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愿景|徐天舒:亿万年的武陵源,如此之近,依然有敬

来源:红网 作者:姚冶 编辑:高芹 2018-10-06 14:51:34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浪潮中,旅游业是划船的桨,更是破冰的刀。为旅游而生的武陵源区,观其建、兴、破、转,是居人之愿、旅者之福,更是中国旅游目的地发展的特殊缩影。

  9月28日——30日,就“遇见张家界,印象30年”——武陵源跨界大家对话活动举行之机,红网记者对话来自绘画、书法、旅游、语言、体育、媒体各行业名家,共议关于武陵源的记忆和愿景。

佳日设计董事长,会无轩文化沙龙主理人徐天舒。

  红网时刻10月6日讯(记者 姚冶)“如果说上古之后,还有人神共居之处,我相信就是武陵源……如此之近,而依然有敬。”徐天舒,佳日设计董事长,会无轩文化沙龙主理人,大家都习惯叫她“三三”或是“三三姐”,舒适可亲的人。

  许是因她本行是室内设计,说起对武陵源的一句话印象,她也用到了“居”字——“福满仙居”。

  这些年,她和她创办的佳日设计也参与过构筑湖南的文化旅游空间,如长沙窑谭家坡遗址馆的整体规划、如太平街的改造。其言其行,对自然的敬畏、对文化的珍惜都一以贯之。

  在和她聊到武陵源区旅游发展时,她也主要表达了这两个观点:对自然,应根据其原有禀赋来开发旅游产品;对文化,则应挖掘本地特色。两者都需在传承中返璞归真。

  同时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和旅游接待区,武陵源核心景区已拥有悬崖电梯、索道、观光火车、游道、餐饮等硬件配套。“旅游设施和接待行为,特别是依托山体建造的旅游设施,无疑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但已有的,如果贸然损毁,则会造成第二次破坏。”

  她认为,如今可做的,应是先接受,再继续在保护自然遗产和当地文化的前提下,进行利用和传承。

  而在她看来,“传承”的正确姿态,先应是仰视,而非俯察。“这片山水已有了亿万年岁,从老祖宗手上传下来,不论是山林溪水,还是地域文化,我们都无权以主事者的姿态去任意改变甚至破坏。我们唯一有资格去做的,是放低姿态,去尊重、接受、守护,挖掘、传承和展示。”

  “武陵源设区30年间,我多次来过这里,山水依旧。这次来不同的是,我看到了很多当地的、活的文化,特别是民俗文化。比如在溪布老街接触到的玩三棒鼓、打溜子的老艺人,他们才是在一地文化沿袭中,最宝贵的所在。”

  “一地有一地的风景,一地有一地的人情。对游客来说,旅途中山水之外的要义,就在于这方山水养育的人。”“武陵源在过往的三十年,找到了在世界自然遗产的自信,接下来,应该是找到自己文化性格的自信。”——向世界展现出本地文化的精华所在,这些原本就是很好的东西。

  她认为,武林源旅游硬件设施目前已相对成熟,接下来,或可尝试“洗尽铅华”的发展路径——从资源禀赋本身出发,基于自然资源,开发自然观光或深度探险游;基于地质资源,开发地貌科考游;基于文化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游;基于不同业态,开发休闲度假游等。此法,或可助旅游目的地打入高端市场。

来源:红网

作者:姚冶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8/10/06/81774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