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九月九,重阳节。古时候,重阳当日,亲友以菊花、菊糕相赠,氛围浓厚。现在的老人们,会更喜欢什么呢?依旧是一声问候,一种牵挂。我们撷取一组“智慧老人”的镜头,在离家越来越远的时候,希望通过更智能的手段、更畅通的网络,和父母的心挨得越来越近。
红网时刻记者 姜姿 文建美 吴思静 长沙报道
如今,手机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在我们身边,不乏赶时髦的老人。他们拿起智能手机,点一下、划一下、摇一摇,玩起了微信和各种APP,利用手机阅读新闻、点外卖、与亲友亲切问候,充分融入现代智慧生活。这个重阳节,让我们走近这群与时俱进的老人们,看他们如何畅享智趣晚年。
视频聊天,看着孙子开心得不得了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出自《论语》,告诉晚辈出门在外要多与父母联络,不让他们担心。如今很多子女都远离父母工作、生活,教会长辈使用微信视频通话后,天天“见面”天天问候,天涯也成了咫尺,免除了他们的担忧,还让他们“远距离”参与到子女的生活中,其乐融融。
今年66岁的俞其帅是郴州市桂阳县人,家里独子在上海上班。说起这个儿子,俞其帅满脸骄傲:“他从小就让人省心,读书成绩好,还经常帮着家里干活,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上海工作,在上海买了房、娶了媳妇,现在孙子都读幼儿园了。”
去年,俞其帅带着老伴一起到上海,帮忙带孙子,由于不适应大城市生活习惯,加上自己身体不太好,老两口没一个月就回了桂阳老家。“儿子儿媳工作忙,逢年过节才带着孙子回老家一趟,平时就只能打电话聊聊家里的事,听听孙子的声音。”俞其帅说。
这次国庆,俞其帅的儿子回桂阳老家,特意给老人家买了个智能手机,教会了他们使用微信视频通话。“毕竟一年也难得回来几次,老人家想孙子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视频,跟孙子说说话。”他说。
刚开始,俞其帅还在拒绝,觉得花了冤枉钱,可用着用着便喜欢上了。想孙子的时候,就发个视频通话过去。老两口看到孙子活蹦乱跳的样子,开心得不得了。
看朋友圈,随时关心儿子的一举一动
常言道:有一种爱,是世间最无私的爱;有一种关怀,是世间最永远的关怀。这便是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
株洲攸县的肖晚娥老人74岁了,对于她来说,现在最牵挂的事情是她儿子的身体健康。儿子每天忙着工作,压力很大。肖晚娥想为儿子分担一点,想了不少办法。偶然间,她听到孙女说爸爸发了微信朋友圈,就问孙女说:“微信朋友圈是什么?”
“就这样,孙女教我怎么使用微信、看朋友圈,我就能随时看到儿子发了什么动态。”肖晚娥说。
有一次,儿子在朋友圈分享了一条较为消极的文章,肖晚娥看到之后,很着急,想打电话给儿子,但又怕打扰他工作。“后来听孙女说,这只是分享了一篇别人的文章,我这才放心。”肖晚娥笑着说。
儿子得知她会使用微信、喜欢看朋友圈,便经常分享自己工作情况,希望她看到。肖晚娥的儿子告诉记者:“以前我妈连手机短信都不会发,现在她有空就会在微信朋友圈给我们点赞、留言。了解我们的工作,看到我们都在努力,她也能够放心一些。”
学点外卖,八旬老人花了一个月时间
如今,外卖已经走进了日常生活。在益阳市桃江县,有一位不识字的老人,名叫谢秀银,她也学着点外卖,跟上了“潮流”。
老人今年80岁了,有三个儿子,可他们都在外地打工,老人独自留在益阳老家。“之前我妈自己烧饭,吃得很随便。”担心其营养跟不上,谢秀银的儿子儿媳便教老人点外卖。
“老人家年事已高,牙口不好,我们就帮她一些选软糯的食物,加入到历史搜索里面。然后,手把手教她重复点击页面的动作。老人用手机,绝大部分时候还是接打电话,点外卖这种‘复杂’的操作,起初有点搞不定。加上眼睛看不清,也不识字,老人刚开始很排斥。我特地请假陪伴她,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教会她点外卖。熟悉之后,附近的外卖商家大多认识了她。有时候到饭点,还有商家主动打电话过来,问老人家要吃什么。”谢秀银的儿子开心地告诉记者。
指纹开锁,老人不再怕忘带门钥匙了
协助老人步入智能生活,晚辈责无旁贷。家住长沙四方坪的85岁老人张月琴没有门钥匙,开门却很方便,因为她用的是自己的“指纹”。她经常带亲戚朋友来家,聊得兴高采烈。这得益于孙女的帮忙。
张月琴的孙女告诉记者,奶奶的记忆力衰退了,会突然犯迷糊,比如忘带钥匙进不了门、忘带手机找不到人。“有时候我们因为工作,不能马上赶回来。”为此,张月琴的孙女给家里的大门装上了一道智能指纹锁。“奶奶回到家,只要触碰门把手,就能进门,即使忘带钥匙,也不要紧啦!”孙女正说着,奶奶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
来源:红网
作者:姜姿 文建美 吴思静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