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地颂歌】通道:特色产业带富侗乡

来源:红网 作者:杨晓黎、李尚引 编辑:陈纲 2018-09-19 11:14:56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今年9月23日是中国首个农民丰收节,现下正值秋收季节,红网、时刻新闻推出系列报道《大地颂歌·庆祝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聚焦三湘四水新农村,谈农事、晒丰收、晒幸福,稻花香里说丰年。

  红网时刻通讯员 杨晓黎 李尚引 怀化通道报道

  通道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全县总面积2239平方公里,辖9镇2乡、152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4.17万人。目前,通道县还有44个贫困村没有脱贫摘帽,未脱贫人口1.5923万人。按照“四跟四走”思路,通道县已建成乡村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55个,3.5万人受益。

  通道县以生态为底牌,大力推进“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发展战略,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6.93%,2017年成功跻身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连续第三年入围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通道县虽然在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成绩斐然,但作为一个深度贫困、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的国家级贫困县,通道还面临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规模较大、扶贫资金缺口大等诸多不利因素。要如期实现全县脱贫摘帽目标,时间紧、任务重,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近年来,通道县在推进产业富民过程中,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按照品种特色化、种植规模化、销售订单化的经营模式,鼓励农民发展特色种植,开辟出了一条农民创收新路径,带动当地农民实现增收。

通道黑老虎已进入成熟期。

  山货“红”了 村民富了

  “老板,在吗?给我预订几箱国庆节上市的黑老虎。”近日,随着通道黑老虎果实逐渐进入成熟期,通道县内几家黑老虎电商商家陆续迎来订单预定潮。

  黑老虎,又称血藤,属木质常绿藤本野生水果植物,它的果形奇特,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果。黑老虎果实中的木脂素、三萜等活性成分在抗HIV和抗肿瘤等方面的作用尤其引人关注,也是21世纪极具开发价值的一种水果稀品。2018年3月,在湖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现场推进会上,通道侗族自治县“黑老虎”成功获评为地理标志农产品。

种植大户陆信康正在采摘树上成熟的黑老虎。

  “我们种植的生态黑老虎个儿大口感好,黑老虎名声在外,每斤三四十元,产品供不应求。”9月18日,正逢黑老虎上市,在湖南省通道县独坡镇虾团村信康中药材合作社,村里的黑老虎种植大户陆信康一边采摘树上成熟的黑老虎一边对笔者说。

  陆信康是村里将黑老虎规模化种植的第一人。早在2001 年时,他就突发奇想把从山上挖来的野生黑老虎苗进行大面积试种,并在村里成立黑老虎合作社,建起了400多亩的种植基地。如今,陆信康的合作社已发展成集育苗、配送、成果销售、技术服务、黑老虎汁加工于一体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走进陆信康独立管理的果园里,30亩黑老虎果树已进入盛产期,眼前密密麻麻的藤条蜿蜒纠缠,大大小小的果实压弯了枝头,仿佛让人进入了果实的海洋。

  “今年雨水充沛,产个3万斤应该没问题。”陆信康满脸喜悦地说:“目前已经接到了几个大订单,因为果实只有一部分成熟了,所以每天只能发一部分,等到国庆节前后,将是果实上市的高峰。”

采摘归来。

  陆信康的黑老虎基地位于湘桂黔三省坡下,这里空气清新,土壤肥沃,很适合黑老虎的生长,但高而险的三省坡群峰让山货出山犯了难。2013年,村里打通了上山的泥土公路。如今,在脱贫攻坚的号角下,村里四条通往山上的泥巴路全部铺上了水泥。老陆的货车也能直达基地,加速了山货出山。

  “黑老虎在养生、美容等方面功效独特,是21世纪最具开发价值的水果稀品之一。每到果实成熟期,大批的客商前来采购。”独坡镇镇长李利彬深对此有体会:“独坡镇种植黑老虎历史悠久,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这里黑老虎个大、色泽艳丽、粒大籽软、味甜汁多的优良品质,今年,全镇的黑老虎种植已达2200余亩,每年这个数都在不断增加。”

  近年来,通道县把发展黑老虎产业作为当地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支柱产业进行全面推进。目前种植面积达2.5万余亩,今年预计产果1300吨左右,参与贫困户2600余户,每年为当地农户带来了近5000余万元收益,果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份及国际市场,并促进了运输、劳务、包装、农资及电商等相关产业发展,实现了产业多元发展,带动了老百姓增收致富,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红茄车间。李政灿 摄

  “小小茄瓜” 远销港澳

  “按照计划,明天车子来装我们合作社的茄子,大家回去做好准备,拿好工具……”9月16日16时52分,通道县万佛山镇下乡村富庶蔬菜合作社,趁着下班前最后几分钟,负责人蒙爱贞向农户们布置第二天的任务。

  万佛山镇是通道县最大的乡镇,这里土地广袤,平整成片,很适合发展规模化种植。

  2013年敏锐地蒙爱贞看准了特色农业种植中蕴含的巨大商机,在她游说下,她和另外4个股东共同创立了富庶蔬菜合作社,在村里租了近300亩地,搞起了红茄种植。

  有了产品,大家又聚在一起谋销路。“通道市场太小了,我们要把茄子销到大城市去!”蒙爱贞和她的团队果断的定出了这一思路,并将这个“大城市”定在曾经打过工的“广州”。

农户在分检茄子。李政灿 摄

  都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蒙爱贞在广州江村蔬菜批发市场租起了一间门面。江村蔬菜批发市场被称为广州的“中央大厨房”,这里汇集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蔬菜品种,蒙爱贞团队种植的红茄凭借着独特的卖相和合理的价格,迅速受到广州市民的欢迎,许多产品直接通过广州进入港澳市场。

  市场打开了,种植规模也随之扩大。在蒙爱贞团队的影响下,邻近的杏花、山溪、石壁、流源等数十个村寨都加入了红茄种植行列,并成立了十余个红茄专业合作社。为了避免恶性竞争,合作社之间统一管理,按计划轮流采摘。如今通道县发展红茄种植已达4000多亩,产品直通港澳,年产值近5000万元。

红茄装车直通港澳。

万佛果园里,火龙果悄然生长。

  “南果北种” 侗乡尝“甜头”

  眼下,火龙果正当季。笔者走进通道县杏花、石壁、木脚等村寨,成片的果园里火龙果挂满枝头,果农们忙忙碌碌,还有络绎不绝驱车而来的市民游客。

  “每半个月开一次花,结一次果,预计亩产能达到五、六千斤吧。”在万佛山镇石壁村火龙果种植园里,负责人林炳军正和工人们提篮挥剪采摘火龙果。

  火龙果又名青龙果、玉龙果,原产地在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古巴等地。后传入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属热带水果植物。从前年开始,林炳军所在的合作社从台湾引进的四季红红心火龙果品种开展规模化种植,今年已挂果实现丰收。

火龙果带“火”侗乡。粟勇主 摄

  “感觉特色种植很适合我们农户发展,我们种植的这个四季红红心火龙果,不光产量高,而且管理简单。我的第二个100亩的果园正在筹划中,预计明年就能挂果。”谈到未来的规划,林炳军信心满满:“我们园区火龙果的品质非常好,种植技术全是从台湾引进,采用的是全程无污染绿色生态有机种植方法,属于天然无公害水果,依托农业与旅游结合,自然不愁销路。”

农户正在采摘无花果。

  而在杏花村160余亩的万佛果园里,葡萄、百香果、火龙果、无花果、猕猴桃、草莓、桑椹、樱桃等各类特色果树分棚而列,葡萄、百香果、无花果等多种时令水果挂满枝头。果园以休闲、游玩、观光、采摘为主,每年有近10个月的水果采摘期,成为许多市民游园首选。

  “我们的果园主打‘旅游+鲜果采摘’,周末时来地里玩的人多着呢。”正在给葡萄剪枝的工人说。

游客正在采摘无花果。

来源:红网

作者:杨晓黎、李尚引

编辑:陈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8/09/19/82104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