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刘玉先 唐哲宁 长沙报道
34岁,身高1.25米,相当于5岁小孩的个头,曾做过两次手术。看到这些标签时,潜意识里,大家可能会想到:小不点、是个累赘需要人照顾、难成气候……
可就是这样一个“小不点”,靠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不仅读了研究生,还时常独自走南闯北,单枪匹马代表公司洽谈合作事宜,可谓“人小鬼大”的典型。
她就是湖南安邦制药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的学术经理屈金艳。身高不够,她就踩着凳子;经验不足,她便四处请教。
一路走来,谈及成功的背后,屈金艳多次提及一句话,那就是:“我是幸运的”。在她看来,自己人生中的每一个转折点,都有“贵人”相助。对于磨难,她则笑称,这是上帝对她的“恩宠”。
父亲的话照亮她敏感而孤独的心
患先天性软骨发育不良症的屈金艳,出生于浏阳市沙市镇白水村的一户农家。是家里的长女,还有两个妹妹。5岁那年的两次手术后,她发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
“当时我还小,并不知道自己生病了,但在医院住了一个星期后,仍没有要出院的迹象,而且此时父母也连续‘失踪’了几天。”屈金艳回忆,那时非常害怕,怕父母就此“抛弃”自己。事后,屈金艳才知道,父母“失踪”的那几天,是为自己筹高额治疗费去了。“从那之后,我就比同龄人要成熟些,仿佛一夜之间长大。”
为给屈金艳治病,父母带她四处寻医问药,高昂的治疗费,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几乎倾尽所有积蓄。即使这样,父母依然不放弃。“现在回想起来,我很感谢父母,在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最好的治疗。”虽然那时屈金艳还小,但回想起来,这些片段在她脑海里清晰如昨。
虽与其他孩子不一样,但屈金艳骨子里的那股求知欲从未动摇。
家中休养一年后,6岁的屈金艳见同龄孩子都上学了,读书的欲望更加强烈。趁父母外出打工,她偷偷跑到离家几公里远的小学。教室里同学们在认真读书,屈金艳就躲在门后,藏起小身板,探出脑袋,竖起耳朵,听着教室里朗朗读书声。那刻起,屈金艳意识到,知识是让她走出大山的唯一途径。
回家后,屈金艳向家人表达想读书的念头。“本以为会遭到强烈反对,没想到父母非但不反对,而且很支持。”时至今日,屈金艳仍记得,当时父亲的一席话,如一盏明灯,照亮她敏感而孤独的心。“孩子,求学路上你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但父母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我们相信你。”
由于身高问题,屈金艳一直被看做“另类”。幸运的是,父母不仅教会了她乐观,还“强迫”其自强起来。“因行动不便,同样的山路屈金艳要花同龄人两倍时间,几乎每天上学都迟到。”为了读书,不知跌倒多少次,摔过多少跟头,磨坏多少双鞋。屈金艳并没有因此而感到自卑,而是一路向前,直到来长沙读大学。
这一切苦难,对于乐观的屈金艳来说,反而是通往成功的捷径。“渡劫”路上,屈金艳从未放弃。
“旁人的关爱和宽容助我成长”
2007年,就在屈金艳大学毕业准备读研时,突如其来的打击令她措手不及。
“别读研了,毕业后回家开诊所,做一名赤脚医生。”“读研有什么用,浪费钱。”“读了研也找不到工作,别读了。”亲朋好友纷纷劝说,希望屈金艳早日毕业回家,减轻家庭负担。因为这年屈金艳的三妹刚考上大学,让本就拮据的家庭更加困难。彼时的屈金艳,压力可想而知。
“我要读研,我要考上学校的公费研究生,我要供三妹读书。”不惧旁人眼光,意志坚定的屈金艳最终获得父母的理解与支持,报考了亲戚并不看好的中药学。
“一直以来,父亲是我最强有力的支撑,最坚强的后盾,无论做什么决定,他都支持我。”之后,在转专业,过笔试,找导师的时间里,屈金艳每受挫,都咬牙挺了过来。
找导师,是屈金艳最艰难的时期。“当时笔试成绩不错,没想到找导师却异常艰难。”屈金艳记不清找了多少导师,碰了多少次壁,老师均以“专业不适合你,读了也难毕业,即便毕业了也很难找工作”的借口打发她。
苦难出人才,逆境造英雄。屈金艳把眼前的困难看作是磨砺心志的磨刀石。没有被逆境打败,反而越挫越勇。1个导师不同意就找10个,10个导师不同意就找100个。正因如此,好消息的到来可谓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机缘巧合下,这些“声音”传到了当时湖南中医药大学校长尤昭玲的耳中,感动于屈金艳的勤奋好学、品学兼优,尤昭玲破例为其开辟绿色通道,顺利进入研究生院学习。
“得知被录取的消息还是我室友告诉我的。”在屈金艳看来,自己很幸运,遇到了尤校长,最终决定把自己留在本校,攻读中药学,指导老师还是有名的郭建生院长。一路走来,屈金艳觉得是旁人的关爱和宽容助其成长。
“有一份热,就要发一份光”
如果说父母给了屈金艳第一次生命,那么湖南安邦制药就给了她第二次重生的机会。
通过自身努力,她一毕业就进入湖南安邦制药有限公司。因业务表现突出,先后在生产部、质量部、GMP办公室、生产车间学习,直到2014年,成为了企业核心部门的研发中心临床监查主管。“在安邦工作的8年时间里,与专业相关的十多个部门、岗位我都‘打卡’了。”屈金艳打趣道。
这家有着100多名残疾人的企业,怎样激发更多残疾员工的内生动力,在企业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最大潜能?
“不期望你能做个多有用的人,但是有一份热,就要发一份光,养好活自己,不给别人添麻烦。”在她年幼时,父亲的一句话,影响了她的一生。屈金艳记住了父亲的教导,也在思索如何自食其力,同时又能帮助他人。
恰逢2011年5月,安邦制药董事长陈飞豹在公司内部发起成立了“学习张海迪小组”,使得残疾员工能够彼此鼓励、彼此温暖,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不仅组内互助,还要走出去帮助他人,既获得爱,也奉献爱。屈金艳作为“学习张海迪小组”第一任组长,带领成员进学校、进社区、进戒毒所,把爱传播到更远的地方,点滴小爱汇聚成大爱汪洋。
一路以来,安邦发掘她、培养她,到独当一面。她感恩安邦,感谢让她在这里实现了人生价值。201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新药核查,作为安邦团队的一员,屈金艳积极参与、前后奔波,在最后核查的千种药品中,安邦制药自主研发的“止血调经颗粒”成为通过核查的中药类别中为数不多的一款新药。频繁的出差,让从未坐过高铁的屈金艳,能独立订机票订酒店;让一出家门就迷路的她,学会提前规划出行路线;让原本小小的身体,散发出巨大的能量。
小人物也有大梦想,屈金艳希望通过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为企业、中药行业做出更多贡献的同时,推动更多企业认可残疾人,帮助更多人。
与屈金艳的交流中,她反复强调“融合用工”一词。作为国际劳工组织融合用工的推广案例,湖南安邦制药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制度,不仅使残疾员工与健全员工同工同酬、和谐相处,更通过残健员工互相激励、互相促进来提高生产效率。湖南安邦制药根据不同残疾员工的身体特性,工作能力进行分层管理,分属了专属岗位、低强度岗位、开放岗位、储备岗位。这样“因人设岗”最大程度避免了“融合用工”中可能出现的“残疾员工是低效率代名词”的问题。
屈金艳有一个大梦想,她要和安邦人共同努力,把“融合用工”模式向全国、甚至全世界推广,让社会上出现更多的“安邦”,让残疾人变成“特殊价值人力资源”,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回馈社会,绽放独特的光芒。
来源:红网
作者:刘玉先 唐哲宁
编辑:刘威成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