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图馆藏】《曾国藩行书卷》:咸丰七年的心境记录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编辑:黄河 2018-10-05 21:40:52
时刻新闻
—分享—

《曾国藩行书卷》(部分)。

  编者按:图书馆不止有“书”,还有“图”。超过7000幅馆藏古旧字画,让湖南图书馆成为全国馆藏字画数量最多的图书馆。今年,湖南图书馆联合红网发起“湖南图书馆十大馆藏字画”网络投票活动,将10幅通过大众网络投票选出来的馆藏字画“请”出库房,并于9月30日至10月7日展出。在此期间,红网推出湖南图书馆馆藏字画系列报道,揭开这些“馆”中字画的神秘面纱。

  红网时刻通讯员 徐志 记者 袁思蕾 长沙报道

  曾国藩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书香家庭,耕读传家的传统延绵几代人。时至今日,《曾国藩家书》都堪称家庭教育的经典。

  曾国藩的这幅行书卷轴,是在咸丰七年(1857年)五月下旬写成的。这一年,曾国藩统帅的湘军攻克了武昌,他的父亲也在这一年去世。回家奔丧之时,曾国藩将这幅行书卷轴作为亲戚帮助料理父亲后事的一种回礼。

  曾国藩在这幅行书卷轴中,录入了很多内容,卷首的这段话出自《皇帝外经》,黄帝问广成子如何养生,曾国藩书写的内容是广成子的回答,是一种古代养生的理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无欲无求、豁达平和的人,才能长寿。

  在这幅作品中,字号略大的部分,书录的是苏轼的诗文,可见曾国藩对东坡的诗文很推崇。曾国藩也在作品中大篇幅书录了顾炎武《日知录》中的观点,内容是关于政权体制的思考。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叶适关于五代以来王权统治得失的分析,受到顾炎武的认同,曾国藩对此也颇为赞同。

  作品所书各部分文字,内容之间的关联不紧,跳跃性很大,可以窥见曾国藩此时是一种矛盾的心境。一方面他激流勇退后,试图做到洒脱,有点“出世”的意味;另一方面他又对政权危机和政治形势,表示出了担忧。

  曾国藩的书法成就主要在楷书和行书上,他40岁之前为颜柳风格,40岁之后追欧阳询、黄山谷,走方劲雄强一路,与何绍基、包世臣齐名。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1811—872),初名子诚,字伯涵,号涤生。长沙府湘乡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他有很多头衔,是晚清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理学家、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的文治武功都很出色,他的经历和故事,很好地诠释了儒家文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材轨迹。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编辑:黄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8/10/05/81783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