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陈纲 长沙报道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
世界骨质疏松日最早是在1996年由英国国家骨质疏松学会创办,当时定于每年6月24日为世界骨质疏松日。随着参与国和组织活动逐年稳定地增长,世界骨质疏松日的影响日益扩大,到了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参与并作为联合主办人,担当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将世界骨质疏松日改定为每年10月20日,旨在对大众普及有关骨质疏松症的知识,预防和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已经成为人口老龄化社会,伴随而来的是老年疾病的凸显,这其中与骨关节有关的老年性疾病,最常见又多发的是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已成为困扰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紧随糖尿病、老年痴呆,跃居老年疾病发病率第三位。
统计显示,在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女性约为40%-50%,男性约为20%。
在“世界骨质疏松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记者联系了湖南省人民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王靖和长沙市中心医院关节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丑克两位专家,带着我们一起认识骨质疏松,关爱骨骼健康。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长沙市中心医院关节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丑克:骨质疏松是骨的退化过程,骨量减少,骨强度降低,但不一定有临床症状或是骨折发生,可以看作是生理退变的范围之内。骨质疏松症是指骨质疏松达到一定程度,出现全身骨痛症状或伴发骨折等临床症象的病理状态,称之为骨质疏松症。简单地讲就是,骨组织的新陈代谢平衡被打破之后,造成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和骨破坏增多,最终导致骨量减少,骨力学强度下降,骨的脆性增高,骨显微结构退变,对载荷承受力降低,造成全身骨关节疼痛。易在轻微外力甚至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产生骨折。丑克举例说,这就好比“高血压病”,平日里仅表现为血压升高、头疼头晕,但到达一定程度后,有可能发生“中风”,危及生命。
骨质疏松,最大的危害是骨折
湖南省人民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王靖:骨质疏松的危害包括腰酸背痛、身长缩短、驼背,但最大的危害则是骨折。骨质疏松相关骨折发生率在27.5至32.6%,其中,50岁以上的妇女约有50%的几率在余生中会发生脆性骨折,约有30%的几率伴有一处或多处椎体骨折 ;而50岁以上的男性约有20%会在余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骨松性骨折后,1年内的病死率,男性约为31%,女性约为17%。骨松性骨折后,59%的男性患者丧失行走能力。
王靖医生强调,所有骨折中,髋部骨折危害性更大。髋部骨折通常由于摔倒引起,一般需要外科手术;术后只有少数病人能够完全恢复至骨折前的水平;有25-35%的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更严重的危害性是,有20%的髋部骨折患者会在一年内死亡,有20%的患者将在一年内发生再骨折,因此,骨质疏松引起的髋部骨折又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王靖医生认为,患者不够重视,医生不够重视,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大多数人都是在发生骨折后才发现自己患有骨质疏松症。上海地区前几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男性1017例、女性1833例骨折患者中进行统计,“仅3%的髋部骨折患者接受了骨密度检查,仅15.8%的女性及10.7%的男性患者接受了抗骨松药物治疗,如果把单纯补钙也算作治疗的话。”王靖医生显得有些无奈,“这已经是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骨质疏松与哪些因素有关
丑克医生认为,第一个主要的原因自然是年龄的增长,机体的自然衰老过程相关。人的一生骨量变化分为三个阶段:30—35岁以前的储备期,骨量逐步上升达到顶峰;接下来,女性30—50岁,男性30—70岁左右,这个时期骨量保持相对平衡,但已表现出缓慢丢失、逐步减少的态势;到女性绝经期、男性70多岁之后,基本骨量快速下降,进入减少期,而且女性经过绝经期后,于65岁左右还会再经历一次骨组织退变丢失过程。那么,决定骨量快速丢失的因素,就是身体内激素水平的下降,包括雄激素、雌激素、糖皮质激素等。
第二个主要方面在于后天因素。例如:生活习惯(抽烟、酗酒)、营养水平、运动因素、体重体型、是否偏食、是否经常有阳光照射。而复发性的骨质疏松症70%取决于遗传因素,其他因素影响仅占20-30%。
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和痛苦,治疗收效缓慢,一旦骨折又可危及生命,因此重点在于预防。丑克医生提出了“三级预防”策略:
一级预防:从青少年起,注重合理膳食营养,纠正偏食习惯,多食用含钙、磷的食品,如豆制品、乳制品,骨头汤,精杂粮、芝麻、瓜子、绿叶蔬菜、鱼、虾、海带、鸡蛋等等。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以及含碳酸饮料,做到早期防治。
二级预防:人到中年,尤其是妇女绝经期,应进行骨密度检测。近来,欧美学者主张妇女经期后三年内长期补充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或者用骨肽制剂进行治疗,本人对此观点持有保留意见。应积极治疗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甲亢、甲旁亢、慢性肝炎、肝硬化,以促进钙、磷吸收,防治骨破坏、骨吸收的增加
三级预防:人到老年后,应注意采用适当的运动方法,拒绝剧烈运动,采用手杖辅助行走,穿防滑厚底鞋,预防损伤、跌倒,加强保护措施,降低骨折发生,从而降低因骨质疏松症所带来的病残、病废以及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骨质疏松治疗
王靖医生认为,骨质疏松症治疗是一长期的过程,治疗患者的整体方案及用药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首选一种抗骨吸收的药物。二膦酸盐是目前最重要的抗骨吸收药,能显著降低脊柱骨折发生率;对已发生骨折已进行手术治疗或疼痛明显患者,可首选降钙素;对绝经后妇女,可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治疗疗程长达2-3年,期间监测骨密度,骨生化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综合评估疗效,直至达到正常范围。二,如果疗效不满意,或者患者无法长期耐受,可改用另外一种骨吸收药物和/或骨合成促进药物,如PTH,雷奈酸锶或序贯治疗,维持2-3年后评估疗效。必要时可重复治疗。三,如不能耐受某种药物应换成其他药物。
王靖医生同时表示,预防骨质疏松症,应该越早越好,女性终身骨丢失量的65%发生在60岁以前,而35岁左右人类的骨生物力学达到最好性能,骨量也达到最高峰值,早期预防即每个人都应该保证中年期全身骨骼系统的骨量达到一个正常的峰值,以备老年期的大量骨丢失。此阶段的预防措施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主:长期饮用牛奶,适当的户外运动,多晒太阳,戒烟,少喝浓茶和咖啡。
来源:红网
作者:陈纲
编辑:陈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