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记者 陈丽安 长沙报道
春种秋收、春华秋实,三湘大地一片丰收盛景。23日秋分,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南各地庆祝活动热闹非凡。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展风采,弘扬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杂交水稻发源地洪江市还特别设立了由袁隆平院士授权的“袁隆平农民丰收奖”,袁隆平院士也通过视频为活动送上祝福寄语。除了晒丰收、庆丰收,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也成了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的大平台,湘西十八洞村、郴州桂阳等地纷纷举办农产品展销会。
9月23日,值农历秋分节气与中秋小长假,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到来。为庆祝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南各地农民庆丰收、晒丰收,用秋收的累累硕果和农事竞赛、文艺汇演等精彩纷呈的活动,欢庆自己的节日。
地域特色
收稻打禾抓鱼,劳作竞赛乐趣多
近日,湖南各地齐庆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收稻、打禾、抓鱼……湖南农民庆祝现场热闹非凡,呈现出特有的地域特色。
澧县城头山是稻作之源,至今盛产稻谷。在城头山旅游景区,会场中央的丰收台,2米多高的塔架上堆满100多种产品。有刚收获上来的城头山稻米、澧县葡萄、复兴苹果柚,也有从稻田里捕捞出水面的螃蟹、对虾、青蛙。还有农户现场制作糍粑、麻球、糖油粑粑等传统产品,展示出米食独有的制作工艺。
在邵东县两市塘街道办坝上新村,金色的田野里,人头攒动。坝上新村村民和周边村民以及邵东县城、邵阳市区的市民聚集在一起,共同庆祝中国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脚踩式打谷机打禾、田中抓肥鱼,上千人一同回味儿时收获季节的乐趣,分享农家人丰收的喜悦。
“这个活动举办得很好。我们在这里,既看到了农村新景象,又体验了农村生活,很有意义!”从邵阳市区来玩的唐先生,兴奋地体验了一把活动。
桑植县青峰溪村也是一派农忙景象,开镰收稻比赛热闹举行。山歌在稻田中回荡,白族妇女们在前边挥舞着镰刀,飞快地收割着金黄的稻谷。男人们高举着稻穗使劲地甩向大木桶,嘭嘭的声音阵阵响起,谷粒应声而脱在桶中飞溅。大家分工明确,收割、打谷、分拣装袋、捆扎稻草,各司其职。三个比赛小组你追我赶,锣鼓声频频助阵。
产销平台
与经济结合,推销农产品
除了晒丰收、庆丰收,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也是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的大平台,湘西十八洞村、郴州桂阳等地纷纷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展示科技强农的新成果、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成就。
十八洞猕猴桃开园仪式现场,各大电商平台接到的十八洞猕猴桃订单络绎不绝,来自中国邮政湘西分公司的十多台运货车,满载十八洞猕猴桃面向全国各地发货。今年,十八洞与盘古电商、苏宁、步步高、中国邮政等近10家企业合作,在线上预售猕猴桃,售价从68元到88元每箱不等,预售超过10万单,销出250吨。
在邵东县坝上新村,100多位当地农民还在稻香四溢的田间舞动起一条长达108节的“坝上长龙”,祈求风调雨顺。“坝上长龙”是湖南最长的龙之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村里农业产业丰产又丰收,中稻平均亩产达到1300多斤,鱼、蛙养殖每亩纯收入达到5000元。”坝上新村党总支书记张群新介绍,有了自己的节日,大家特别激动,有的村民虽然在外经商或务工,但也专程从贵州、广东、云南等地赶回来参与舞龙。
永州市冷水滩区黄阳司镇,人塔顶端上,一名穿着大红花袄子的小演员,手捧象征着“连年有余”的大红鲤鱼,憨态可掬。这是拥有800多年历史的非遗节目“黄阳司扎故事”在演绎《丰收的景象》节目。
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展风采,弘扬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杂交水稻发源地洪江市还特别设立了由袁隆平院士授权的“袁隆平农民丰收奖”,有30位农民分别获得“十佳道德风尚农民、十佳职业农民、十佳科技农民”称号。“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也通过视频为活动送上祝福寄语,共庆“中国农民丰收节”。
节日背景
既要有节日的仪式感又要避免铺张浪费
6月21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将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消息,这是我国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据了解,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总体安排是1+6+N,1个主会场活动和6个分会场活动于23日举办,N个系列活动还将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陆续开展。
韩长赋说,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正在淡化,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可以汇聚人民对那座山、那片水、那块田的情感寄托,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
“中国农民丰收节”怎么过?韩长赋说,乡村风情不在奢华,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既要有节日的仪式感,又要避免铺张浪费,要形成上下联动、多地呼应、节俭朴素、欢庆热烈的全国性节日氛围。同时,农民广泛参与是关键,所以支持鼓励农民开展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农民成为节日的主角。
来源:红网
作者:陈丽安
编辑:徐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