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李璐 长沙报道
“学风、教风在校风建设中,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而不可。而严谨的教风,是培育学生优良学风的先决条件”“既然选择了做教师,就是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决不能敷衍学生。”这些看似朴实的话语,正是王科瑛老师16年教学生涯中坚守不变的信条。日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狠抓学风,一次性清退22名补考不合格学生后,该校再放“大招”,对教风开始动真格,并对未带纸质教案的5名教师按“一般教学事故”进行公开处理。学校的这一连串“硬招”,不仅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而且也在校内产生强烈反响,作为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课部的老师,王科瑛对此深表赞同。
“好的教学设计一定能引爆课堂”
“时代在变化,知识更迭的速度越来越快,要让学生的知识不滞后,教师应当紧跟时代进行教学设计。”作为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课部的老师,王科瑛相信,只要有好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就一定能够被“引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有可能被“锚定”,优良的学风就有了成型的基础。
从教以来,她都一直坚持自己设计制作课件,即使是同一门课,每年的教学设计都不一样。
为了上好最枯燥的应用文写作课,她针对不同的文体精心设计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精心铺设台阶的互动式、带入式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引导到设疑——探索——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环节中,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王科瑛的语言精练准确,旁征博引,学习气氛快乐而愉悦,师生关系平等而和谐,学习活动丰富而高效,任教多年来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学生由想学、爱学到会学,听王老师的课成为学生喜爱和盼望的事情。
“王老师的语文课有一种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的感觉,她的课我很喜欢。”一名原本不太喜欢写作的学生课后如是评价。
“立德树人,关键在于日常化育”
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的王科瑛,对教师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她深信,教师自身良好的师德师风,一定能够通过学生的学风投射出来。因此,不论是课堂内外,她都像一根蜡烛,坚持用自己的光亮烛照着学生的成长之路。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在繁重的教学之余难得有空闲的时间。但是,只要学生需要帮助,她从来都不推辞。
经常有学生在下课时找到她,请她修改参加比赛的稿子,王科瑛总是很热心地帮助他们,悉心指导学生参加比赛,经过她指导的学生在各类比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有一次语文技能抽考,一名平常不爱学习、经常挂科的学生被抽到了,学生情绪十分低落,觉得自己肯定通不过。为了让她顺利通过抽考,王科瑛鼓励她振奋精神、重拾信心,督促她努力学习,利用课余时间给她辅导补课。通过短短十多天的努力,这名学生在抽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激动得第一时间和老师分享这个好消息,并且把那份成绩单当作宝贝收藏了起来。
正因为她把对学生的付出当作一种快乐,一份责任,即使她仅仅是一位公共课老师,给每个班上课的时间经常只有短短的一学期,但她却与学生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常常成为学生活动的座上嘉宾。
“多一束阳光,花朵就会更加灿烂”
雅斯贝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王科瑛坚持用爱心滋养学生心灵。有段时间,细心的她发现班上赵艳娜同学情绪十分低落,深入了解后她发现赵艳娜因为家庭贫困,所以心理压力很大。
为此,王科瑛一方面每天课余时间通过各种方式与她聊天,帮她疏解心理问题,鼓励她将家庭的贫穷化为前进的动力,努力读书,提升自己;另一方面积极为其申请贫困生助学金。
通过这般和风细雨的滋润,赵艳娜同学心态变得阳光起来,自信心也逐步增强,学习成绩连续两年稳居班级第一、年级第二,先后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级奖学金。
深受学生喜爱的王科瑛,常常会收到来自各地的学生问候,有学生在实习前在她QQ上留言说:“人生何其幸运,让我遇到亦师亦友的您!我现在即将要去实习了,但是不论走到哪里,我都会想您、会一直记得您。”
在锤炼优良教风道路上的不懈追求与探索,也结下了累累硕果。这些年来,王科瑛先后主持或参与省、市级课题4项,主编或参编教材8部,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1篇,11次参加学院、市和省级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大赛均获得优异成绩,其中荣获省级奖项4项、市级奖项3项。因为对教书育人的全身心投入,她还获得了学校的“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编辑:向宏鑫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