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用温馨服务感化患者 岳阳临湘市精神病专科医院见闻

来源:红网 作者:陈芬 编辑:李丽 实习编辑 廖浩宇 2018-09-18 14:56:52
时刻新闻
—分享—

患者参加日常活动。

  红网时刻通讯员 陈芬 岳阳报道

  走进岳阳临湘市精神病专科医院,就能看见一处特别显眼的“心愿墙”,上面粘贴满了精神病患者亲手写的心愿,其中一张特别的心愿纸条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上面写的是“我们是被人们遗弃的天使,感谢医院的照顾,让我们有了容身之处。因为有你们,我们感受了爱。汪某某,2018.3.12。”原来这是汪姓患者用歪歪斜斜的笔迹写成的心愿条,情真意切、真实感人,字字句句吐露出他们的心思和想法。这既是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病情的一个“窗口”,又是医院为患者开展温馨服务的一个“缩影”。该院自2016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来,从创新服务理念入手,逐步摸索出“半封闭式管理、保姆式服务、幼儿园式关爱、亲人式交流”管理服务运作模式,为患者提供温馨的服务,赢得了患者的敬重、家属的满意和社会的认可。

  精细化管理,四位一体促诊疗

  她叫小晴,今年31岁,是某浮标厂一名做浮标的工人。在与她交流时,从她平淡真实的笑容中,很难察觉或想象她曾是一名在临湘市精神病专科医院呆了2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提及两年前的入院,她至今记忆犹新。那时的医院生活单一乏味,治疗方法多以单纯的药物治疗为主,回归社会的心愿遥遥无期,她选择过自残、甚至自杀。当“一样的蓝天下、一样温暖的家”理念全面覆盖医院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医疗、工疗、农疗、娱疗”等四位一体特色治疗模式逐步完善后,小晴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和真诚关怀下,逐渐从自我封闭状态走出来,慢慢投入到每一个技能课堂、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以及各种文娱活动的享受中去……一缕缕希望的曙光慢慢在她眼中点亮,一滴滴涓涓之爱渐渐滋润她干涸的心田。在这里,她再次学会了与人相处,学会了说“你好”“谢谢”;在这里,她积极展示自我,优秀患者风采栏上有她作为榜样的身影;在这里,她成为歌坛“红人”,久违的笑容在她的脸上肆意绽放着。终于,她康复出院了,享受着与普通人等同的幸福感、安全感与获得感,重拾那缺失多年的亲情。

  小晴华丽转身的背后是医院和家庭共同付出的结果。该院积极创新管理机制,细化分类“医疗、工疗、农疗、娱疗”“四位一体”诊疗模式,除医疗实行封闭管理外,工疗、农疗、娱疗均进行开放管理,让患者在活动范围不受限制情况下,身心愉悦地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和活动。在工疗方面,该院与某电子配件厂合作,在院内设立加工车间,由于生产的电子元件是手工操作,易学易做,干净卫生,并按件兑付工资,患者积极性很高。这些都写在心愿墙上,例如江某患者通过劳动后赚取到一定的报酬,在心愿条上开心地写道:“今天我参加劳动后渐(赚)20元整,心里十分高兴,我准备买油条吃,高兴。”其喜悦之情跃然纸上,这是他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也给他增添了战胜疾病走向康复的希望。这一举措不但让患者成功转移对病态体验的注意力,减少和消除精神症状,而且能有效防止患者在治疗期间与社会脱节,提高他们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为开展农疗,该院积极争取政策,打造了一块15亩的农疗基地,这是岳阳市目前在建的最大农疗基地。该院将病情稳定的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放到基地,让他们参与种养、采摘等农活,让患者通过适当的体力劳动,暂时忘却病痛困扰,并将劳动所得计入报酬,让他们尝到劳有所获的甜头,且乐在其中。这也是让病人在回归家庭和社会前的劳动“实习期”与过渡适应期,可以促使他们在康复后尽快融入社会。娱疗则主要是通过听音乐、唱歌、打球、做操、下棋、画画、读书、看报等丰富多彩的娱乐与运动方式,让患者劳逸结合,愉悦身心,有利于病情恢复。为此,该院设立了室外篮球场、室内羽毛球场以及阅览室,从娱乐、运动休闲和精神文化等各方面满足了不同患者的需要;医院还不定期进行K歌比赛、画画作品展示等评比活动,激发患者参与的兴趣与热情。

  自从实施“四位一体”的半封闭化管理来,医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和社会效应。据统计,2017年来,共开展工疗2088人次,开展农疗1516人次,先后有60名患者出院后回归社会,在家属的照料下能够正常生活。

  保姆式服务,春风化雨暖心田

  由于患者本身处于非正常状态,医护人员每天除了对他们的病情进行诊治和了解外,还要在衣、食、住等方面进行全面护理。该院医护人员始终秉承保姆式服务理念,以积极的心态、体贴的服务,春风化雨温暖病人心田。在这群以80、90后占主体的医护人员中,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优秀人物和事迹,陈玉洁护士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个头娇小的她是位90后,家里的独生乖乖女,以前是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护士,刚进入精神病医院时,对环境很不适应。以往,她面对的都是刚出生的婴儿,虽然吵或闹,但最多是琐碎和麻烦,不至于有什么安全危害,何况还能感受新生儿童的天真和可爱。然而,在精神病院这样完全迥异的环境,不但沉闷,而且还充满了恐惧与危险,特别是在值晚夜班时,医护人员时不时会受到狂躁病人突如其来的攻击,持续处于戒备和紧张的工作状态,这对于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医护人员都是不小的考验,何况她还是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女孩子呢?其心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然而,当笔者采访她时,她却娇羞地笑了笑说:“刚开始来的时候,反差太大,天天提心吊胆,的确有点受不了,只想走,但当我度过最初的紧张不安时期后,我就想通了,既然来到这里,就要勇于面对。其实精神病人也是人,时间相处久了,更加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煎熬与痛苦,也更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帮助他们。她们就是残缺的天使,需要我们拿出比一般人更耐心、更专业的服务,才有助于病情的恢复,让她们重返人间天堂。”寥寥数语间,这位年轻护士的境界让我们肃然起敬。作为进院的第一批护士,她深知医院使命和自身责任,非但没有一般90后的娇弱和懒惰,反而体现出与年龄不符的成熟与担当。对病人体贴周到,悉心照料病人的吃喝拉撒睡,检查身体是否受伤。在服务中还要随时提防突发状况:有的患者会把医护人员给他打好的饭倒掉,有的将水和垃圾倒得满病房都是,还有的随地大小便,……然而,她都挺过来了,以一种宽容释怀、云淡风轻的心态看待这一切。因为她知道,照顾精神病人就是要比一般病人付出更多的耐心、责任心和大爱之心,以及非常人的坚韧和毅力,非如此就不能胜任。体贴入微的专业服务,难能可贵的思想境界,让她当之无愧地入选临湘市首届“温馨天使”。像她这样的医护人员和感人事迹在该院比比皆是。去年,该院共接诊门诊病人1500余人次,却无一例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目前,该院收治住院病人达296人。

  幼儿园式关爱,让患者身心舒展

  精神病人虽处于非正常状态,但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还是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医护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出于对他们的保护和关爱。医护人员用真诚、爱和信心照顾好每位患者,建立一种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用幼儿园式管理的方式引导和规范患者行为,促使他们养成良好习惯。在这期间,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事迹,值得一提的是医院精心打造的特色举措——患者“心愿墙”。在他们言语和行为受阻的情况下,通过笔触自由表达心中的想法和意愿,并让医护人员贴在医院“心愿墙”上,祈祷心想事成。目的在于通过透析病人的内心世界,医护人员能及时了解和追踪其思想活动,一旦发现事关病情的蛛丝马迹,马上分析原因和采取对策。28岁的患者黎某,属于双向情感障碍的严重抑郁症患者,平时不跟工作人员交流,也不与其他患者说话,在角落里一呆就是一整天。医护人员发现后积极开导他,并“偷偷地”告诉他有什么不能说的就写在纸上,挂在心愿墙上,愿望就一定会实现。他第一次就写出:“我想爸妈早日和好如初”的字条,原来心结在此。医护人员找到症结后,以此为突破口,积极联系到他父母,说明原因,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并督促他们一起到医院来看望本人。这样,他的心结逐步打开,病情得到好转。在持续观察中,病人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写出了第二个心愿:“希望爸爸早些来(看我)。”由于他爸在北京打工,来往不方便,故未能成行,但在医护人员的耐心陪伴和解释下,他暂时放下了这个心愿。第三次,他又写道:“想妈妈来看我,我想活。”通过这张心愿条,医护人员发现他流露出的自杀倾向,及时发现危险信号后,马上采取措施,对他的一举一动实施严密管控,制止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行动。同时,积极联系他的母亲,督促定期探视,履行家人责任,给予他心灵慰藉和关爱。终于把他轻生的想法扑灭在萌芽状态,目前,该患者情绪重新得到控制,现在病情趋于稳定。

  心愿墙反映患者的心声。医院每周收集一次,不定期更新内容。医护人员能从中及时发现病人的愿望和想法,对积极阳光的心愿予以支持和鼓励,消极阴暗的予以及时疏导和排遣,情况严重的与其家属进行沟通,阻止一切可疑苗头的滋生和蔓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严格防控病情,取得病人家属的高度信任和认可。

  亲人式关怀,温馨服务零距离

  精神病患者精神非常脆弱,要求医护人员既要在语言上对病人体现智慧和耐心,又要在行为上对病人要展现亲情和挚爱之心。为此,该院组织全院中层管理人员在病区开展如何融合医患关系现场会,学习针对不同性别、年龄、文化层次和不同病因的患者,用不同方式和语言与其交流的技巧,打开患者心结。比如患者何某,属于躁狂性病人,药物治疗难,难以控制和管理。经常攻击谩骂医护人员和其他病人,还毁坏物品。当医护人员了解到她为儿子考不上理想大学而担心时,医护人员本着心病还须心药医的原则,马上对症下“药”,就以儿子为话题进行了耐心细致、体贴入微的亲人式沟通和朋友式交流,使得她勇于敞开心扉,积极参与治疗。后来不但病情好转,还认识到以前种种行为的错误并认真反省,积极协助医护人员管理病房。

  住院患者大多来自农村,在被送来医院时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医院每年组织职工为患者捐献衣物活动。凡是进院患者在办入院手续后,要求当班护士负责协助患者洗澡、更换衣物、剪指甲等服务。世界上最远和最近的距离都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医护人员用他们亲人式关怀,将一颗颗孤岛式的心灵串联起来,实现了温馨服务零距离,营造一种家庭式的亲切感和氛围感,让他们不再无所适从,不再惶恐害怕,真正感受到了医院大家庭的尊重、理解和友爱。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该院自从2016年9月开院以来,一直秉承温馨服务理念,用真诚与病患沟通,用爱心去搭建桥梁,用信心去帮助病患者恢复回归社会的勇气。近两年,医院的影响面不断扩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医院目前共收到锦旗20多面、感谢信19封,且无一起投拆,病人和病人家属满意率均有95%以上。

  走在医院里,看到“仁爱厚生、精医济世”的院训,发现这的确不是一句华而不实的口号,而是深植于每位该院每位员工的医风医德。面对一群特殊的人群,他们用忍耐、坚守,全力以赴只为一个共同的心愿:让患者尽快康复回家、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而这,正是精神病患者治疗的终极目标。

来源:红网

作者:陈芬

编辑:李丽 实习编辑 廖浩宇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8/09/18/82122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