。黄锦臣护送孩子们回家,在经过猴古田祖路段时,忽听见“哗”的一声巨响,她意识到可能要发生泥石流了。她急忙拉着孩子们往前跑,离开瞬间,回头一看,大家吓出一身冷汗:他们刚才站立的路面已塌陷一大片,接着泥石流就来了,山洪裹着泥沙汹涌而下。
黄锦臣走在最后面,泥石流快速冲来,她赶紧抱住坡上一棵大树,才捡回一条命,但还是被重重摔伤。后来落下骨质增生的后遗症。如今她上下楼时,只要是阴雨天腰就痛。
黄锦臣爱生如子。2012年,入学不久的邓礼媛失去了母亲,父亲外出打工,邓礼媛与年迈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家庭的突然变故,让这个6岁的小女孩变得消沉,学习成绩也跟不上。黄锦臣知道内情后,双休日便把邓礼媛接到家里与女儿同吃、同住、同学习,时常与她谈心,开导她,使她慢慢走出阴影。只要学生有困难,黄锦臣总会千方百计关心、帮助,不少孩子亲切地称呼她“妈妈老师”。
默默坚守,收获美好。27年来,渔网村的孩子,在黄锦臣的爱心守护下,一直保持100%的入学率,没有一个孩子因为家长不支持或经济困难而辍学。她所教的学生,有100多人考上大专院校,不少学生毕业后,选择回乡带领家乡人脱贫致富。黄锦臣先后获“郴州市最可爱的乡村教师”“苏仙区十佳乡村教师”等荣誉。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秉钧 张贵付
编辑: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